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圆盘式压茬分土、施肥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13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圆盘式压茬分土、施肥播种器,设置在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上,包括横向平置的施肥播种支承管、若干个横向间隔排列的施肥播种单元;施肥播种单元包括支承板、施肥管、播种管;支承板前后纵向竖置;施肥管前端的支承板上设有压茬分土结构;压茬分土结构包括圆盘状的压茬分土轮、夹持架;从前向后看,在压茬分土轮中心轴线方向上,压茬分土轮至少部分覆盖支承板;进一步改进在于:支承板的前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支承板前端地面上的秸秆压入土中,从而显著减少施肥播种单元前进和分土开沟阻力;可根据需要调节施肥播种单元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的位置。单元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的位置。单元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圆盘式压茬分土、施肥播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单圆盘式压茬分土、施肥播种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机械上设置施肥播种器可实现施肥、播种一体化作业,形成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提高农田作业效率。本申请人已申请的施肥播种器包括横向平置的施肥播种支承管、若干个横向间隔排列的施肥播种单元;施肥播种单元包括支承板、施肥管、播种管;支承板前后纵向竖置(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运动方向为前后方向),前端固定连接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施肥管、播种管分别自上而下插装、前后间隔固定连接在支承板中;施肥管的下部设有第一开沟结构;播种管的下部设有第二开沟结构。这种施肥播种器的主要缺陷在于,使用时,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前进进行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时,支承板前端地面上往往有秸秆,这些秸杆挡在支承板前端,一方面形成施肥播种单元前进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形成分土开沟的阻力,影响施肥播种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实用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将支承板前端地面上的秸秆压入土中,从而显著减少施肥播种单元前进和分土开沟阻力的单圆盘式压茬分土、施肥播种器。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0005]单圆盘式压茬分土、施肥播种器,设置在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上,包括横向平置的施肥播种支承管、若干个横向间隔排列的施肥播种单元;所述施肥播种单元包括支承板、施肥管、播种管;所述支承板前后纵向竖置(所述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运动方向为前后方向),前端固定连接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所述施肥管、播种管分别自上而下插装、前后间隔固定连接在支承板中;所述施肥管的下部设有第一开沟结构;所述播种管的下部设有第二开沟结构;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施肥管前端的支承板上设有压茬分土结构;所述压茬分土结构包括压茬分土轮、夹持架,所述夹持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承板的前端,下端设有朝下的卡槽;所述压茬分土轮为圆盘状,安装在夹持架下端卡槽中,中心轴线垂直于支承板侧面,中心铰连接在夹持架下端;从前向后看,在压茬分土轮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压茬分土轮至少部分覆盖支承板。
[0006]优选地,从前向后看,在压茬分土轮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压茬分土轮全部覆盖支承板。
[0007]优选地,在垂直于压茬分土轮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压茬分土轮的中心面与支承板的中心面重合。
[0008]优选地,所述支承板的前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
[0009]优选地,所述支承板的前端设有前支承板;所述前支承板的后端上部固定连接横向布置第一夹板,所述支承板的前端上部固定连接横向布置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第二
