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气压环境试验舱的车行大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933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气压环境试验舱的车行大门,用于解决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的承压、密闭的问题。包括门框、门体、随动盖板、减速电机、行走轮、手动绞盘、加强筋、上导轨、下导轨、导向轮、包胶轮、盖板支撑、转轴,导向杆,盖板支撑梁,转轴座;门框设有上导轨和下导轨,门体分别通过导向轮、行走轮连接于上、下导轨中;导向杆安装于门体外侧下边缘处,随动盖板上设置有包胶轮和盖板支撑,随动盖板通过转轴、转轴座焊接于混凝土基础;车行大门关闭时,随动盖板利用其包胶轮沿导向杆向上提起并立于门体外侧;车行大门开启时,随动盖板与地面接平,通过盖板支撑置于盖板支撑梁上,满足车辆进出需要。需要。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气压环境试验舱的车行大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模拟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气压环境试验舱的车行大门。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在高原地区行驶时,由于气压低,空气稀薄,对车辆动力性能会带来极大影响,空气密度的降低会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同时对车辆辅助系统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目前,车辆高原适应性试验以野外试验为主,但实地试验受高原环境条件限制较多,仅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才能实施,导致试验周期和研制周期较长,并且面临高原运输和保障困难、试验费用高,以及环境因素不可控、试验条件不统一、测点布置不方便、测试数据准确性低和故障维修整改不便利等客观技术难题。
[0003]低气压环境试验舱可实现车辆在试验室开展低气压性能试验,以提升车辆高原环境适应性。低气压环境试验舱主体为钢制承压密闭容器,车行大门需满足大型履带和轮式车辆的通行需求,既要保证试验舱体结构完整统一、密闭可靠,又要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0004]车行大门的设计难点体现在:
[0005](1)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需承受一定的大气压力,同时兼具良好密封性、便捷性及安全性。
[0006](2)低气压环境试验舱主体为钢结构密闭容器,由于其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舱体底部处于地坑内,地坑设有混凝土基础,舱体通过支座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除此之外,舱体四周与水平地面保持分离,有一定间隔。因此,车行大门开启时,为方便车辆进出,需在大门与水平地面间隔处铺设钢板,填补试验间承重地板与水平地面之间的空隙。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的承压、密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车行大门包括门框、门体、随动盖板、减速电机、行走轮、手动绞盘、加强筋、上导轨、下导轨、导向轮、包胶轮、盖板支撑、转轴,导向杆,盖板支撑梁,转轴座;门框内设有上导轨和下导轨,门体顶端通过导向轮卡在上导轨中,门体底端通过行走轮在下导轨上移动,减速电机用于驱动门体的开闭;导向杆固定安装于门体外侧靠下边缘处,用于门体闭合时依次抬起多个随动盖板;每个随动盖板下表面设置有包胶轮和盖板支撑,转轴将所有随动盖板连接成一排,转轴的转轴端通过数个转轴座焊接于混凝土基础;车行大门关闭时,随动盖板利用其包胶轮沿导向杆向上绕转轴提起并立于门体外侧;车行大门开启时,随动盖板绕转轴落下与地面接平,通过盖板支撑支撑于固定在钢结构支撑的盖板支撑梁上,满足车辆进出需要,钢结构支撑焊接在底部舱体上。
[0009]进一步的,门框设置有内框从而形成工字双层结构,用于增强门框的稳定性,且车行大门关闭时,门体所在部分没有内框。
[0010]进一步的,门体内侧四周安装有充气式橡胶密封条,大门关闭时,橡胶条充气,用于确保密封性。
[0011]进一步的,设有手动绞盘,用于断电状态下手动开闭车行大门。
[0012]进一步的,门体内侧焊接加强筋用于在保证大门承压安全性前提下,控制大门重量;所述加强筋采用由热轧工字钢焊接成的网状结构。
[0013]进一步的,减速电机采用滑动底座安装于门体内侧。
[0014]进一步的,门框上设有限位装置,用于控制门体安全运行。
[0015]进一步的,在门体的型钢框架内喷涂聚氨酯颜料发泡后形成保温层。
[0016]进一步的,在门体上设置观察窗。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通过特殊的大门门框、加强装置、及密封设施的设计使本专利技术能承受大气压力且兼具密封性,本专利技术采用侧滑门形式,可电机驱动或手动开启,满足安全性需求,并配备随动盖板,满足车辆通行和舱内低气压试验需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外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左视图
