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富油煤是指焦油产率介于7%和12%之间的煤。中国西部富油煤储量大,仅陕西省就富含1550.3亿吨。先前的研究表明,一吨富油煤的热解产生大约10%的油和500立方米的可燃气体,以及可以替代无烟煤和焦炭的半焦。基于10%的含油量,陕西省从富油煤中提取的潜在石油资源可达到155.03亿吨。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如何高效清洁的利用煤炭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煤炭在自然状态下以固体形式存在,不能像储集层中的天然气那样被开采。只有经过热解,才能转为焦油,热解气等产物。目前煤化工行业采用的干馏技术主要为地面干馏技术,包括在地面上建造大规模的设施和系统,以产生高温厌氧环境。从地下开采的煤被粉碎到一定的大小,送到地面上的干馏系统,然后进行干馏以获得焦油和煤气等产物。这种干馏技术存在很多问题,如占地面积大,效率低下和污染环境等。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2)、第一压缩机(6)、四通换向阀(8)、加热器(9)、第一油分离器(10)、注入井(11)、生产井(13)、第二油分离器(14)和吸收式制冷机组(15),所述冷却器(2)的一端用于输入气体工质,所述冷却器(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6)的输出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8)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器(9)的一端连接,所述加热器(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0)的另一端与所述注入井(11)连接,所述注入井(11)与所述生产井(13)通过煤层裂缝(12)连通,所述生产井(13)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14)的另一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8)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15)的一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8)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却器(2)的冷却介质输出端(a1)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15)的冷却介质输入端(a2)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15)的冷却介质输出端(b1)与所述冷却器(2)的冷却介质输入端(b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工质为空气;还包括空气分离器(3)和第一换热器(5),所述空气分离器(3)用于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所述冷却器(2)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分离器(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气分离器(3)的氮气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6)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4)和氧气收集装置(17),所述空气分离器(3)的氧气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另一端与所述氧气收集装置(1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井(11)和生产井(13)所在的热解区域周围设置有用于形成冷冻墙(16)的管网,所述第一换热器(5)的冷却介质输出端(c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冷却介质输出端(c2)分别与所述管网的一端(c3)连接,所述管网的另一端(d1)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的冷却介质输入端(d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冷却介质输入端(d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气罐(7),所述第一压缩机(6)的输出端与所述储气罐(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气罐(7)的输出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8)的输入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压缩机(1),所述第二压缩机(1)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气体工质,所述第二压缩机(1)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器(2)的一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磊,黄笑乐,铁渊,张凯,车得福,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