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67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包括与叶片本体材质相同的叶片本体连接体和与叶片尖部材质相同的叶片尖部连接体,其中,所述叶片本体连接体与叶片尖部连接体间采用接触挤压式连接,叶片本体与叶片本体连接体连接,叶片尖部与叶片尖部连接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回避了不同材料体系制造部件间粘接连接的情况,有效提升了叶片尖部结构连接设计精度,提高了相关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失效概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叶片尖部尺寸增大、重量增加的连接问题,起到有效连接分段制造叶片本体与叶片尖部的作用,拓宽了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生产材料、生产工艺的选择范围,合理降低大型复合材料叶片生产成型质量控制的难度,同时有效提升叶片尖部产品质量,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部件制造、运输成本。运输成本。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风轮叶片增长伴随着气流展向流动、附面层分离等效应更加显著,导致叶片气动设计越发复杂,甚至需要考虑三维非定常流动造成的升力损失。为了降低设计难度,叶片气动设计环节会借鉴飞行器机翼已有成果,引入各种气动附件例如,叶尖小翼、涡流发生器、尾缘襟翼等,从而扩展传统动量叶素理论BEM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0003]然而,随着叶片尖部特殊气动外形复杂性的提升,传统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制造方法就会暴露出更多缺点:首先,大型风电机组正常运行时叶片尖部经受的来流风速较高,其气动特性对于外形偏差表现敏感,建议加强几何外形、特征尺寸和粗糙度等控制精度,表面尽量避免使用手糊、粘接等方法;其次,复杂叶片尖部形状承受载荷亦复杂,建议在气动设计、结构设计环节引入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并采用设计与试验结合研究的方式确认功能性和安全性;再次,叶片尖部特殊外形存在表面曲率半径较小位置,建议关注铺层、注塑等制造环节容易表现出的工艺缺陷例如,褶皱、气泡,避免应力集中增速结构的损伤和破坏。无论是从哪方面来看,叶片尖部特殊气动外形的复杂化都会给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的设计制造环节形成困扰,是由复合材料自身特点决定的。倘若换成金属材料体系完成结构造型,即承力结构使用定制曲线族组成的金属框架,气动外形由金属蒙皮包覆实现,则可以更好地避免上述设计制造问题的发生,提高叶片尖部功能性和安全性。预测未来大型风电叶片会发展到系统规划/设计、分段生产/运输/吊装、组合安装/调试,甚至会引用不同材料体系、不同制造工艺组合实现。
[0004]新型金属材料叶片尖部与复合材料叶片本体的结构连接设计,就成为新晋出现的问题。传统复合材料叶片,为解决引雷问题,会使用铝质叶尖,采用结构胶粘接固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曾发生铝质叶尖脱落的情况,继而采用增加粘接面积、设计装卡方式等方法,改进铝质叶尖结构连接形式,有效提高了连接安全性。但新型金属材料叶片尖部结构连接遇到的问题会更加复杂:首先,新型金属材料叶片尖部外形细节更多,铝材密度小,但材料刚度低、容易变形,无法满足叶片尖部特殊气动外形的复杂化需要;其次,新型金属材料叶片尖部尺寸更大,重量增加,在气动载荷、旋转离心载荷作用下粘接位置所需承受的极限载荷和疲劳载荷均更高,对叶片尖部结构连接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再次,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通过结构胶粘接,由于不同材质间容易发生变形不协调,故容易出现工艺缺陷的疲劳裂纹扩展,最终导致粘接面失效。所以,需要针对传统叶片尖部结构连接方法进行改进和升级,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的方案。
[0005]本专利试图描述一种叶尖结构连接装置,可以起到增加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作用。该装置的设计研发方法成熟,工艺施工易于实现且
