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真空发生器的摩擦可调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01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真空发生器的摩擦可调气缸,包括气浮无摩擦气缸和摩擦调节模块;所述气浮无摩擦气缸包括前端盖、气缸筒、后端盖、空气轴承、活塞杆和气浮活塞;摩擦调节模块装在气浮活塞后端,包括密封组件、真空发生器和供气气管,密封组件中的密封圈组件在内嵌环状弹性体的作用下处于弹起状态;当所述真空发生器工作时,内嵌环状弹性体向内弯曲,使得密封圈组件与气缸筒内壁无接触;当所述真空发生器不工作时,内嵌环状弹性体又能够回弹,使得密封圈组件与气缸筒内壁产生接触,以此实现气缸摩擦状态的调节,从而使得气缸具有高精度的运动伺服控制和高精度的力伺服控制。的运动伺服控制和高精度的力伺服控制。的运动伺服控制和高精度的力伺服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真空发生器的摩擦可调气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真空发生器的摩擦可调气缸。

技术介绍

[0002]气动系统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和信号传递与控制的系统。气缸作为气动系统中使用最普遍的执行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然而,在气缸低速运动时,由于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气缸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爬行”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气缸的性能,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因此,对气缸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气缸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0003]在某些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常需要:在气缸快速接近工件时,要求气缸实现高精度的运动伺服控制,此时气缸需要摩擦阻尼;在气缸接触工件以后,希望能够施加稳定的加载力,要求气缸实现高精度的输出力伺服控制,此时气缸不希望摩擦力引入。为使气缸同时拥有较高的力伺服控制精度和位置伺服控制精度,申请号为201810960472.X的中国专利和申请号为CN201810960129.5的中国专利分别公开了一种摩擦再生可控的无摩擦气缸和一种摩擦可控的气缸,均是通过梭阀模块对气囊充气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真空发生器的摩擦可调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无摩擦气缸和摩擦调节模块,所述摩擦调节模块主要包括密封组件、真空发生器;所述气浮无摩擦气缸包括前端盖(4)、气缸筒(21)、后端盖(17)、空气轴承(3)、活塞杆(20)和气浮活塞(8);所述气浮活塞(8)外径略小于气缸筒(21)的内径,所述气浮活塞(8)内部为一空腔,且在外壁上开设多个节流孔(23);所述气浮活塞(8)靠近两端的端部外圆周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泄压槽(35)和第二环形泄压槽(36),所述第一环形泄压槽(35)、第二环形泄压槽(36)槽底分别设有径向的第一通道(39)、第二通道(40);第一通道(39)和第二通道(40)通过气浮活塞(8)圆周壁内设的内部通道(41)连通;所述气浮活塞(8)右端面设有第一进气口(37)、与第二通道(40)相通的第一环形泄压腔(38);所述活塞杆(20)螺纹连接在气浮活塞(8)左端,活塞杆(20)与气浮活塞(8)接触位置处具有环形凹槽,当与气浮活塞(8)装配后,环形凹槽与其两侧的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7)围成一个环形排气腔(22);活塞杆(20)左端端部外圆面上径向开设的第一排气口(1)、第二排气口(18);所述活塞杆(20)内部开设连通环形排气腔(22)、第一排气口(1)的第一排气管道(2),以及由活塞杆(20)右端端面延伸并连通第二排气口(18)的第二排气管道(19);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筒座(11)、后盖(13)、内嵌环状弹性体(58)和密封圈组件(28);套筒座(11)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气浮活塞(8)右端,所述后盖(13)外圆周面上设有第三环形泄压槽(42),左端面设有第二环形泄压腔(48),右端面设有圆形沉孔(68),所述第三环形泄压槽(42)槽底设有与第二环形泄压腔(48)相通的第三通道(43);所述后盖(13)装在套筒座(11)的右端,所述套筒座(11)圆周壁内设有连通第二环形泄压腔(48)与第一环形泄压腔(38)的连接通道(49),所述内嵌环状弹性体(58)和密封圈组件(28)被限位在套筒座(11)外部,且内嵌环状弹性体(58)位于密封圈组件(28)的内侧,使密封圈组件(28)与套筒座(11)外壁形成一个环形腔体(50);所述套筒座(11)上设有连通环形腔体(50)的径向吸气口(29);所述真空发生器位于密封组件内部,包括真空发生器壳体(25)和喷管部件(33),且两部分通过第四螺纹(32)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壳体(25)通过第三螺纹(24)与气浮活塞(8)右端连接,具有混流管(53)和负压口(27),负压口(27)通过第三气管(31)与吸气口(29)连通;所述喷管部件(33)上设有拉瓦尔喷管(46)和第二进气口(44);所述后端盖(17)装在气缸筒(21)的右端,且开设第一供气口(69)和第二供气口(70),第一供气口(69)通过第一锥形气管(15)与气浮活塞(8)上的第一进气口(37)连通;第二供气口(70)通过第二锥形气管(16)与真空发生器上的第二进气口(4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真空发生器的摩擦可调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组件(28)包括向两侧延伸且直径逐渐变小的片体(61),所述片体(61)的中间外部设有凸顶(55)、两端设有左凸边(60)和右凸边(56),所述凸顶(55)用于与气缸筒(21)内壁直接接触,所述片体(61)能够弯曲从而使凸顶(55)脱离与气缸筒(21)内壁的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真空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鹏飞浦晨玮罗辉刘磊樊小峰张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