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葡萄糖-金纳米粒子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277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分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葡萄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分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黄曲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具有极高毒性和致癌性的天然化合物之一。因而,对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和微量检测对于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薄层色谱法等。然而,现有方法存在诸如耗时,费力,需要昂贵的仪器及专业操作人员等缺陷。因此,发展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检测液体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该方法所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因表面基团为葡萄糖,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种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能够在H2O2及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存在下,氧化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使之从无色变为蓝色,且在652nm处出现最高吸收峰。核酸适配体加入后,会吸附在金纳米粒子表面,阻断金纳米粒子表面一些活性位点,使金纳米粒子的活性降低,表现为652nm处的吸收降低。然而,加入黄曲霉毒素B1之后,因核酸适配体与黄曲霉毒素B1有高的亲和力,黄曲霉毒素B1会与核酸适配体结合,从而使核酸适配体从金纳米粒子表面脱离,使金纳米粒子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恢复,表现为652nm处的吸收增强。金纳米粒子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增强程度与黄曲霉毒素B1浓度成线性关系,所以可以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且核酸适配体与黄曲霉毒素B1有高的特异性,因此,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其它物质的存在不会干扰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因此可以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和核酸适配体高灵敏、选择性检测黄曲霉毒素B1。整个操作简便、快捷、耗时短,有利于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检测液体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0006]第一步:绘制标准曲线。
[0007]将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溶液、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后,培育3

20分钟,用紫外分光光谱仪测其652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为I0;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晃动,使之充分混合,测其652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为I。用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作为横坐标,不同浓度下的增强倍数(I

I0)/I0做纵坐标,做出标准曲线。
[0008]第二步:测液体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
[0009]将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溶液、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后,培育3

20分钟,然后,加入液体样品,晃动,使之充分混合,测其652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为I

。求出增强倍数(I


I0)/I0的数值,利用标准曲线求出相应的黄曲霉毒素B1的
浓度。
[0010]其中,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是先向HAuCl4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然后再加入NaOH溶液,加热搅拌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制得。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
[0012]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是在30℃时,向搅拌着的0.1

0.3μmol/L HAuCl4溶液中加入0.5

1.5mol/L葡萄糖溶液,然后继续搅拌升温。上述混合液升温到60℃时,向混合溶液中加入0.8

2.5mol/L NaOH溶液,继续搅拌10s。冷却至室温。
[001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
[0014]HAuCl4溶液、葡萄糖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900∶100∶2
[001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
[0016]搅拌速度为300

800转/min,升温速度为:3

10℃/min
[001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
[0018]将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溶液、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H2O2溶液及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混合后,培育温度为20

80℃。
[001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
[0020]加入不同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之后,晃动时间为10

30s,使之充分混合均匀。
[002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
[0022]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溶液、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H2O2溶液及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的体积比为:100∶50∶300∶300∶300。
[002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
[0024]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的浓度为2

10mmol/L;所述H2O2溶液的浓度为0.1

2mol/L;所述核酸适配体溶液浓度为2

8μmol/L;所述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浓度为:20

50mmol/L。
[002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
[0026]核酸适配体序列为:5
′‑
GTT GGG CAC GTG TTG TCT CTC TGT GTC TCG TGC CCT TCG CTA GGG CCC

NH2‑3′

[002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
[0028]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的pH为3.6

5.4。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溶液、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H2O2溶液及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这种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能够在H2O2及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检测液体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将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溶液、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H2O2溶液及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混合后,培育3

20分钟,用紫外分光光谱仪测其在652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为I0;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晃动,使之充分混合,测其在652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为I。用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作为横坐标,不同浓度下的增强倍数(I

I0)/I0做纵坐标,做出标准曲线;第二步:测液体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将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溶液、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H2O2溶液及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混合后,培育3

20分钟,然后加入液体样品,晃动,使之充分混合,测其在652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为I

。求出增强倍数(I


I0)/I0的数值,利用标准曲线求出相应的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所述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是先向HAuCl4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然后再加入NaOH溶液,加热搅拌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制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是在30℃时,向搅拌着的0.1

0.3μmol/L HAuCl4溶液中加入0.5

1.5mol/L葡萄糖溶液,然后继续搅拌升温;上述混合液升温到60℃时,向混合溶液中加入0.8

2.5mol/L NaOH溶液,继续搅拌10s。冷却至室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uCl4溶液、葡萄糖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900∶100∶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速度为3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翠凤王金山罗驹华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