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喷射阀,所述燃料喷射阀的具有电枢(61)、筒状主体(62)和阀部(63)的阀芯(6)通过螺线管装置(2)的磁吸引力而在保持件(5)内沿轴向滑动,其中,在筒状主体(62)的轴向中间部处具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形成有在轴向上比在周向上短的开口(10a、10b),电枢滑动部(61a)的间隙(C1)设定为比阀部滑动部(63a)的间隙(C2)大,从弹性部到电枢滑动部(61a)的距离(L1)设定为比从弹性部到阀部滑动部(63a)的距离(L2)长,在开闭阀时,通过避免因与电枢(61)或阀部(63)的干涉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而使筒状主体(62)的弹性变形受到阻碍,从而实现了工作声音的抑制。声音的抑制。声音的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喷射阀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燃料喷射阀。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本
的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喷射阀。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阀芯的电枢12与阀部14结合的筒状主体36的中间部处具有弹性部。图5所示的筒状主体36是将平板辊轧制作而成的。
[0003]在筒状主体36的展开图中,作为弹性部的长方形的开口部形成为轴向(图5的纵向)比周向(图5的横向)长。在图5所示的筒状主体36的展开图中,若将在周向上与开口部相连的部分设为一个层,则存在开设有通孔和切口的切口层20以及仅开设有通孔的贯穿层19。切口层20和贯穿层19在轴向上交替配置,各个层的开口部形成为在周向上偏移开口部的1/2间距。
[0004]因此,层与层的开口部之间的板材部分成为沿周向延伸的周向板材部(周腹板),层与层经由周腹板结合。
[0005]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燃料喷射阀刚闭阀碰撞之后,阀部14从阀座8受到的负载传递至筒状主体36,周腹板的两端受到轴向的负载而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使筒状主体36做出与压缩弹簧相当的动作来吸收碰撞负载。由此降低工作声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
‑
1950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在燃料喷射阀刚闭阀之后阀部14从阀座8受到的负载传递至筒状主体36。由此,在周腹板弯曲变形的情况下,筒状主体36的截面形状呈C状,由于不成点对称,因此,刚性产生不平衡,阀芯会朝刚性低的方向倾倒。阀芯在轴向上的现象是以筒状主体36的刚性低的切口层20为基点向规定方向折曲,当折曲变大时,电枢12与保持件39的内周面发生干涉。
[0008]专利文献1的筒状主体36具有多个切口层20,折曲角根据层数而增大。此外,弹性部在轴向上较长,到与电枢12的距离较长的位置存在切口层20,因此,切口层20的折曲引起的电枢12的振动量较大。若电枢12大幅振动而与保持件39的内周面的干涉变大,则摩擦阻力变大,筒状主体36的弹性变形显著地受到阻碍。其结果是,闭阀时的碰撞负载的吸收不充分,工作声音没降低多少。
[0009]同样的问题在开阀时也会产生,在阀芯刚与芯部1碰撞之后,电枢12所受到的负载传递至筒状主体36,并以切口层20为起点折曲。因该折曲引起的阀部14的大幅振动和由此产生的与阀座8内周的干涉,使得摩擦阻力变大,筒状主体的弹性变形显著地受到阻碍。其结果是,开阀时的碰撞负载的吸收不充分,工作声音没降低多少。
[0010]特别是问题在于,在电枢滑动部的间隙或阀部滑动间隙小的情况下,针对上述干涉的余量少,会产生由于振动而与对方部件的强干涉,从而无法降低工作声音。
[0011]本申请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通过适当调节筒状主体的弹性部的尺寸和位置,避免在闭阀时和开阀时电枢及阀部与对方部件的干涉,或是进行适度调节,以抑制开阀时和闭阀时的工作声音。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2]本申请所公开的燃料喷射阀的特征是,具有电枢、筒状主体和阀部的阀芯通过螺线管装置的磁吸引力而在保持件内沿轴向滑动,所述电枢由磁性材料构成,所述筒状主体与电枢结合,所述阀部与筒状主体结合,其中,筒状主体的截面呈C状的形状,在筒状主体的轴向中间部处具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形成有在轴向上比在周向上短的开口,电枢与作为滑动时的引导件的电枢滑动部的间隙设定为比阀部与作为滑动时的引导件的阀部滑动部的间隙大,并且从弹性部到电枢滑动部的距离比从弹性部到阀部滑动部的距离长。