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219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伪标识,具体涉及一种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印刷层、基材层、离型层、第二印刷层、随机特征层、色墨层和胶粘剂层,随机特征层为内部嵌有特征颗粒的光油层,基材层采用不透光基材;所述的防伪标识能够揭开,分为剥离部分和留底部分,剥离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印刷层和基材层,留底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离型层、第二印刷层、随机特征层、色墨层和胶粘剂层;第一印刷层、第二印刷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可变信息,可变信息与随机特征层信息存在对应关系,通过识读可变信息能够出现第二印刷层和随机特征层的图像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揭开进行验证之前,随机特征是不可见的,防伪力度高。防伪力度高。防伪力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伪标识,具体涉及一种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防伪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样化。各商品生产厂家为了防止自己的产品被假冒,大多采用防伪标识对其所生产的商品进行防伪。
[0003]随机纹理防伪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生产者利用一种由随机过程形成的纹理元素随机特征分布,通过比对存储随机特征是否相符来判断产品真伪,达到防伪的目的。该方法因为随机特征的不确定性,能做到每一个标识的防伪特征都是唯一的,因此,自从出现这种防伪方式开始,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防伪力度在使用过程中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0004]中国专利CN 107154213 A公开了一种智能随机特征识别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热收缩膜层、粘结层、油墨保护层、印刷层、转移胶层、水溶膜层、易碎膜层、压敏胶层、硅油纸层,其中,水溶膜层上随机分布有多个空穴,空穴内嵌有防伪片;所述的防伪标识能够撕开,分为剥离部分和留底部分,剥离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热收缩膜层、粘结层、油墨保护层、印刷层、转移胶层和水溶膜层;留底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防伪片、易碎膜层、压敏胶层和硅油纸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水溶膜遇水即溶,具有防伪、离型、环保特性,制备的标识能够有效防止二次转移,并且能够多重防伪,鉴别简单、防伪效果好。
[0005]中国专利CN 108682288 A公开了一种揭开多次验证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提示图文层、遮盖层、塑膜层、揭开层、树脂层、印刷层、胶粘剂层和色层,其中,胶粘剂层中嵌有防伪颗粒;所述的防伪标识能够揭开,分为剥离部分和留底部分,剥离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提示图文层、遮盖层和塑膜层;留底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揭开层、树脂层、印刷层、胶粘剂层和色层。本专利技术防伪颗粒随机分布在标签中,并且部分隐藏,不易被仿造;无法完整转移,防转移性能好;鉴别简单、防伪效果好。
[0006]但是以上标识均存在一个问题:标识的随机特征(防伪片、防伪颗粒等)未经遮盖或者隐藏,表层可见,通过拍照或者高倍扫描的方式采集该随机特征信息后,以印刷的方式印刷到标识上,能够与上述标识的视觉效果相似,消费者如果不仔细比对,很难发现其区别,能够误导部分消费者,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揭开进行验证之前,随机特征是不可见的,能够防止通过扫描或者拍照的方式对标识的随机特征进行伪造,提高标识的防伪力度;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印刷层、基材层、离型层、第二印刷层、随机特征层、色墨层和胶粘剂层,随机特征层为内部嵌有
特征颗粒的光油层,基材层采用不透光基材;
[0009]所述的防伪标识能够揭开,分为剥离部分和留底部分,剥离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印刷层和基材层,留底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离型层、第二印刷层、随机特征层、色墨层和胶粘剂层;
[0010]第一印刷层、第二印刷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可变信息,可变信息与随机特征层信息存在对应关系,通过识读可变信息能够出现第二印刷层和随机特征层的图像信息。
[0011]本专利技术可以优选为以下三种方案:
