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147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及方法,包括至少前、后一对的针板,在前、后针板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织针,所述织针均包括针体、针舌,所述针体的头部具有针勾,所述针舌转动设置于所述针体的头部上,所述针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扩圈片,所述针体的上部靠近于所述第一扩圈片的底面具有凹位。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线圈旋转移位,使前后宽幅保持一致情况,达到同等织纹效果。达到同等织纹效果。达到同等织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 的织针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纺织服装业既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针织产 品作为纺织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柔软、透气、可贴身穿着等优点深受广大 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针织横编织机以其速度快、质量稳定等 优点逐步取代了手摇横机,使用针织横编织机进行前后床接针编织时,通常移 动针板,使前后针板的织针形成错位,接圈针通过线圈内侧进行移圈针的扩圈 片内时,在脱圈的过程中会形成交叉状态,无法达到同等织纹效果,影响织物 的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 织的织针及方法,实现线圈旋转移位,使前后宽幅保持一致情况,达到同等织 纹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包 括至少前、后一对的针板,在前、后针板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织针,所述织 针均包括针体、针舌,所述针体的头部具有针勾,所述针舌转动设置于所述针 体的头部上,所述针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扩圈片,所述针体的上部靠近于 所述第一扩圈片的底面具有凹位。
[0005]优选地,所述针体的上部另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扩圈片。
[0006]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进行编织的 方法,所述前、后针板具有若干线圈,所述前、后针板上的线圈之间存在连接 斜线,所述前、后针板其中一个上的空织针从对侧的织针上的线圈的外侧上勾 取线圈并进行转移。
[0007]优选地,所述后针板的左端线圈多于所述前针板的左端线圈时,由所述后 针板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转移至所述前针板的空针上,或者所述前针板的左端 线圈多于所述后针板的左端线圈时,由所述前针板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转移至 所述后针板的空针上。
[0008]优选地,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进行编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一:前针板向右移动2-3枚针距,使前针板的织针左侧与后针板的织 针右侧相平行;
[0010]步骤二:后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使线圈移动至该织针的第一扩圈片的位 置上;
[0011]步骤三:接着,前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至后针板织针的缺口右侧,随之前 针板向左侧移动,使前针板的织针勾住线圈的右下侧纱线,并通过后针板的织 针的缺口进入第一扩圈片内。
[0012]步骤四:最后,随着山板机头的运动,使后针板的织针向下移动,使后针 板的织针上的线圈移圈至前针板的织针上。
[0013]优选地,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进行编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前针板向左移动0.5-1.5枚针距或后针板向右移动0.5-1.5枚针距, 使前针板的织针与所述后针板的织针对齐;
[0015]步骤二:后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使线圈移动至后针板的织针的第一扩圈 片的位置上;
[0016]步骤三:接着,前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至纱线的斜线位置,前针板的织针 针勾勾住线圈的斜纱线;
[0017]步骤四:最后,随着山板机头的运动,使后针板的织针向下移动,使该织 针上的线圈移圈至前针板的织针上。
[0018]优选地,当所述前针板的线圈与所述后针板的线圈相等时,使所述前针板 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转移至所述后针板的空针上。
[0019]优选地,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进行编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步骤一:前针板向右移动后,使后针板的织针的左侧与前针板的针织的第 一扩圈片右侧对齐;
[0021]步骤二:前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使线圈移动至该织针的第一扩圈片的位 置上;
[0022]步骤三:接着,后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至前针板的织针右侧下方,随之后 针板向左侧移动进入前针板的织针的第一扩圈片内,并使后针板的织针针勾住 线圈的右下侧纱线;
[0023]步骤四:最后,随着山板机头的运动,使前针板的织针向下移动,将线圈 移圈至后针板的织针上。
[0024]优选地,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进行编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一:前针板向左移动,使前针板的织针的右侧与后针板的织针的第一 扩圈片的左侧对齐;
[0026]步骤二:后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使线圈移动至该织针的第一扩圈片的位 置上;
[0027]步骤三:接着,前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至后针板的织针的第一扩圈片左侧 下方,随后前针板向右移动进入后针板的织针的第一扩圈片内,并使前针板的 织针勾住线圈的左下侧纱线;
[0028]步骤四:最后,随着山板机头的运动,使后针板的织针向下移动,将线圈 移圈至前针板的织针上。
[0029]优选地,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进行编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步骤一:后针板向左移动,使后针板的针织与前针板的织针的第二扩圈片 的左侧对齐;
[0031]步骤二:前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使线圈移动至该织针的第二扩圈片的位 置上;
[0032]步骤三:接着,后针板向右移动,使后针板的织针从前针板织针的第二扩 圈片左侧移动至第二扩圈片内,并使后针板的织针针勾勾住线圈的左下侧纱线;
[0033]步骤四:最后,随着山板机头的运动,使前针板的织针向下移动,使该织 针上的线圈移圈至后针板的织针上。
[003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5]通过前后针板在相互接针时,织针从成圈外侧进入织针的扩圈片位置,勾 纱进入对向织针,实现线圈的旋转移位过程的技术,使前后宽幅保持一致情况, 并通过前后线圈
彼此接针的编织方法及该编织方法织成的针织物.达到同等织纹 效果。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示出图1中的C部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织针整体结构俯视图;
[0039]图4为实施例一中的移接圈状态图;
[0040]图5为实施例一中的织针移接状态图;
[0041]图6为实施例二中的移接圈状态图;
[0042]图7为实施例二中的织针移接状态图;
[0043]图8为实施例三中的移接圈状态图;
[0044]图9为实施例三中的织针移接状态图;
[0045]图10为实施例四中的移接圈状态图;
[0046]图11为实施例四中的织针移接状态图;
[0047]图12为实施例五中的移接圈状态图;
[0048]图13为实施例五中的织针移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 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50]实施例一:
[0051]参照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包括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前、后一对的针板,在前、后针板之间对线圈进行旋转移位的织针,所述织针均包括针体、针舌,所述针体的头部具有针勾,所述针舌转动设置于所述针体的头部上,所述针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扩圈片,所述针体的上部靠近于所述第一扩圈片的底面具有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上部另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扩圈片。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进行编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针板具有若干线圈,所述前、后针板上的线圈之间存在连接斜线,所述前、后针板其中一个上的空织针从对侧的织针上的线圈的外侧上勾取线圈并进行转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针板的左端线圈多于所述前针板的左端线圈时,由所述后针板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转移至所述前针板的空针上,或者所述前针板的左端线圈多于所述后针板的左端线圈时,由所述前针板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转移至所述后针板的空织针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前针板向右移动2-3枚针距,使前针板的织针左侧与后针板的织针右侧相平行;步骤二:后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使线圈移动至该织针的第一扩圈片的位置上;步骤三:接着,前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至后针板织针的缺口右侧,随之前针板向左侧移动,使前针板的织针勾住线圈的右下侧纱线,并通过后针板的织针的缺口进入第一扩圈片内。步骤四:最后,随着山板机头的运动,使后针板的织针向下移动,将线圈移圈至前针板的织针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前针板向左移动0.5-1.5枚针距或后针板向右移动0.5-1.5枚针距,使前针板的织针与所述后针板的织针对齐;步骤二:后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使线圈移动至后针板的织针的第一扩圈片的位置上;步骤三:接着,前针板的织针向上移动至纱线的斜线位置,前针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坚和林耿彪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连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