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申请所公开的燃料喷射阀,通过将电枢滑动部的间隙设定为比阀部滑动部的间隙大,从而使闭阀时电枢的倾倒引起的干涉的裕度比开阀时阀芯倾倒的裕度大。另外,通过使从弹性部到电枢滑动部的距离比从弹性部到阀部滑动部的距离长,从而使开闭阀时电枢的振动量比阀芯的振动量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开闭阀时,通过尽可能避免因与电枢或阀部的干涉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而使筒状主体的弹性变形受到阻止的情况,从而实现了利用开闭阀时的碰撞负载的吸收对工作声音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燃料喷射阀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燃料喷射阀的A部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图1的筒状主体的辊轧加工前的一例的图。图4是对图3进行辊轧加工时的X
‑
X剖视图。图5是表示具有贯穿层的筒状主体的辊轧加工前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在将电枢、筒状主体和阀部焊接时的筒状主体的辊轧加工前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电力控制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相同内容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之后的实施方式也同样地,对于标注有相同符号的结构,省略重复的说明。
[0016]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燃料喷射阀1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其是表示保持件5与阀芯及阀座7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是图1记载的筒状主体62的辊轧前的展开图,其表示切口层10的形态。
[0017]在图1中,燃料喷射阀1的主要构成要素由螺线管装置2、芯部3、弹簧4、保持件5、阀芯6、电枢61、筒状主体62、阀部63、阀座7和板8构成,所述螺线管装置2被从外部供给电流而
>L2。由于与干涉余量的大小对应地调节倾倒量的大小,因此,防止了电枢61或阀部63过度干涉。进而抑制了工作声音。
[0028]这样,通过将间隙设为C1>C2,从而使因闭阀时电枢61的倾倒而引起的干涉的余量比开阀时阀芯6倾倒的余量大。此外,使形成于筒状主体62的弹性部的轴向长度较短,在轴向的大致一处规定了开闭阀时的折曲部。另外,通过将弹性部的位置设为距离L1>距离L2,使开闭阀时的电枢61的振动量比阀芯6的振动量大。由此,在开闭阀时,对于电枢61或阀芯6,防止与成为对方部件的例如保持件内周面5a、阀座内周面7a发生干涉。或者,通过适度调节干涉量以防止电枢61和阀部63中的任一方过度与对方部件发生干涉,以通过尽可能避免因干涉引起的摩擦阻力而使筒状主体62的弹性变形受到阻止的情况,从而实现了利用开闭阀时的碰撞负载的吸收对工作声音进行抑制。
[0029]此外,形成为在筒状主体62的中间部处形成切口层10,切口层10的上部与下部经由轴腹板12a结合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燃料喷射阀刚闭阀碰撞之后阀部63从阀座受到的负载传递至筒状主体62,轴腹板12a的上下端在轴向上受到负载而压缩变形,从而使筒状主体62做出与压缩弹簧相当的动作来吸收碰撞负载。通过将弹性部设为仅在中间部处形成的切口层10,能以较简单的形状形成弹性部,也能容易地进行距离L1和距离L2的生产管理。
[003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部是在筒状主体62的轴向中间部的轴向周围形成具有轴向比在周向短的一个通孔10a和两个切口10b以及位于这些开口间的轴腹板12a的切口层10,但构成切口层10的开口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燃料喷射阀,所述燃料喷射阀的阀芯通过螺线管装置的磁吸引力而在保持件内沿轴向滑动,所述阀芯具有电枢、筒状主体和阀部,所述电枢由磁性材料构成,所述筒状主体与所述电枢结合,所述阀部与所述筒状主体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主体的截面呈C状的形状,在所述筒状主体的轴向中间部处具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形成有在轴向上比在周向上短的开口,所述电枢与作为滑动时的引导件的电枢滑动部的间隙设定为比所述阀部与作为滑动时的引导件的阀部滑动部的间隙大,并且从所述弹性部到所述电枢滑动部的距离比从所述弹性部到所述阀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村太树,福冨范久,宗实毅,平井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