[0012]第一种,在第一印刷层上设二维码,第二印刷层上设图文。识读第一印刷层上的二维码,然后揭开标识比对第二印刷层和随机特征层的图像信息验证真伪。第二印刷层上的图文除了本身的信息之外,还有辅助确定特征颗粒的位置的作用。此时,随机特征层可以是满版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0013]第二种,在第一印刷层上设图文信息,第二印刷层上设二维码。揭开标识,识读第二印刷层上的二维码,比对第二印刷层和随机特征层的图像信息验证真伪。此时,为了防止特征颗粒影响二维码信息的采集和识读,优选在第二印刷层下方局部定位涂布随机特征层,定位涂布时避开二维码区域。
[0014]第三种,在第一印刷层上设二维码A,第二印刷层上设图文和二维码B,二维码A和二维码B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制备时,通过采集表面二维码A以及第二印刷层信息和随机特征层图像信息,将采集图片特征信息以二维码A逻辑对应关系存储,从而采集的图片特征信息与二维码B有逻辑对应关系,验证时,通过扫描二维码A无法调出图片信息,揭开后扫描二维码B,可出现第二印刷层信息和随机特征层图像信息,进行比对验证真伪。
[0015]其中:
[0016]所述的不透光基材为铜版纸、卡纸、淋膜纸、合成纸、白色PE或白色PP中的一种。
[0017]优选地,所述的可变信息包括二维码、一维码或验证码。
[0018]所述的第一印刷层信息包括文字或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0019]所述的第二印刷层信息包括文字或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0020]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印刷层上方设有局部遮盖层(丝印银墨、刮刮银等),遮盖部分或全部可变信息,例如遮盖局部二维码或者遮盖全部的验证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局部遮盖层上方设有提示图文层。局部遮盖层与提示图文层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这里不再赘述。
[0021]设置色墨层的目的是作为打底色,保证标识的印刷层信息不被被贴物的颜色干扰。因为特征颗粒是实体,具有凹凸感,因此,其印刷工艺比较特殊。传统印色时,采用凹印机使用网纹辊涂布,对于表面比较平整的样品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表面凹凸不平的材料印色时,突出部分周围因为位置较低,无法印上色,只有远离突出部分的地方可以印色,颗粒周围没有色层遮挡,贴标后被贴物颜色影响标识的图案,容易造成无法识读和图案不美观的影响。
[0022]所述的胶粘剂层为压敏胶层。
[0023]所述的胶粘剂层下方设有底纸层,优选为硅油纸。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1)在基材层的下表面经过涂布制备离型层;
[0026]2)在涂有离型层的基材层上下方进行正反对应印刷,基材层上方为第一印刷层,离型层下方为第二印刷层,第一印刷层、第二印刷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可变信息;
[0027]3)将特征颗粒混到光油中,在第二印刷层下方进行局部或者满版涂布,得到随机特征层;
[0028]4)通过采集可变信息和第二印刷层、随机特征层镜像图片信息,经过运算,将镜像图片信息转化为正向图片信息,将图片信息按照可变信息的逻辑对应关系存储到服务器中;
[0029]5)采用涂布机反转式吻合涂布方式涂布色墨,得色墨层;
[0030]6)底纸经过涂胶机涂胶粘剂后,与色墨层复合在一起;
[0031]7)模切,得防伪标识。
[0032]其中:
[0033]步骤3)中,所述的光油为UV彩葱光油,型号为:BUV

608,山东布瑞特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印刷层(1)、基材层(2)、离型层(3)、第二印刷层(4)、随机特征层、色墨层(6)和胶粘剂层(7),随机特征层为内部嵌有特征颗粒(5.1)的光油层(5),基材层(2)采用不透光基材;所述的防伪标识能够揭开,分为剥离部分和留底部分,剥离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印刷层(1)和基材层(2),留底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离型层(3)、第二印刷层(4)、随机特征层、色墨层(6)和胶粘剂层(7);第一印刷层(1)、第二印刷层(4)中的至少一层包含可变信息,可变信息与随机特征层信息存在对应关系,通过识读可变信息能够出现第二印刷层(4)和随机特征层的图像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透光基材为铜版纸、卡纸、淋膜纸、合成纸、白色PE或白色PP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信息包括二维码、一维码或验证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印刷层(1)信息包括文字或图案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印刷层(4)信息包括文字或图案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印刷层(1)上方设有局部遮盖层(9),遮盖部分或全部可变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揭开式隐藏随机特征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局部遮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杰张晓丽程祥峰巩守峰田亮吕功彬赵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宝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