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风轮叶片及一种双风轮风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36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风轮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叶片本体的中部沿着宽度方向收缩而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沿着叶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避让空间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用于向后风轮叶片导气流,导流板与叶片本体的中部固连,导流板远离叶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凹结构。与未设置避让空间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避让空间增大了进入到后风轮的气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避让空间内设置了导流板,导流板的作用在于对气流形成导向作用,从而使气流平稳地流入到后风轮中。导流板远离叶片本体的一侧具有凸凹结构。大漩涡气流沿着导流板流动,在遇到凸凹结构后,大漩涡气流被凸凹结构剪碎,从而形成较小旋涡的稳流,稳流作用在后风轮叶片上能够确保后风轮转动的平稳性。后风轮转动的平稳性。后风轮转动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风轮叶片及一种双风轮风电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轮风电机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前风轮叶片及一种双风轮风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各国需求的重要能源之一,如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目前的风轮风电机组中的风轮通常为单风轮,但是单风轮风电机组存在发电效率低的弊端。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了双风轮风电机组。双风轮风电机组包括前风轮和后风轮。但是在双风轮风电机组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后风轮气流不足、后风轮气流不稳定的情况,如此便会降低双风轮风电机组发电效率。
[0003]因此,如何优化后风轮气流的流动状况,从而提高双风轮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优化后风轮气流的流动状况,从而提高双风轮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前风轮叶片,包括叶片本体,所述叶片本体的中部沿着宽度方向收缩而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沿着所述叶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0006]所述避让空间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向后风轮叶片导气流,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叶片本体的中部固连,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叶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凹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叶片本体向着迎风面弯折预设角度。
[0008]优选地,所述预设角度为5
°‑
15
°

[0009]优选地,所述叶片本体的中部从所述叶片本体的翼缘侧向平缘侧收缩,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的翼缘侧。
[0010]优选地,所述后风轮叶片在所述避让空间内形成轴向投影区域,所述导流板覆盖所述轴向投影区域。
[0011]优选地,所述凸凹结构为锯齿结构或者波浪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叶片本体的中部的截面为椭圆型为翼型。
[0013]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包括粘接部,所述粘接部与所述叶片本体的中部的外缘相贴合。
[0014]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经灌注成型。
[001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该了一种双风轮风电机组,包括前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轮叶片为上述任意一种前风轮叶片。
[0016]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叶片本体的中部沿着宽度方向收缩而形成避让空间。该避让空间沿着叶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避让空间的作用在于供气流通过并进入到后风轮。与未设置避让空间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避让空间增大了进入到后风轮的气流量。
[0017]本专利技术在避让空间内设置了导流板,导流板的作用在于对气流形成导向作用,从而使气流平稳地流入到后风轮中。导流板远离叶片本体的一侧具有凸凹结构。大漩涡气流沿着导流板流动,在遇到凸凹结构后,大漩涡气流被凸凹结构剪碎,从而形成较小旋涡的稳流,稳流作用在后风轮叶片上能够确保后风轮转动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叶片本体的平面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叶片本体中部和导流板的平面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在导流板作用下的流向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风轮风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为前风轮叶片、11为叶片本体的中部、12为叶片本体的平缘侧、13为叶片本体的翼缘侧、2为导流板、21为凸凹结构、22为粘接部、3为避让空间、4为后风轮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风轮叶片,该前风轮叶片能够优化后风轮气流的流动状况,从而提高双风轮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双风轮风电机组。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考附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风轮叶片,该前风轮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叶片本体的特征之处在于:叶片本体的中部11沿着宽度方向收缩而形成避让空间3。该避让空间3沿着叶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避让空间3的作用在于供气流通过并进入到后风轮。与未设置避让空间3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避让空间3增大了进入到后风轮的气流量。
[0027]本专利技术在避让空间3内设置了导流板2,导流板2的作用在于对气流形成导向作用,从而使气流平稳地流入到后风轮中。导流板2远离叶片本体的一侧具有凸凹结构21。大漩涡气流沿着导流板2流动,在遇到凸凹结构21后,大漩涡气流被凸凹结构21剪碎,从而形成较小旋涡的稳流,稳流作用在后风轮叶片上能够确保后风轮转动的平稳性。
[0028]需要说明的是,凸凹结构21自身的结构特点能够破坏大涡流,从而使大涡流被打乱成较小的涡流,即稳流。
[0029]请参考附图3,为了确保导流板2上的凸凹结构21能够最大程度地起到稳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限定导流板2相对于叶片本体向着迎风面弯折预设角度α。如此会有较多的气流碰触到导流板2,那么就会有较多的气流经过凸凹结构21后变为稳流。
[0030]本专利技术将预设角度α设置为5
°‑
15
°
。如果预设角度过小,那么导流板2诱导流体的效果会变差。如果预设角度过大,那么会增大前风轮叶片的载荷。气流在碰撞到导流板2后会改变流动方向,沿着导流板2向外侧移动,当气流移动到导流板2的凸凹结构21后,会在凸
凹结构21的作用下变为小涡流的气流,即稳流,稳流会向后移动作用在后风轮叶片上。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气流撞击导流板2时,导流板2也具有破坏大涡流的作用。即导流板2不仅具有导流的作用,同时还有稳流的作用。
[0032]请继续参考附图1,关于叶片本体的中部11的收缩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的叶片本体包括翼缘侧13和平缘侧12。所述的翼缘侧13为叶片本体在该侧形成有翼型结构。所述的平缘侧12为叶片本体在该侧为直线型。后风轮叶片4也具有翼缘侧和平缘侧,并且后风轮叶片的翼缘侧和平缘侧的相对位置与前风轮叶片的翼缘侧和平缘侧的相对位置一致。翼缘侧对气流的影响较大,或者说翼缘侧对推动风轮转动的作用较大。本专利技术限定叶片本体的中部11从叶片本体的翼缘侧13向平缘侧12收缩,即在叶片本体的翼缘侧13形成了避让空间3,该避让空间3供气流通过并使气流作用在后风轮叶片4的翼缘侧。即,本专利技术将避让空间3设置在前风轮叶片的翼缘侧更有助于优化后风轮叶片的转动状况。
[0033]将后风轮叶片向前风轮叶片进行轴向投影,该轴向投影在避让空间3形成轴向投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风轮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的中部沿着宽度方向收缩而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沿着所述叶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避让空间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向后风轮叶片导气流,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叶片本体的中部固连,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叶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凹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叶片本体向着迎风面弯折预设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5
°‑
1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的中部从所述叶片本体的翼缘侧向平缘侧收缩,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江李新凯唐巍叶昭良劳文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