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15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传输线缆,包括多条传输线、内覆盖层、至少一条接地线、导电层、以及外覆盖层;所述传输线横向地并排成至少一排传输线层;该内覆盖层包覆于该排传输线层外部;该至少一条接地线横向地并排于该内覆盖层的至少一个横向侧边;该导电层包覆于该内覆盖层和该至少一条接地线外,且该至少一条接地线电性接触该导电层内面;该外覆盖层包覆于该导电层外且成为扁平状;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输线缆能够卷收,并经由接地线与导电层内面的间的电性接触,增强防止静电放电(ESD)的功能,同时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输线缆的电磁屏蔽的功效提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输线缆,尤指一种扁平状的传输线缆。
技术介绍
传输线缆普遍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如网络服务器和电话机等通信设备 的连接,以及鼠标和键盘等各种计算机周边的连接。请参阅图l所示,已知的传输线缆包括多条传输线、导电层7 3、和外 覆盖层7 4。所述传输线包括多条电源线7 l和多条信号线7 6且邻接成为 一束。该导电层7 3包覆于所述传输线外。该外覆盖层7 4包覆于该导电层 7 3外。如此,该传输线缆成为圆管状。使用时,该传输线缆的圆管状外型使得其明显地突出其铺设的位置而不 易整理,造成工作环境的紊乱,甚至会产生牵绊的问题而影响使用者和该传 输线缆所连接的电子装置。不使用时,该传输线缆的圆管状外型使得其巻收不便,且巻收后的体积 大又松散,造成使用者携带和收藏时极大的困扰。此外,该传输线缆的导电层7 3能够提供电磁屏蔽的功效。但是,随着 传输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该电磁屏蔽的功效也须加以改善。因此,由上可知,上述已知的传输线缆,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 与缺失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线缆,以利于巻收和提升其 电磁屏蔽与防止静电放电的功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传输线缆,包括多条传输 线、内覆盖层、至少一条接地线、导电层、以及外覆盖层;所述传输线横向 地并排成至少一排传输线层;内覆盖层包覆于该排传输线层外部;该至少一条接地线横向地并排于该内覆盖层的至少一个横向侧边;该导电层包覆于该内覆盖层和该至少一条接地线外,且该至少一条接地线电性接触该导电层;该外覆盖层包覆于该导电层外且成为扁平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包括多条电源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包括多条信号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包括多条电源线和多条信号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线,各传输线包括导线和绝缘层,且各传输线的绝缘层包覆于相应的导线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线,该至少一条接地线包括两条接地线,且所述接地线分别横向地并排于该内覆盖层的两个横向侧边。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线,该导电层为铝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线,该外覆盖层的横向宽度大于其纵向高度。 所述传输线横向地并排成至少一排传输线层以降低其整体高度,且该外覆盖层包覆于该导电层外且成为扁平状,使得本技术的传输线缆的高度减小且便于巻收。该导电层包覆于该内覆盖层和该至少一条接地线外,使得本技术的 传输线缆的电磁屏蔽的功效提升。该至少一条接地线电性接触该导电层,使得本技术的传输线缆的防 止静电放电功能增进。附图说明图l是已知传输线缆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传输线缆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传输线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传输线缆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传输线缆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传输线缆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7 1 电源线 7 3 导电层7 4夕卜覆盖层7 6信号线1电源线1 1导线1 2绝缘层A 1传输线层A 3传输线层A 4传输线层2接地线3导电层4外覆盖层W横向宽度H纵向高度W 2横向宽度H 2纵向高度5巻线盒5 1第一连接器5 2第二连接器6信号线6 1导线6 2绝缘层A 2传输线层8内覆盖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 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 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本技术为一种传输线 缆,包括多条传输线、内覆盖层8、至少一条接地线2、导电层3、以及外 覆盖层4。