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033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一侧面连接挡板的一端,挡板的板面为弧面,挡板远离固定底座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防滑胶管;管体活动插设在固定底座上,管体的两端位于固定底座的相对两侧,其中一端位于挡板所在侧,该一端的端部设置输药头,输药头与管体连通,其外侧面为涂药圈,并包裹有软质材料制作的保护层,输药头上开设有通孔;管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其上螺纹套设有转筒,转筒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底座;管体设置外螺纹结构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尺;管体内滑动设置活塞,活塞背向挡板的一端安装活塞杆。本装置可避免药液从阴道漏出后弄湿床单或者衣物,且可较为准确的控制输药头进入阴道内的长度。道内的长度。道内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妇产科用药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当妇女在生产后,阴道往往会分泌许多物质,这是阴道感染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上药,而目前的上药方式十分的简陋,基本是通过棉签或者专用的上药装置进行上药,现有产后上药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0003]一、现有产后上药装置,需要医生人工手持上药,手持上药不仅无法准确控制输药头进入人体的长度,而且长时间使用装置容易导致手臂酸痛;
[0004]二、现有产后上药装置,在上药过程容易从阴道口漏出,从而导致药液的浪费,且弄湿床单;
[0005]三、现有产后上药装置,由于涂抹器材较尖锐,在涂抹身体内部时容易破坏身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挡板、管体、输药头、转筒、活塞和活塞杆,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面连接挡板的一端,所述挡板的板面为弧面,所述挡板远离固定底座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防滑胶管,所述防滑胶管沿着挡板的端沿铺设;所述管体活动插设在固定底座上,其位于所述挡板弧面中心轴线所在侧,所述管体的两端位于固定底座的相对两侧,其中一端位于所述挡板所在侧,该一端的端部设置所述输药头,所述输药头与管体连通,其外侧面为涂药圈,并包裹有软质材料制作的保护层,所述输药头上开设有若干使其内部外连通的通孔;所述管体位于固定底座背向挡板的部分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其上螺纹套设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底座;所述管体设置外螺纹结构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延伸至所述管体不安装输药头的一端;所述管体内滑动设置活塞,滑动方向为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活塞背向挡板的一端安装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活动穿设管体,其不连接所述活塞的一端通过管体不安装输药头的一端伸出管体外侧,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使管体内部外连通的注药通口,所述注药通口背离挡板的一端端部安装有注药管,所述注药管不链接注药通口的一端为注药接头,所述注药接头可拆卸安装有密封盖。
[0009]优选地,所述防滑胶管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作。
[0010]优选地,所述保护层采用医用棉制作。
[0011]优选地,所述挡板设置防滑胶管的一端端部呈半圆形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挡板采用透明材质制作。
[0013]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位于管体外侧的一端具有推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挡板设置防滑胶管的一端抵接在产妇阴道口外侧,可用于盛接从阴道口漏出的药液,避免弄湿床单。
[0016]2、本技术通过管体上设置的刻度尺和转筒螺纹连接管体的方式,使得输药头在转筒的控制下放入并深入阴道,其放入的深度通过查看管体长的刻度尺的方式获知,转筒的转动促使管体慢慢的滑动,从而有效控制输药头及管体在人体阴道内的长度,控制较为准确。
[0017]3、本技术通过输药头外部的涂药圈所包裹的保护层来使得输药头放入身体后输药头自身的尖处与硬处与人体隔离,使装置进入人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20]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00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2]图中:固定底座1、挡板2、防滑胶管3、管体4、输药头5、保护层6、通孔7、转筒8、活塞9、活塞杆10、推柄11、注药通口12、注药管13、密封盖14。
[00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

3,在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挡板2、管体、输药头5、转筒8、活塞9和活塞杆10。
[0025]所述固定底座1的一侧面连接挡板2的一端,所述挡板2的板面为弧面,所述挡板2远离固定底座1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防滑胶管3,所述防滑胶管3沿着挡板2的端沿铺设,以通过防滑胶管3来抵接产妇阴道口外侧,具体抵接在阴道口下部的外侧,可引导从阴道流出的药液至挡板2上,避免药液漏出后弄湿床单或者产妇衣物;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胶管3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作;所述挡板2设置防滑胶管3的一端端部呈半圆形结构,所述挡板2采用透明材质制作,便于查看药液漏出的情况。
[0026]所述管体活动插设在固定底座1上,其位于所述挡板2弧面中心轴线所在侧,所述管体的两端位于固定底座1的相对两侧,其中一端位于所述挡板2所在侧,该一端的端部设置所述输药头5,所述输药头5与管体连通,其外侧面为涂药圈,并包裹有软质材料制作的保护层6,所述保护层6优选采用软质的医用棉制作,以通过保护层6来隔离输药头5自身的尖处和硬处,避免输液头进入人体后弄伤产妇,,所述输药头5上开设有若干使其内部外连通的通孔7,以便于输药头5将管体内的药液放置患者体内。
[0027]所述管体位于固定底座1背向挡板2的部分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其上螺纹套设有转筒8,所述转筒8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底座1,所述转筒8转动的过程,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管体沿着其长度方向滑动,从而控制输药头5进入患者体内;所述管体设置外螺
纹结构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延伸至所述管体不安装输药头5的一端,以通过查看刻度尺的方式获知输药头5进入的深度,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输药头5进入阴道内长度的目的。
[0028]所述管体内滑动设置活塞9,滑动方向为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活塞9背向挡板2的一端安装活塞杆10,所述活塞杆10活动穿设管体,其不连接所述活塞9的一端通过管体不安装输药头5的一端伸出管体外侧,优选地,所述活塞杆10位于管体外侧的一端具有推柄11,以将管体内的药液注入输药头5内。所述活塞9上设置有使管体内部外连通的注药通口12,所述注药通口12背离挡板2的一端端部安装有注药管13,所述注药管13不链接注药通口12的一端为注药接头,所述注药接头可拆卸安装有密封盖14,优选地,密封盖14螺纹连接注药接头,以通过注药接头将药液注入管体内。
[0029]上述说明是针对本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技术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技术所涵盖专利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挡板、管体、输药头、转筒、活塞和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面连接挡板的一端,所述挡板的板面为弧面,所述挡板远离固定底座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防滑胶管,所述防滑胶管沿着挡板的端沿铺设;所述管体活动插设在固定底座上,其位于所述挡板弧面中心轴线所在侧,所述管体的两端位于固定底座的相对两侧,其中一端位于所述挡板所在侧,该一端的端部设置所述输药头,所述输药头与管体连通,其外侧面为涂药圈,并包裹有软质材料制作的保护层,所述输药头上开设有若干使其内部外连通的通孔;所述管体位于固定底座背向挡板的部分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其上螺纹套设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底座;所述管体设置外螺纹结构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延伸至所述管体不安装输药头的一端;所述管体内滑动设置活塞,滑动方向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静黄丹凤罗小霞覃雯雯赵文娟麦美云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