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56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反应器本体包括内外套设的短程硝化室和厌氧氨氧化室,二者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反应器本体的顶部配置可拆卸的双层具孔挡板;短程硝化室顶部设有布水器底部设有曝气器;布水器有气水分流组件,气水分流组件包括T型进水管和通气管,T型进水管的出水口设于双层具孔挡板的内部,通气管与T型进水管的出水口相连通;厌氧氨氧化室的顶部配置有设于双层具孔挡板内部的污泥截留组件;双层具孔挡板的顶部配置有溢流堰,溢流堰与出水管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污泥颗粒化程度高、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度高、脱氮效率高、反应系统运行稳定。反应系统运行稳定。反应系统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脱氮原理,污水脱氮工艺一般分为物化法、生物法两种方式。在物化法中,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对氨氮去除率高,对氨氮、亚硝、有机氮并不能选择性吸附去除。生物脱氮使目前技术较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之一。生物脱氮的主要机理是利用氨化细菌的氨氮化作用,以及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硝化和反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达到脱氮的目的。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为了使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形成性对独立的环境,通常会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反应器内完成生物脱氮
[0003]公布号为CN 113233596 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连续流短程硝化/内源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工艺处理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方法,中晚期垃圾渗滤液进入AOA连续流反应器以A/O/A方式运行,通过PN/A

ED/A组合工艺实现总氮去除。厌氧段微生物吸收进水中外碳源储存为细胞内碳源,好氧段发生短程硝化,将进水中的氨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00)包括内外套设的短程硝化室(10)和厌氧氨氧化室(20),所述短程硝化室(10)通过第一通孔(11)以及第二通孔(12)与所述厌氧氨氧化室(20)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1)设于所述短程硝化室(10)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二通孔(12)设于所述短程硝化室(10)侧壁的底部;所述反应器本体(100)的顶部配置有可拆卸的双层具孔挡板(30);所述短程硝化室(10)的顶部配置有布水器,所述短程硝化室(10)的底部配置有曝气器(50);所述布水器配置有气水分流组件(40),所述气水分流组件(40)包括T型进水管(41)和通气管(42),所述T型进水管(41)的出水口设于所述双层具孔挡板(30)的内部,所述通气管(42)与所述T型进水管(41)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厌氧氨氧化室(20)的顶部配置有污泥截留组件(21),所述污泥截留组件(21)设于所述双层具孔挡板(30)的内部;所述双层具孔挡板(30)的顶部配置有溢流堰(102),所述溢流堰(102)与出水管(103)相连通;所述出水管(103)的底部与双层具孔挡板(30)的顶部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通过直型连接管(13)与所述厌氧氨氧化室(20)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2)通过U型连接管(14)与所述厌氧氨氧化室(20)相连通,所述U型连接管(14)位于所述短程硝化室(10)内一侧具有进水末端,所述U型连接管(14)位于所述厌氧氨氧化室(20)内的一侧具有出水末端,所述进水末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末端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进水管(41)包括竖直设置的进水管体(411)与水平设置的出水管体(412),所述出水管体(412)两端出水,所述通气管(42)与所述出水管体(412)的出水口一一对应,并且所述通气管(42)与所述进水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思敏刘亚雷许泽昊李亦舒赵一淳方媛媛叶啸天阳广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