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忠经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73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包括搭载车体、实情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路径规划模块、控制模块、测量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搭载车体包括车架、车轮;车架下部设有车轮,上部设有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的实情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路径规划模块相连,控制模块与测量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依次相连,路径规划模块还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实情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路径规划模块进行自动导航,智能且准确,采用控制模块+测量模块实现自动测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并可被控制中心远程控制进行重复测量,提高了数据准确性。提高了数据准确性。提高了数据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斜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多层地下室、地铁及其车站、地下停车场、地下人防工程以及多种用途的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因大量深基坑开挖引发的工程建设坍塌毁坏现象频频出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深基坑进行长期监测,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
[000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边坡、滑坡和城市深基坑监测方法,一般采用测斜传感器完成监测。观测时,通过人力将测量探头放至指定位置,手工或者使用仪器记录每个位置的测斜数据;此过程一般需要两个人手工操作,一人负责收放测量仪电缆,一人负责操作读数仪和记录数据,按照规范要求,需要每0.5m高度间距测量一次,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数据准确性差,且存在受气候和时间限制,监测频率有限,无法实时测量等不足,难以适应长期监测的要求。
[0004]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可实现无人监测,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的全自动测斜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载车体、实情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路径规划模块、控制模块、测量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所述搭载车体包括车架、车轮;所述车架下部设有车轮,上部设有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的实情感知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路径规划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与测量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依次相连,所述路径规划模块还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实情感知模块包括毫米波雷达与GPS定位系统,把行进路线上的障碍信息转换为载波信号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接受载波信号,经过算法计算,把规避障碍的最佳计算结果传输给路径规划模块;所述路径规划模块接受数据处理模块所传输的计算结果,若能生成最新行驶路线,则按照生成的路线到达指定地点,若不能生成最新路线则通过所述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把信号传输给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控制到达指定地点。
[0008]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S7

300PLC与STC15F2K56S2单片机。
[0009]优选的,所述测量模块包括伺服电机、绕线盘、竖板、滚动辊、滚筒、半圆凹槽、方形塑料环、测斜缆线、定滑轮、滑轮支架、测斜探头、颜色传感器、色标电眼传感器,所述绕线盘安装在车架上,与测斜探头之间设有测斜缆线,所述测斜缆线盘绕在绕线盘上,所述绕线盘
靠近测斜探头一侧设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与滑轮支架相连,所述滑轮支架安装在车架后上部,所述竖板安装在车架上,所述滚动辊通过滚筒与竖板相连,所述绕线盘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
[0010]优选的,所述滚动辊的中间部位设有半圆凹槽,所述测斜缆线卡在所述半圆凹槽中,且半圆凹槽的直径为测斜缆线宽度的2倍。
[0011]优选的,所述测斜缆线从靠近测斜探头一端起,每隔0.5米设置一个方形塑料环,所述方形塑料环彼此之间颜色不同。
[0012]优选的,所述车架底部设有2个色标电眼传感器,车架后下部设有一个颜色传感器。
[0013]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包括RTU。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集智能导航、自动监测与数据传输于一体的全自动测斜车,有利于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0015](2)通过运用毫米波雷达与GPS定位系统能实时获取现场情况及准确定位,提高全自动测斜车的行驶精度与准度。
[0016](3)通过S7

300PLC和STC15F2K56S2单片机分别控制各传感器的运行,提高全自动测斜车的控制精度与测量精度,使各模块工作更加协调。
[0017](4)通过伺服电机控制绕线盘的转动及滚动辊与定滑轮的相互配合传送测斜缆线,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0018](5)半圆凹槽的设计有利于测斜缆线收放时的固定,提高收放测斜缆线的稳定性。
[0019](6)颜色不同的方形塑料环便于颜色传感器的识别,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0020](7)色标电眼传感器精度较高,可以使全自动测斜车准确定位,而颜色传感器可以准确检测到测斜线缆上的色标,使测斜探头每移动0.5米,实现一次测量。
[0021](8)RTU作为无线传输模块,可便捷的把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中心,也可被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对监测地点进行反复测量,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测点周围布置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模块内部结构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内部结构图。
[0028]附图标记1搭载车体,101车架,102车轮,2实情感知模块,201毫米波雷达,202GPS定位系统,3数据处理模块,4路径规划模块,5控制模块,501 S7

300PLC,502 STC15F2K56S2单片机,6测量模块,601伺服电机,602绕线盘,603竖板,604滚动辊,605滚筒,606半圆凹槽,607方形塑料环,608测斜缆线,609定滑轮,610滑轮支架,611测斜探头,612颜色传感器,613色标电眼传感器,7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701RTU,8步进电机,9颜色孔,10测斜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说明。
[0030]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载车体1、实情感知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路径规划模块4、控制模块5、测量模块6、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7;所述搭载车体1包括车架101、车轮102;所述车架101下部设有车轮102,上部设有与数据处理模块3相连的实情感知模块2,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与路径规划模块4相连,所述控制模块5与测量模块6、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7依次相连,所述路径规划模块4还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
[0031]优选的,所述实情感知模块2包括毫米波雷达201与GPS定位系统202,把行进路线上的障碍信息转换为载波信号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3;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接受载波信号,经过算法计算,把规避障碍的最佳计算结果传输给路径规划模块4;所述路径规划模块4接受数据处理模块3所传输的计算结果,若能生成最新行驶路线,则按照生成的路线到达指定地点,若不能生成最新路线则通过所述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7,把信号传输给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控制到达指定地点。
[0032]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5包括S7

300PLC501与ST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载车体(1)、实情感知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路径规划模块(4)、控制模块(5)、测量模块(6)、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7);所述搭载车体(1)包括车架(101)、车轮(102);所述车架(101)下部设有车轮(102),上部设有与数据处理模块(3)相连的实情感知模块(2),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与路径规划模块(4)相连,所述控制模块(5)与测量模块(6)、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7)依次相连,所述路径规划模块(4)还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其特征是:所述实情感知模块(2)包括毫米波雷达(201)与GPS定位系统(202),把行进路线上的障碍信息转换为载波信号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3);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接受载波信号,经过算法计算,把规避障碍的最佳计算结果传输给路径规划模块(4);所述路径规划模块(4)接受数据处理模块(3)所传输的计算结果,若能生成最新行驶路线,则按照生成的路线到达指定地点,若不能生成最新路线则通过所述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7),把信号传输给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控制到达指定地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模块(5)包括S7

300PLC(501)与STC15F2K56S2单片机(5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深基坑测斜车,其特征是:所述测量模块(6)包括伺服电机(601)、绕线盘(602)、竖板(603)、滚动辊(604)、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标王存胡忠经冯圆成何鑫杨硕门彭程
申请(专利权)人:胡忠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