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48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对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的虚拟交互对象的输入操作,第一用户位于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一侧;结合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一外观形态特征以及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第二用户位于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一侧;向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具有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虚拟交互对象;向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显示具有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虚拟交互对象。本申请的方案可以使得呈现出的虚拟场景更为贴合真实场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合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增多。
[0003]在混合现实等场景中,虚拟对象和真实对象均会同时存在,而且不同用户所看到的虚拟场景是相同的。然而,很多业务场景下,可能希望能够向不同位置的用户呈现不同的虚拟场景,以使得不同位置的用户均能够看到更为贴合真实场景的虚拟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
[0005]其中,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包括:
[0006]获得第一用户对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的虚拟交互对象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用户位于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一侧;
[0007]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一外观形态特征以及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二外观形态特征,所述第二用户位于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一侧;
[0008]向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
[0009]向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显示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一外观形态特征以及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二外观形态特征,包括:
[0011]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
[0012]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第一尺寸对应的第一尺寸变化特征,所述第一尺寸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尺寸;
[0013]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第二尺寸对应的第二尺寸变化特征,所述第二尺寸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尺寸;
[0014]其中,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用户的人眼位置的距离越远,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用户的人眼的尺寸越大,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任意一个。
[0015]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一外观形态特征以及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二外观形态特征,还包括:
[0016]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所需呈现的第一颜色的
第一颜色变化特征,所述第一颜色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所需呈现出的颜色;
[0017]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所需呈现的第二颜色的第二颜色变化特征,所述第二颜色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所需呈现出的颜色;
[0018]其中,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用户的人眼位置的距离越远,所述虚拟交互对象所需呈现的颜色越淡。
[0019]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叠加有第一衍射光栅,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叠加有第二衍射光栅;
[0020]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1]控制所述第二衍射光栅遮挡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对应的第一图像光线,使得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在所述第二显示面不可见;
[0022]控制所述第一衍射光栅遮挡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对应的第二图像光线,使得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在所述第一显示面不可见。
[0023]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包括:
[0024]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投射光源向所述全息透明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投射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所述第一投射光源设置于所述全息透明显示屏内,或者是,朝向所述全息透明显示屏;
[0025]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衍射光栅遮挡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对应的第一图像光线,包括:
[0026]向所述第二衍射光栅输出第一电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衍射光栅中处于所述第一投射光源的光投射区域内的第一子光栅区域处于不透光状态。
[0027]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显示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包括:
[0028]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投射光源向所述全息透明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投射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所述第二投射光源设置于所述全息透明显示屏内,或者是,朝向所述全息透明显示屏;
[0029]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衍射光栅遮挡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对应的第二图像光线,包括:
[0030]向所述第一衍射光栅输出第二电控制信号,所述第二电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衍射光栅中处于所述第二投射光源的光投射区域内的第二子光栅区域处于不透光状态。
[0031]其中,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0032]操作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对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的虚拟交互对象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用户位于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一侧;
[0033]特征确定单元,用于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一外观形态特征以及所述
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二外观形态特征,所述第二用户位于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一侧;
[0034]第一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
[0035]第二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显示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
[00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征确定单元,包括:
[0037]轨迹确定单元,用于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
[0038]第一尺寸确定单元,用于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第一尺寸对应的第一尺寸变化特征,所述第一尺寸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尺寸;
[0039]第二尺寸确定单元,用于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第二尺寸对应的第二尺寸变化特征,所述第二尺寸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尺寸;
[0040]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对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的虚拟交互对象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用户位于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一侧;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一外观形态特征以及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二外观形态特征,所述第二用户位于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一侧;向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向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显示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一外观形态特征以及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二外观形态特征,包括: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第一尺寸对应的第一尺寸变化特征,所述第一尺寸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尺寸;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第二尺寸对应的第二尺寸变化特征,所述第二尺寸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尺寸;其中,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用户的人眼位置的距离越远,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用户的人眼的尺寸越大,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任意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结合所述输入操作,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的运动轨迹、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一外观形态特征以及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的第二外观形态特征,还包括: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所需呈现的第一颜色的第一颜色变化特征,所述第一颜色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一用户的人眼位置所需呈现出的颜色;结合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当前时刻之后所述虚拟交互对象所需呈现的第二颜色的第二颜色变化特征,所述第二颜色为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第二用户的人眼位置所需呈现出的颜色;其中,所述虚拟交互对象相对所述用户的人眼位置的距离越远,所述虚拟交互对象所需呈现的颜色越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叠加有第一衍射光栅,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二显示面叠加有第二衍射光栅;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衍射光栅遮挡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对应的第一图像光线,使得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在所述第二显示面不可见;控制所述第一衍射光栅遮挡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
对象对应的第二图像光线,使得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二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在所述第一显示面不可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向所述透明全息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显示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投射光源向所述全息透明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投射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所述第一投射光源设置于所述全息透明显示屏内,或者是,朝向所述全息透明显示屏;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衍射光栅遮挡具有所述运动轨迹和第一外观形态特征的所述虚拟交互对象对应的第一图像光线,包括:向所述第二衍射光栅输出第一电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衍射光栅中处于所述第一投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江涛张柳新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