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晓玲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罩体的体外反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302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罩体的体外反搏装置,包括:可移动的主机本体、气囊组件、主控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以及用于罩住所述气囊组件的罩体,所述罩体与主机本体相分离,所述主机本体包括气泵、储气罐和电磁阀组,所述气泵与储气罐连接;气囊组件通过进气管道与储气罐相连接,电磁阀组用于控制进气管道的关断或导通;所述气泵、电磁阀组以及信号采集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体外反搏装置,通过罩体罩住气囊组件,以减少气囊组件工作时产生噪音以影响使用者的休息,且可在罩体上安装控制显示屏以及外部交互设备,便于使用者能够主动操作体外反搏装置、进行人机交互、娱乐等,减少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疲倦感。减少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疲倦感。减少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疲倦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罩体的体外反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保健及辅助运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罩体的体外反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运动的目的就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动,但这种运动同时也增加了心脏负荷,对老年体弱者不一定有益,过量的运动有时会适得其反。
[0003]而体外反搏的作用之一是,不仅不需加重心脏负担,反而减轻其负担,回心血量增多的同时也改善心脏自身的供血需求,使得每次跳动更有力更有效。走路、跑步等体育锻炼,通常是加速心跳频率,增加了心脏负担,且容易拉伤肌肉、关节磨损损伤,而体外反搏是一种无运动的运动,不仅不增加心跳频率加重心脏负担,反而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荷,同时能够使肌肉被动运动,解决了血液循环、关节损伤以及常规运动易疲劳的问题,且还有按摩功效。
[0004]但要达到这一目的,需长期或经常性的使用,同时也要易于家庭成员能够自行操作,实现家庭化或社区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保健及无损运动功效。体外反搏每天最好坚持一次到二次,每次四十分钟,如果不家庭化社区化,不解决做反搏时的时间利用问题,不解决出差在外的使用问题,就会影响到普及和推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0005]现有的体外反搏装置还是存在如下不足:
[0006]1、现有装置均与床结合为一体,体积和重量均较大,达到400~500斤重,只适用于医院建制,且由于疗程较长(以月为单位),使用者需每天前往医院,十分不便,对于老年使用者更为辛苦;
[0007]2、因体积、重量、不便移动以及成本等因素,无法家庭化、社区化;
>[0008]3、由于装置与床结合为一体,当气泵工作时,震动感会传递给使用者,且装置工作时,气泵、电磁阀组、气囊组件产生的噪音亦不利于使用者的休息,使用者容易感觉疲倦;
[0009]4、功能单一,智能性、交互性、娱乐性不强,现有装置大多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其人机交互功能不足,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做其他事;
[0010]5、连接气囊组件的进气管固定连接在床上,使用时会把人绑定在床上不能活动。
[0011]由此可见,体外反搏装置的轻便化、智能化和家用或社区化是摆脱目前体外反搏仪器市场和应用推广尴尬局面的必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罩体的体外反搏装置。
[0013]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4]一种带有罩体的体外反搏装置,包括:
[0015]可移动的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包括气泵、储气罐和电磁阀组,所述气泵与储气
罐连接;
[0016]用于腿臀部序贯式按压的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通过进气管道与所述储气罐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组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道的关断或导通;
[0017]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气泵、电磁阀组电连接;
[0018]用于采集人体信号的信号采集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
[0019]用于罩住所述气囊组件的罩体,所述罩体与主机本体相分离。
[0020]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包括风琴罩、位于人体胯部的第一框体和位于人体小腿部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分别连接于所述风琴罩的两端。
[0021]进一步地,所述罩体还包括连接件,在所述风琴罩收缩后,所述连接件将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相连接以限制所述风琴罩的伸展。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均设置有提手。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用于避开人体腰腹部的第一避位槽,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有用于避开进气管道的第二避位槽。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朝向人体头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主控模块电连接的控制显示屏。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具有转动设置的安装座,所述控制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阻尼转轴结构,所述阻尼转轴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安装座相对第一框体的旋转角度。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朝向人体头部的一侧还设置有手机支架、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8]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紧急开关,所述紧急开关承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者对所述体外反搏装置的紧急控制。
[0029]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体外反搏装置,有益效果如下:
[0030]1)无需与床结合为一体,体积小、重量轻、可移动、成本低,便于实现家庭化、社区化的推广;
[0031]2)通过罩体罩住气囊组件,以减少气囊组件工作时产生噪音以影响使用者的休息,且可在罩体上安装控制显示屏以及外部交互设备,便于使用者能够主动操作体外反搏装置、进行人机交互、娱乐等,减少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疲倦感;
[0032]3)使用者能够较为方便的通过控制显示屏了解到自己的心电图和指脉图,并可主动操作控制显示屏以设置工作时长参数、气囊组件的工作压力参数等,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同时,解决了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的问题,进一步便于实现家庭化、社区化的推广。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示的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示的体外反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示的体外反搏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图2所示的A部局部放大图;
[0037]图5为图2所示的B部局部放大图;
[003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示的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示的体外反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8为图7所示的C部局部放大图。
[0041]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42]1、主机本体;11、气泵;12、储气罐;13、电磁阀组;14、滚轮;15、推手;16、隔音壳体;17、支气管;18、第一数据接口;19、收纳室;2、气囊组件;21、小腿气囊;22、大腿气囊;23、臀部气囊;3、罩体;301、风琴罩;302、第一框体;303、第二框体;304、连接件;31、第一避位槽;32、安装座;321、阻尼转轴结构;33、垫片;34、提手;35、第二避位槽;36、第二数据接口;4、主控模块;5、信号采集模块;6、控制显示屏;7、远程监控模块;8、进气管道;81、小腿进气管;82、大腿进气管;83、臀部进气管;831、主气管;832、分气管;84、快速接头;9、紧急开关;10、连接线;100、手机支架;200、音乐播放器;300、视频播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罩体的体外反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包括气泵、储气罐和电磁阀组,所述气泵与储气罐连接;用于腿臀部序贯式按压的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通过进气管道与所述储气罐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组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道的关断或导通;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气泵、电磁阀组电连接;用于采集人体信号的信号采集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用于罩住所述气囊组件的罩体,所述罩体与主机本体相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反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风琴罩、位于人体胯部的第一框体和位于人体小腿部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分别连接于所述风琴罩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反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连接件,在所述风琴罩收缩后,所述连接件将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相连接以限制所述风琴罩的伸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反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均设置有提手。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晓玲翁一岚肖锡蔚孙涛袁菁陈诚钦
申请(专利权)人:温晓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