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式钛合金微通道内螺旋管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68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立式钛合金微通道内螺旋管板式换热器,属于能源技术领域。以超临界氮和氮气为循环换热工质的立式钛合金微通道板式换热器。换热器可任意堆叠换热板,且因换热器是四块对称的部分组成,四块盘管可按结构任意组合在更小的空间内使用。冷热流体流入具有双层盘管束的换热板中由共轴螺旋叶片导流成内旋涡流,上层和底层盘管同向盘旋,两层盘管中间由盘管层间扭转连接弯管连接改变内部管束排列位置。换热器内部所有零件均为公模扩散焊。该立式钛合金微通道板式换热器拥有更高的功率重量比和耐高压性,比常规板式换热器更低的漏液可能性,结构更牢固稳定,换热性能更强,因其独特的对称拼装结构,可以更灵活的适用于小空间内,且成本更低。且成本更低。且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立式钛合金微通道内螺旋管板式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
,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立式钛合金微通道内螺旋管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天、船舶和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传统热交换器已经无法满足上述领域对换热器工作温度、压力和功率重量比等方面要求。相比于传统散热器,微通道散热器在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还有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和换热效率高等特点。而相对于其他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更高、成本更低、占地面积更小且整体重量更轻,内部可由不同结构类型板片自由组合。超临界氮为微通道换热器内常用工作介质,有安全、资源丰富和临界压力更低等优点。由于超临界流体在拟临界区内物性参数剧烈变化,使其热流场在管内径向成分层分布,使用内螺旋结构可有效增加其换热强度。目前,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对于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研究已经成为热门领域,在节能环保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价值。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2778792U,公开了一种带导流区和圆角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芯体,它包括若干高温介质板片、低温介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钛合金微通道内螺旋管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头夹紧螺栓穿孔(14)、出流矩形导管孔(6)、冷流体入口(9)和热流体入口(10)的顶部压板(1)、底部压板(5)和所夹的多层换热板(4),以及入流套管导管(2)、冷流体入口导流管(16)、热流体入口导流管(17)和双头夹紧螺栓(3),所述双头夹紧螺栓穿孔(14)位于顶部压板(1)、底部压板(5)和所有换热板四角处上下连通,所述双头夹紧螺栓(3)穿过所有双头夹紧螺栓穿孔(14)固定换热器整体,所述出流矩形导管孔(6)位于换热板(4)左右两侧出口导流板(12)出口两侧,贯穿所有换热板(4)和顶部压板(1),所述冷流体入口(9)位于入流套管导管(2)中心,热流体入口(10)位于入流套管导管(2)外围,所述入流套管导管(2)在入口导流板(13)中间穿过所有换热板(4)和顶部压板(1),所述顶部压板(1)位于换热器顶部平放,所述底部压板(5)在换热器底部平放同时充当换热器底座,所述换热板(4)多层上下平齐叠放夹在顶部压板(1)和底部压板(5)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钛合金微通道内螺旋管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板(4)由四个对称摆放的双层盘管(11)、两个左右对称的出口导流板(12)和两个左右对称的入口导流板(13)组成,两个入口导流板(13)和两个出口导流板(12)分别位于换热板(4)的前后左右位置对称焊接,拼缝板(15)夹在双层盘管(11)和出口导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昌亮辛镜青许麒澳姚安卡尹鹏刘俊秀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