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文静专利>正文

自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343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供电装置,包括第一杠杆结构,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触发件,第一触发件包括第一动力部、第一阻力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动力部和第一阻力部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两侧,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支撑部转动连接形成第一转动副;及自发电机构,设于第一阻力部上;当第一动力部受到外力驱使绕第一转动副的轴线朝第一支撑部的所在侧转动时,第一阻力部绕第一转动副的轴线朝与第一动力部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自发电机构于悬空状态下触发并产生电能。本申请提供的自供电装置通过第一动力部接受外力并且驱使设置在第一阻力部上的自发电机构悬空,可以使自发电机构在悬空状态下产生电能,从而避免了底板或面板等对自发电机构产生抑制。电机构产生抑制。电机构产生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供电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自供电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供电技术是一种新型供电技术,它是将振荡能量或磁场能量等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低功耗电子设备运行的技术。利用自供电技术,能够有效实现零电能消耗,节约安装和使用成本,保护环境。
[0003]目前,自供电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开关、门铃、电子设备遥控等产品上,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1919376A所公开的自发电装置。然而在使用该自发电装置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收纳压电片的结构是设置在底板或面板上的,当自发电装置贴附在墙体、放置在桌面、安装到86盒或者手握时,发电量有着显著的区别,无法保证供电的一致性。通过研究实验发现:问题的根源是振荡机构受到了底板或面板的抑制,在受抑制状态下,经过桥式整流后自发电装置输出的电量波形如图1所示,这样的抑制与放置、安装和使用的环境有关,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无法要求用户在统一的环境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供电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现有的自发电装置的振荡机构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第一杠杆结构,所述第一杠杆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触发件,所述第一触发件包括第一动力部、第一阻力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动力部和所述第一阻力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转动连接形成第一转动副;以及自发电机构,设于所述第一阻力部上;当所述第一动力部受到外力驱使绕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朝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在侧转动时,所述第一阻力部绕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朝与所述第一动力部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自发电机构于悬空状态下触发并产生电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壳,所述第一支撑部设于所述底壳的内壁上;以及顶盖,与所述底壳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自发电机构容设于所述安装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部上设有第一受力位,所述触发机构还包括第二杠杆结构,所述第二杠杆结构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触发件,所述第二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一动力部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的二分之一动力臂处,所述第二触发件容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包括第二动力部、第二阻力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动力部和所述第二阻力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动力部上设有第二受力位,所述第二阻力部与所述顶盖或所述底壳抵接形成支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形成第二转动副,所述第二受力位的动力臂为所述第二转动副的阻力臂的两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部上还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贯穿所述第一动力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受力位之间,且所述避让槽的靠近所述第一受力位的槽壁上形成有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阻力部与所述顶盖抵接,所述第二动力部的位置与所述避让槽的位置对应;当所述第二受力位受到外力驱使绕所述支点朝所述底壳的底壁靠近时,所述第二转动副带动所述第一动力部绕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朝所述底壳的底壁转动;在相同大小的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受力位驱使所述第一动力部转动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受力位驱使所述第一动力部转动的距离相同。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部上还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贯穿所述第一动力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受力位之间,且所述避让槽的靠近所述第一受力位的槽壁上形成有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阻力部与所述第一动力部和所述顶盖抵接,所述第二动力部的位置与所述避让槽的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二阻力部上设有第三受力位;当所述第三受力位受到外力驱使朝所述底壳的底壁靠近时,所述第二阻力部抵压所述第一动力部绕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朝所述底壳的底壁转动;当所述第二受力位受到外力驱使绕所述支点朝所述底壳的底壁靠近时,所述第二转动副带动所述第一动力部绕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朝所述底壳的底壁转动;在相同大小的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三受力位驱使所述第一动力部转动的距离与所述第
二受力位驱使所述第一动力部转动的距离相同。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武文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