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包括多条信号线6 。所述传输线横向地并 排成至少一排传输线层A 2以降低其整体高度。各传输线包括导线6 1和绝 缘层6 2,且各传输线的绝缘层6 2包覆于相应的导线6 l夕卜。该内覆盖层8是以绝缘材料制成,该内覆盖层8包覆于该排传输线层A 2外部,将所述传输线固定为一整体。该至少一条接地线2为导电材质所制成。该至少一条接地线2横向地并 排于该内覆盖层8的至少一个横向侧边。在第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条接地 线2包括两条接地线2 ,且所述接地线2分别横向地并排于该内覆盖层8的 两个横向侧边。该导电层3为铝箔等金属元件。该导电层3包覆于该内覆盖层8和该至 少一条接地线2外,且该至少一条接地线2电性接触该导电层3内面,以增 进其接地导通能力。该外覆盖层4为绝缘材质所制成。该外覆盖层4包覆于该导电层3外且 成为扁平状,也即该外覆盖层4的横向宽度W大于其纵向高度H。如此,本 技术的传输线缆的纵向高度H比已知的传输线缆更小且便于巻收。使用时,该传输线缆的扁平状外型使其易于整理定位。尤其,如图3所 示,该传输线缆过长的部分能够巻收于巻线盒5内,使得工作环境整齐,且不会产生牵绊的问题。因此,使用者和该传输线缆所连接的电子装置不会受影响。不使用时,如图3所示,该传输线缆能够巻收于巻线盒5内,以减小该传输线缆的体积,从而便于使用者携带和收藏。此外,该传输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器5 l和第两连接器5 2。 该至少一条接地线2电性接触该导电层3 ,使得该导电层3经由该至少一条 接地线2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连接器5 1和/或该第两连接器5 2 ,从而使得 本技术的传输线缆的电磁屏蔽的功效提升,以提升其传输品质。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 的差异为所述传输线。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包括多条电源线1。所 述传输线横向地并排成至少一排传输线层A 1以降低其整体高度。各传输线包括导线1 1和绝缘层1 2 ,且各传输线的绝缘层1 2包覆于相应的导线1 l外。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 的差异为所述传输线。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包括多条信号线6 (如 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线)和多条设置在信号线6外侧的电源线1 (如第二实施 例的电源线)。所述传输线横向地并排成至少一排传输线层A3以降低其整 体高度。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 的差异为所述传输线。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横向地并排成两排传输 线层A 4以降低其整体高度。传输线层A 4外部同样包覆有该内覆盖层8 。 该外覆盖层4包覆于该导电层3外且成为扁平状,也即该外覆盖层4的横向 宽度W2大于其纵向高度H2。因此,通过本技术的传输线缆,具有如下述的特点1 、所述传输线横向地并排成至少一排传输线层以降低其整体高度,且 该外覆盖层包覆于该导电层外且成为扁平状,使得本技术的传输线缆的 高度减小且便于巻收,以利于整理、携带、和收藏。2、该至少一条接地线经由电性接触该导电层内面,而增加其接地导通 的能力,因而提升本技术传输线缆防止静电放电的能力,并通过设置该 导电层而令本技术的电磁屏蔽的功效提升,提高其传输品质。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并 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和本技术的特征,凡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 员,依本技术的精神所做的等效修改或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传输线,其横向地并排成至少一排传输线层;内覆盖层,其包覆于该排传输线层外部;至少一条接地线,其横向地并排于该内覆盖层的至少一个横向侧边;导电层,其包覆于该内覆盖层和该至少一条接地线外,且该至少一条接地线电性接触该导电层;以及外覆盖层,其包覆于该导电层外且成为扁平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传输线,其横向地并排成至少一排传输线层;内覆盖层,其包覆于该排传输线层外部;至少一条接地线,其横向地并排于该内覆盖层的至少一个横向侧边;导电层,其包覆于该内覆盖层和该至少一条接地线外,且该至少一条接地线电性接触该导电层;以及外覆盖层,其包覆于该导电层外且成为扁平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包括多条 电源线。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包括多条信号线。4、 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哲
申请(专利权)人:权威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