[0021]图4为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上导轨示意图。
[0022]图5为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下导轨示意图。
[0023]图6为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随动盖板结构与安装示意图。
[0024]图7为低气压环境试验舱车行大门随动盖板导向杆示意图。
[0025]图中,1门框,2门体,3随动盖板,4减速电机,5行走轮,6手动绞盘,7加强筋,8上导轨,9下导轨,10导向轮,11包胶轮,12盖板支撑,13转轴,14导向杆,15盖板支撑梁,16转轴座,17内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
[0027]车行大门由门体、密封机构、传动机构组成。
[0028]门体采用筋板结构,即在平板上焊接加强筋形式来保证其强度及刚度以减轻重量,加强筋采用热轧工字钢焊接成网状结构,以确保大门的承压能力。
[0029]车行大门采用充气密封形式,门体四周安装密封条,密封条采用耐温性能好、抗老化性能好的硅橡胶。
[0030]传动机构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由上导轨、下导轨、减速电机、行走轮、导向轮、传动齿条组成。行走轮在下导轨上运行,并设有限位,确保大门运行安全。减速电机采用滑动底座安装,断电状态下可将减速电机与传动齿条脱离,以进入手动模式。
[0031]大门手动开启装置采用手动绞盘,采用自锁式带钢丝绳绞车,绞盘配有摩擦制动装置,负载情况下自动开启双向制动,转动装置为棘轮扳手。
[0032]车行大门开启状态下,门框底部地沟采用随动盖板与地面接平,满足车辆进出需
要,随动盖板采用钢构加强地板,承载能力满足通过车辆的最大载荷。
[0033]结合图1~7所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组成结构及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门体2位于门框1内右侧为大门关闭状态,反之位于左侧为开启状态。门体2大于试验舱舱口,大门关闭时,门体2整体覆盖在试验舱舱门上,并与舱门周围的舱体紧密接触,门体2内侧四周安装有充气式橡胶密封条,大门关闭时,橡胶条充气,确保密封性。门框1由空心钢构成,为了增强稳定性进一步设置了内框17,形成工字双层结构,如图2所示,大门关闭时,门体2覆盖的门框1部分没有内框17,内框17只设置于其余部分,门框1和内框17安装于周围的混凝土基础,门框1的立面侧视图如图3所示。为了增加门框的稳定性,可以在门框中增加纵杆。如图2所示,门体2内侧焊接加强筋7,加强筋7用热轧工字钢焊接成网状结构。在门体2的型钢框架内喷涂聚氨酯颜料发泡后形成保温层,装饰面为不锈钢库板,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如图3所示,门体2由行走轮5、导向轮10分别安装于门框1内上导轨8、下导轨9处。如图4所示,导向轮10卡在上导轨8处,平滑无卡滞。如图5所示,行走轮5在下导轨9上运行,通过限位装置确保大门运行安全。减速电机4通过滑动底座安装于门体2内侧,随门体2一起移动。大门采用电动和手动两种驱动方式,断电状态下减速电机4与传动齿条脱离,可通过手动绞盘6开闭大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气压环境试验舱的车行大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1)、门体(2)、随动盖板(3)、减速电机(4)、行走轮(5)、手动绞盘(6)、加强筋(7)、上导轨(8)、下导轨(9)、导向轮(10)、包胶轮(11)、盖板支撑(12)、转轴(13),导向杆(14),盖板支撑梁(15),转轴座(16);门框(1)内设有上导轨(8)和下导轨(9),门体(2)顶端通过导向轮(10)卡在上导轨(8)中,门体(2)底端通过行走轮(5)在下导轨(9)上移动,减速电机(4)用于驱动门体(2)的开闭;导向杆(14)固定安装于门体(2)外侧靠下边缘处,用于门体(2)闭合时依次抬起多个随动盖板(3);每个随动盖板(3)下表面设置有包胶轮(11)和盖板支撑(12),转轴(13)将所有随动盖板(3)连接成一排,转轴(13)的转轴端通过数个转轴座(16)焊接于混凝土基础;车行大门关闭时,随动盖板(3)利用其包胶轮(11)沿导向杆(14)向上绕转轴(13)提起并立于门体(2)外侧;车行大门开启时,随动盖板(3)绕转轴(13)落下与地面接平,通过盖板支撑(12)支撑于固定在地下舱体支撑的盖板支撑梁(15)上,满足车辆进出需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气压环境试验舱的车行大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门框(1)设置有内框(17)从而形成工字双层结构,用于增强门框(1)的稳定性,且车行大门关闭时,门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缑宇翔张保军马东利李爽高琳刘惠丽刘立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