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复合纤维及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256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抗菌复合纤维及制备系统,抗菌复合纤维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成分:抗菌微粒3~10份;复配树脂12~40份;蚕丝纤维15~45份;热塑性聚合物15~4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采用如上述的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系统,制备系统包括两组纺丝组件、混丝组件和水浴组件,改进原料,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利用纺丝组件配合混丝组件,通过改进纺丝组件的结构,使得原料喷出后能以龙卷性的运动路径进入到混丝组件中,从而有效提升复合纤维混丝的方便性,也即有效提升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难度。艺难度。艺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复合纤维及制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纤维
,尤其涉及抗菌复合纤维及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复合纤维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复合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已逐渐具有越来越广的应用范围;现有技术中心的复合纤维为提升抗菌性能,多采用银丝进行制备,但是却存在着工艺难度上升,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复合纤维及制备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抗菌复合纤维制备成本较高,制备工艺较难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复合纤维,所述抗菌复合纤维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成分:抗菌微粒3~10份;复配树脂 12~40份;蚕丝纤维 15~45份;热塑性聚合物 15~45份;其中,所述抗菌微粒为纳米氧化银和硫酸四氨合铜按重量比2:1混合后的复配,所述复合树脂为十二苯磺酸钠与多乙烯多胺按重量份1:1混合后制得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与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10混合后制得的复合树脂,所述热塑性聚合物为热塑性聚氨基树脂。
[0005]利用所述抗菌微粒提升复合纤维的抗菌性,合理利用纳米氧化银和硫酸四氨合铜作为抗菌微粒的制造原料,以有效减少生产成本,进而避免现有技术中银材料使用过多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采用如上述所述的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系统,所述制备系统包括两组纺丝组件、混丝组件和水浴组件,两组所述纺丝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混丝组件的上侧,所述水浴组件则与所述混丝组件连通,且设置于所述混丝组件的一侧。
[0007]利用所述纺丝组件配合所述混丝组件,从而实现对纺丝过程中,纺丝原料的成丝效果的提升,所述水浴组件则用以对成型的原料进行后加工,从而有效提升制备系统在纺丝过程中的对纺丝的成型性。
[0008]其中,两组所述纺丝组件均包括喷头、储液箱和静电发生器,所述储液箱设置于所述喷头的上侧,所述静电发生器则设置于所述喷头的一侧,且所述静电发生器的一端与所述喷头电性连接,所述喷头则与所述储液箱相同,且所述喷头与所述混丝组件配合。
[0009]利用所述喷头将储液箱中存放的原料喷出所述储液箱,两组所述储液箱中分别放置抗菌微粒和熔融状态的复配树脂,以及脱胶后的蚕丝纤维和熔融状态的热塑性聚合物,
从而经过所述静电发生器的处理后,将原料喷出,以进行后续的纺丝工作。
[0010]其中,所述喷头具有连通管道、容置腔、下端腔体和锥螺杆,所述连通管道连通所述喷头和所述储液箱,所述容置腔则设置于所述喷头的上侧,且与所述下端腔体连通,所述锥螺杆则设置于所述下端腔体的内侧,且所述锥螺杆与所述容置腔体转动连接。
[0011]利用所述连通管道输送原料,所述容置腔则用以提供成型环境,所述下端腔体则配合所述锥螺杆,从而使得原料在喷出所述喷头时能充分混合。
[0012]其中,所述锥螺杆具有螺纹片、内部锥体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喷头的上侧,且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内部锥体配合,所述螺纹片则环绕所述内部锥体设置,所述内部锥体则设置于所述下端腔体的内侧。
[0013]利用所述螺纹片来引导液态原料进行螺旋运动,所述内部锥体则配合所述驱动单元,从而使得原料能进行龙卷性的移动,进而被所述喷头喷至后续的所述混丝组件。
[0014]其中,所述下端腔体具有喷嘴和腹腔,所述腹腔与所述内部锥体契合,且所述腹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喷嘴则设置于所述腹腔的下侧,且所述喷嘴的长度为所述腹腔的一半。
[0015]利用所述喷嘴配合所述腹腔,所述腹腔用以放置所述内部锥体,所述喷嘴长度为所述腹腔的一半,以使得原料能快速进行能却,同时,使得原料具有一定的移动惯性,进而能进行到所述混丝组件中。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复合纤维及制备系统,改进原料,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利用所述纺丝组件配合所述混丝组件,通过改进所述纺丝组件的结构,使得原料喷出后能以龙卷性的运动路径进入到所述混丝组件中,从而有效提升复合纤维混丝的方便性,也即有效提升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难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系统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系统的纺丝组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系统的纺丝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系统的混丝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系统的锥螺杆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3]1‑
纺丝组件、2

混丝组件、3

水浴组件、11

喷头、12

储液箱、13

静电发生器、111

连通管道、112

容置腔、113

下端腔体、114

锥螺杆、115

喷嘴、116

腹腔、117

螺纹片、118

内部锥体、119

驱动单元、21

缠丝辊、22

混丝头、23

锥形壳、221

转动头、222

转动电机、231

进丝孔、232

出丝孔、233

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复合纤维,所述抗菌复合纤维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成分:抗菌微粒3~10份;复配树脂 12~40份;蚕丝纤维 15~45份;热塑性聚合物 15~45份;其中,所述抗菌微粒为纳米氧化银和硫酸四氨合铜按重量比2:1混合后的复配,所述复合树脂为十二苯磺酸钠与多乙烯多胺按重量份1:1混合后制得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与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10混合后制得的复合树脂,所述热塑性聚合物为热塑性聚氨基树脂。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改进现有技术中的抗菌微粒,利用所述纳米氧化银配合所述硫酸四氨合铜,从而在满足抗菌性要求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原料的生产成本,又改进原料的成分,利用所述十二苯磺酸钠与多乙烯多胺也辅助性提升抗菌效果,再配合所述蚕丝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复合纤维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成分:抗菌微粒3~10份;复配树脂 12~40份;蚕丝纤维 15~45份;热塑性聚合物 15~45份;其中,所述抗菌微粒为纳米氧化银和硫酸四氨合铜按重量比2:1混合后的复配,所述复合树脂为十二苯磺酸钠与多乙烯多胺按重量份1:1混合后制得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与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10混合后制得的复合树脂,所述热塑性聚合物为热塑性聚氨基树脂。2.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系统包括两组纺丝组件(1)、混丝组件(2)和水浴组件(3),两组所述纺丝组件(1)均设置于所述混丝组件(2)的上侧,所述水浴组件(3)则与所述混丝组件(2)连通,且设置于所述混丝组件(2)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纺丝组件(1)均包括喷头(11)、储液箱(12)和静电发生器(13),所述储液箱(12)设置于所述喷头(11)的上侧,所述静电发生器(13)则设置于所述喷头(11)的一侧,且所述静电发生器(13)的一端与所述喷头(11)电性连接,所述喷头(11)则与所述储液箱(12)相同,且所述喷头(11)与所述混丝组件(2)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王云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