夹板将施肥播种支承管夹持在中间,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所述夹持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前支承板上。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0011]1、施肥管前端的支承板上设有压茬分土结构,压茬分土结构包括圆盘状的压茬分土轮,从前向后看,在压茬分土轮中心轴线方向上,压茬分土轮至少部分覆盖支承板。这样,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前进进行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时,压茬分土轮向前移动时被迫转动,压茬分土轮转动将支承板前端地面上的秸秆压入土中,并进行分土开沟,从而显著减少施肥播种单元前进和分土开沟阻力。
[0012]2、从前向后看,在压茬分土轮中心轴线方向上,压茬分土轮全部覆盖支承板,进一步减少施肥播种单元前进和分土开沟阻力。
[0013]3、支承板的前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这样,可根据需要调节施肥播种单元在施肥播种支承管上的位置,满足不同的施肥播种需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施肥播种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俯视图。
[0017]图4为图2左视图。
[0018]图5为施肥播种单元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附图所示单圆盘式压茬分土、施肥播种器,设置在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上,包括横向平置的施肥播种支承管5.1、若干个横向间隔排列的施肥播种单元5.2;施肥播种单元5.2包括支承板5.2.1、施肥管5.2.2、播种管5.2.4;支承板5.2.1前后纵向竖置(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运动方向为前后方向);施肥管5.2.2、播种管5.2.4分别自上而下插装、前后间隔固定连接在支承板5.2.1中;施肥管5.2.2的下部设有第一开沟结构5.2.3;播种管5.2.4的下部设有第二开沟结构5.2.5。
[0021]施肥管5.2.2前端的支承板5.2.1上设有压茬分土结构;压茬分土结构包括压茬分土轮5.2.10.1、夹持架5.2.10.2。
[0022]支承板5.2.1的前端设有前支承板5.2.11;前支承板5.2.11的后端上部固定连接横向布置第一夹板5.2.11.1,支承板5.2.1的前端上部固定连接横向布置第二夹板
5.2.1.1;第一夹板5.2.11.1、第二夹板5.2.1.1将施肥播种支承管5.1夹持在中间,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施肥播种支承管5.1上。本实施例中,施肥播种支承管5.1为截面为方形的方管,第一夹板5.2.11.1、第二夹板5.2.1.1固定连接后,中间形成与施肥播种支承管5.1截面相匹配的方形孔,套装并固定连接在施肥播种支承管5.1上。
[0023]夹持架5.2.10.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前支承板5.2.11上,下端设有朝下的卡槽;压茬分土轮5.2.10.1为圆盘状,安装在夹持架5.2.10.2下端卡槽中,中心轴线垂直于支承板5.2.1侧面,中心铰连接在夹持架5.2.10.2下端;从前向后看,在压茬分土轮5.2.10.1中心轴线方向上,压茬分土轮5.2.10.1全部覆盖支承板5.2.1(其他实施例中,在压茬分土轮5.2.10.1中心轴线方向上,压茬分土轮5.2.10.1部分覆盖支承板5.2.1),在垂直于压茬分土轮5.2.10.1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压茬分土轮5.2.10.1的中心面与支承板5.2.1的中心面重合(其他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压茬分土轮5.2.10.1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压茬分土轮5.2.10.1的中心面与支承板5.2.1的中心面不重合)。
[002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圆盘式压茬分土、施肥播种器,设置在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上,包括横向平置的施肥播种支承管(5.1)、若干个横向间隔排列的施肥播种单元(5.2);所述施肥播种单元(5.2)包括支承板(5.2.1)、施肥管(5.2.2)、播种管(5.2.4);所述支承板(5.2.1)前后纵向竖置(所述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运动方向为前后方向),前端固定连接在施肥播种支承管(5.1)上;所述施肥管(5.2.2)、播种管(5.2.4)分别自上而下插装、前后间隔固定连接在支承板(5.2.1)中;所述施肥管(5.2.2)的下部设有第一开沟结构(5.2.3);所述播种管(5.2.4)的下部设有第二开沟结构(5.2.5);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管(5.2.2)的前端的支承板(5.2.1)上设有压茬分土结构;所述压茬分土结构包括压茬分土轮(5.2.10.1)、夹持架(5.2.10.2),所述夹持架(5.2.10.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承板(5.2.1)的前端,下端设有朝下的卡槽;所述压茬分土轮(5.2.10.1)为圆盘状,安装在夹持架(5.2.10.2)下端卡槽中,中心轴线垂直于支承板(5.2.1)侧面,中心铰连接在夹持架(5.2.10.2)下端;从前向后看,在压茬分土轮(5.2.10.1)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压茬分土轮(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余山山徐明香陈伟杨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