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92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和发热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收容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发热件自所述开口装入所述收容腔中,所述发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伸出所述壳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发热件直接装配于壳体上,制造工艺简单,提升发热组件的强度,且发热丝不是直接接触式加热气溶胶基材,而是通过壳体热传导加热,因此且更安全,更健康,雾化效果更原味。更原味。更原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气溶胶产生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氧化镐、氧化铝陶瓷发热片或发热针,制作时采用厚膜印刷技术,将发热丝印在陶瓷本体上面进行加热。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0483393.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发热组件,将发热电路轨迹印刷到发热件上,但片状的发热丝太单薄,导致其强度较低,一方面造成制造工艺复杂,另一方面插拔过程中容易断,且厚膜技术的阻值和TCR系数不稳定,对于HNB烟具来说,可接受公差范围很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从而克服采用厚膜印刷技术直接印刷到发热件上的发热丝强度较低和制造工艺复杂的缺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发热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收容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发热件自所述开口装入所述收容腔中,所述发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发热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收容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发热件自所述开口装入所述收容腔中,所述发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伸出所述壳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绝缘材料,所述发热件套设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发热件包括支撑件和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套设于所述支撑件上形成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套设于所述收容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柱体部及穿刺部,所述穿刺部的底面固定于所述柱体部的顶端,当所述发热体套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穿刺部的底面贴合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包括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所述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设置成双螺旋发热丝,所述第一发热丝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发热丝的一端,所述螺旋发热丝套设于所述支撑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刺部,所述穿刺部自所述壳体的一端一体延伸形成;或者所述穿刺部自所述发热件的一端一体延伸形成,当所述发热件套于所述收容腔中时,所述穿刺部位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穿刺部抵持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端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发热件的同一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自所述发热件一端的两侧朝相同方向一体延伸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振龙赵贯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