可靠性高,对叶片自身安全性影响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叶片尖部结构连接方式存在安全性,且可靠性差的缺陷。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包括与叶片本体材质相同的叶片本体连接体和与叶片尖部材质相同的叶片尖部连接体,其中,所述叶片本体连接体与叶片尖部连接体间采用接触挤压式连接,叶片本体与叶片本体连接体连接,叶片尖部与叶片尖部连接体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叶片本体连接体与叶片尖部连接体之间通过连接铆钉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叶片本体与叶片本体连接体之间通过粘接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叶片尖部与叶片尖部连接体之间通过机械装配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叶片尖部与叶片尖部连接体之间通过粘接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叶片本体连接体为变截面单腔体结构;该单腔体结构展向截面为矩形,且相邻表面间设计倒角过渡;所述叶片本体连接体和叶片本体的连接表面与主梁内表面相配合。
[0014]优选地,所述叶片本体连接体插装在叶片本体的主梁与抗剪腹板围成的腔体内。
[0015]优选地,所述叶片尖部连接体安装在叶片本体连接体两个对称的非粘接面上。
[0016]优选地,所述叶片尖部连接体位于叶片尖部的腔体内。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能够有效实现叶片尖部结构连接功能,不破坏原复合材料叶片本体的结构,不降低相应主梁、抗剪腹板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叶片本体连接体与叶片尖部连接体之间的接触挤压式连接,该装置回避了不同材料体系制造部件间粘接连接的情况,有效提升了叶片尖部结构连接设计精度,提高了相关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失效概率;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叶片尖部尺寸增大、重量增加的连接问题,起到有效连接分段制造叶片本体与叶片尖部的作用,拓宽了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生产材料、生产工艺的选择范围,合理降低大型复合材料叶片生产成型质量控制的难度,同时有效提升叶片尖部产品质量,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部件制造、运输成本。
[0019]进一步的,由于叶片本体连接体对于主梁和抗剪腹板围成腔体的支撑作用,你能够避免连接截面受载后产生大变形、提高局部屈曲稳定性和扭转刚度,从而降低大型柔性叶片尖部、连接截面大变形疲劳问题和颤振风险。
[0020]进一步的,叶片本体内的承载结构连接,即叶片本体连接体与叶片本体间粘接连接,在叶片本体的主梁和抗剪腹板围成的腔体内完成,更有利于定位、保温、固化等复合材料工艺质量要求的保证;叶片本体外的承载结构连接,即叶片尖部连接体与叶片尖部间装配连接或者粘接连接,由于已完成叶尖结构连接装置的姿态定位,更有利于规范施工操作、提高成品质量、缩短工序周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高空作业的难度,对于现场叶片尖部技术改造推广优势明显。
[0021]进一步,通过复合材料间胶粘剂粘接连接、金属材料间机械装配连接、叶片本体连
接体与叶片尖部连接体间接触挤压连接,该装置回避了不同材料体系制造部件间粘接连接的情况,有效提升了叶片尖部结构连接设计精度,提高了相关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失效概率。
[0022]进一步的,该装置叶片本体连接体的外形设计,能够起到与叶片本体的主梁与抗剪腹板围成腔体形成装卡的效果,有效避免其从叶尖方向脱落,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周围环境的安全风险。
[0023]进一步的,该连接装置为叶片尖部由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造提供了可能,降低叶片尖部接闪器在引雷过程中造成叶片相邻结构损伤的概率,从而降低风电场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叶尖结构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0025]图2是叶尖结构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叶片本体材质相同的叶片本体连接体(1)和与叶片尖部材质相同的叶片尖部连接体(2),其中,所述叶片本体连接体(1)与叶片尖部连接体(2)间采用接触挤压式连接,叶片本体与叶片本体连接体(1)连接,叶片尖部与叶片尖部连接体(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连接体(1)与叶片尖部连接体(2)之间通过连接铆钉(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与叶片本体连接体(1)之间通过粘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结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尖部与叶片尖部连接体(2)之间通过机械装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磊蔡安民林伟荣袁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