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81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为解决水陆交界面起到护坡、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不能抵挡较大流速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多根沿岸坡设置的固定桩,其上部接近河岸的一侧安装有防护板,防护板接近河岸的一侧设有隔离层,隔离层的一端与防护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岸坡上使隔离层成槽形,隔离层上装有种植土并种植有水生植物;防护板的上端位于常水位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适用范围广,能够有效防护河道边坡水生植物,起到抗河道大流速冲击的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
,具体为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发展,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当下水环境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国内基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就目前积累的研究资料及工程经验来分析总结,河道水环境治理技术除旁路设备技术外,河道原位治理技术承担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中水陆交界面的水生植物能够有效起到护坡、净化水质的重要作用,且能够很好的美化城市河道水景观效果。
[0003]目前,市面也有河道原位治理技术的相关文献,比如在岸坡上设置护坡结构和浮床,公告号为CN106219763B,名称为《一种河湖生态护坡与浅滩浮床修复相结合的污染防治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其中公开了利用生态护坡与浮床结合,通过生态护坡实现坡面防污,通过浅滩浮床吸附河湖中的污染物的方法;但是城市内河在汛期均承担有泄洪的水利功能,瞬时流量会呈倍数增长,水生植物会被较大的流速冲倒或连根拔起,造成河道边坡的养护困难及生态位的缺失,浮床并不能提供可靠保障;
[0004]公开号为CN112391996A,名称为《一种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结构及其构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由模块化的边桩、插板桩和种植箱的组合,形成了一道生态防护墙,但是该结构较为复杂,且种植面积不足,无法达到有效的净化效果,仅能用于观赏,更重要的是其结构的稳定性也较差,不能满足抗河道大流速冲击的作用。
[0005]因此,亟需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以解决水陆交界面起到护坡、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不能抵挡较大流速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包括多根沿岸坡设置的固定桩,其上部接近河岸的一侧安装有防护板,防护板接近河岸的一侧设有隔离层,隔离层的一端与防护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岸坡上使隔离层成槽形,隔离层上装有种植土并种植有水生植物;防护板的上端位于常水位以下。
[0008]在一种较优的方案中,固定桩为直径120mm的水泥仿木桩,相邻固定桩间隔为1m。
[0009]在一种较优的方案中,防护板与固定桩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0010]在本方案中较优的,固定件为螺栓、铁丝、不锈钢丝、绳索、抱箍中的至少一种,固定件贯穿或缠绕防护板。
[0011]在一种较优的方案中,防护板为厚20mm宽20

30mm的浸油松木板。
[0012]在一种较优的方案中,隔离层为黑色200g/m2土工织物。
[0013]在一种较优的方案中,隔离层远离固定桩的一端通过木桩、钢钉或石块固定。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较优的,固定桩上还开设有倾斜的通孔,通孔的方向为由固定桩远离河岸的一侧斜向下贯穿至固定桩接近河岸的一侧,固定桩上还安装有加固杆,加固杆的一端固设有限位环,限位环所在面与加固杆中心线的夹角,等于固定桩的延伸方向与通孔中心线的夹角,且夹角为30

60
°
,加固杆穿过通孔,限位环的一面紧靠固定桩。
[0015]在本方案中较优的,防护板的下端插入河道底泥,通孔位于防护板下端的上方,加固杆贯穿防护板。
[0016]在本方案中较优的,种植装置的安装步骤包括根据河道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固定桩,将其下部打入河道底泥持力层中,固定桩位于持力层中的长度不小于1m,将防护板与固定桩固定牢靠,令加固杆穿过通孔,其下端打入河道底泥持力层直至限位环紧靠固定桩,铺设隔离层使其一端与防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岸坡上使隔离层成槽形,向槽中回填种植土并保证种植土上端面至水面间距不大于40cm,在种植土中种植根系强健的适地水生植物。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该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流速较大的河道水环境治理,能够有效防护河道边坡水生植物,保护植物根部,可明显提高河道两侧水生植物的成活率及水景观效果,起到抗河道大流速冲击的作用,大大减少河道水陆交错带的后期维护工作,有效保障城市河道生态位的平衡,有利于河道水生态恢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防护板;2、固定桩;3、隔离层;4、固定件;5、加固杆;51、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包括多根沿岸坡设置的固定桩2,其上部接近河岸的一侧安装有防护板1,防护板1接近河岸的一侧设有隔离层3,隔离层3的一端与防护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岸坡上使隔离层3成槽形,隔离层3上装有种植土并种植有水生植物;防护板1的上端位于常水位以下。
[0024]其中,固定桩2优选为直径120mm的水泥仿木桩,相邻固定桩2间隔为1m。
[0025]防护板1与固定桩2通过固定件4固定连接;固定件4可以为螺栓、铁丝、不锈钢丝、绳索、抱箍等,固定件4贯穿或缠绕防护板1,例如在防护板1上开孔,将不锈钢丝穿过孔并与固定桩2绑扎牢固;还可以在固定桩2内预留若干根垂直于防护板1的钢筋,并穿过防护板1进行固定。
[0026]防护板1可选择厚20mm宽20

30mm的浸油松木板或杉木板;隔离层3可采用黑色200g/m2土工织物,也可采用其他材料代替。
[0027]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隔离层3远离固定桩2的一端设置木桩,木桩打入岸坡底部泥土中,也可采用钢钉或石块固定。
[0028]参阅图2和图3,在另一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桩2上还开设有倾斜的通孔,通孔
的方向为由固定桩2远离河岸的一侧斜向下贯穿至固定桩2接近河岸的一侧,固定桩2上还安装有加固杆5,加固杆5的一端固设有限位环51,限位环51所在面与加固杆5中心线的夹角,等于固定桩2的延伸方向与通孔中心线的夹角,夹角优选为30

60
°
,加固杆5穿过通孔,限位环51的一面紧靠固定桩2。
[0029]防护板1的下端宜插入河道底泥,通孔可以位于防护板1下端的上方,此时,加固杆5贯穿防护板1。
[0030]上述种植装置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河道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固定桩2,将其下部打入河道底泥持力层中,固定桩2位于持力层中的长度不小于1m,将防护板1与固定桩2固定牢靠,令加固杆5穿过通孔,其下端打入河道底泥持力层直至限位环51紧靠固定桩2,铺设隔离层3使其一端与防护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岸坡上使隔离层3成槽形,向槽中回填种植土并保证种植土上端面至水面间距不大于40cm,以保证水生植物成活率,在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沿岸坡设置的固定桩(2),其上部接近河岸的一侧安装有防护板(1),防护板(1)接近河岸的一侧设有隔离层(3),隔离层(3)的一端与防护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岸坡上使隔离层(3)成槽形,隔离层(3)上装有种植土并种植有水生植物;防护板(1)的上端位于常水位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2)为直径120mm的水泥仿木桩,相邻固定桩(2)间隔为1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与固定桩(2)通过固定件(4)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为螺栓、铁丝、不锈钢丝、绳索、抱箍中的至少一种,固定件(4)贯穿或缠绕防护板(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为厚20mm宽20

30mm的浸油松木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3)为黑色200g/m2土工织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流速河道边坡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3)远离固定桩(2)的一端通过木桩、钢钉或石块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雨萍杨昕茹王雯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