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一级碱水吸收塔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二级碱水吸收塔的一侧相连,碱水循环冷却器与碱水吸收塔所连接的管道均伸入塔内,并于末端设置有喷淋花洒,各位置的风机及水泵均设有相应的备用泵或备用风机,并设有自动控制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废气经过一级碱水吸收塔内的一级碱喷淋后,再传送至二级碱水吸收塔进行二级碱喷淋,经过两次碱水喷淋是的废气的处理效果更加的优秀,同时设置各管道及循环泵循环链接,对碱水进行循环使用,更加的环保,全程自动监测自动加料,自控降低人工成本,循环泵故障自动切换备用泵,通过逐级提高盐度提升了碱液的利用率,降低了原料成本。料成本。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中国北方的雾霾危机进一步加剧,影响面积由旧年的56万平方公里导致扩大到百万平方公里,祖国的首都心脏被牢牢封锁在阴霾之下。而美国的研究机构表明,雾霾的成因主要是氮氧化合物、VOCs经阳光照射后形成臭氧导致。因此,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政府近几年来逐渐加强了对燃煤气体和VOCs的排放的严管。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的推动,废气治理设备的环保节能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设备运行,VOCs污染监控也将成为未来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方向。现有技术下的废气处理系统多为人工加药或进行其他操作,十分麻烦,人工成本高,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具有系统自动加药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碱液利用率降低原料成本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废水储罐、一级碱水吸收塔和二级碱水吸收塔,所述废水储罐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废碱水输送泵,废碱水输送泵的出水口通关管道连接至三废处理中心,所述一级碱水吸收塔底部使用管道分别连接有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和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和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均通过管道和阀门与废水储罐和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连接,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通过管道与一级碱水吸收塔相连,一级碱水吸收塔侧面通过管道连接至废气总管和暖通风管,同时废气总管与一级碱水吸收塔相连的管路上设有分支管道连接至废水储罐的顶部;
[0005]所述二级碱水吸收塔底部使用管道分别连接有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和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和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均通过管道和阀门与一级碱水吸收塔和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连接,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通过管道与二级碱水吸收塔连接,一级碱水吸收塔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二级碱水吸收塔的一侧相连,二级碱水吸收塔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30%液碱罐,二级碱水吸收塔和30%液碱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30%碱液输送泵,30%液碱罐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至罐区液碱储罐,二级碱水吸收塔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至RTO,二级碱水吸收塔与RTO之间相连的管道上设有尾气备用风机和尾气风机。
[0006]优选的,所述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和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上均连接有低温水管和温度调节阀。
[0007]优选的,所述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和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与碱水吸收塔所连接的管道均伸入塔内,并于末端设置有喷淋花洒。
[0008]优选的,所述尾气备用风机、尾气风机、废碱水输送泵、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和30%碱液输送泵的前后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0009]优选的,所述二级碱水吸收塔与RTO之间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温度监测仪、压力监测仪和含氧量监测仪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一级碱水吸收塔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二级碱水吸收塔的一侧相连,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和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与碱水吸收塔所连接的管道均伸入塔内,并于末端设置有喷淋花洒,废气经过一级碱水吸收塔内的一级碱喷淋后,再传送至二级碱水吸收塔进行二级碱喷淋,经过两次碱水喷淋是的废气的处理效果更加的优秀,同时设置各管道及循环泵循环链接,对碱水进行循环使用,更加的环保,并且降低了原料成本,全程自动监测自动加料,自控降低人工成本,风机出口检测温度、压力、氧含量正常后去RTO处理,循环泵故障自动切换备用泵,通过逐级提高盐度提升了碱液的利用率,降低了原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废水储罐;2、一级碱水吸收塔;3、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4、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5、二级碱水吸收塔;6、尾气备用风机;7、尾气风机;8、30%液碱罐;9、废碱水输送泵;10、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11、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2、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13、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4、30%碱液输送泵;15、三废处理中心;16、废气总管;17、暖通风管;18、罐区液碱储罐;19、RTO。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一种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废水储罐1、一级碱水吸收塔2和二级碱水吸收塔5,废水储罐1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废碱水输送泵9,废碱水输送泵9的出水口通关管道连接至三废处理中心15,一级碱水吸收塔2底部使用管道分别连接有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10和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1,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10和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1均通过管道和阀门与废水储罐1和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3连接,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3上连接有低温水管和温度调节阀,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3通过管道与一级碱水吸收塔2相连,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3与碱水吸收塔所连接的管道均伸入塔内,并于末端设置有喷淋花洒,在废气进入一级碱水吸收塔2后,喷淋装置会进行一次碱水喷淋,一级碱水吸收塔2侧面通过管道连接至废气总管16和暖通风管17,同时废气总管16与一级碱水吸收塔2相连的管路上设有分支管道连接至废水储罐1的顶部。二级碱水吸收塔5底部使用管道分别连接有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12和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3,一级碱水吸收
塔循环泵10和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1均通过管道和阀门与一级碱水吸收塔2和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4连接,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4上连接有低温水管和温度调节阀,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4通过管道与二级碱水吸收塔5连接,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4与碱水吸收塔所连接的管道均伸入塔内,并于末端设置有喷淋花洒,在废气进入二级碱水吸收塔5后,喷淋装置会进行二次碱水喷淋,一级碱水吸收塔2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二级碱水吸收塔5的一侧相连,经过一次碱水喷淋的废气会传送至二级碱水吸收塔5进行二次喷淋,二级碱水吸收塔5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30%液碱罐8,二级碱水吸收塔5和30%液碱罐8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30%碱液输送泵14,30%液碱罐8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至罐区液碱储罐18,二级碱水吸收塔5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至RTO19,二级碱水吸收塔5与RTO19之间相连的管道上设有尾气备用风机6和尾气风机7,二级碱水吸收塔5与RTO19之间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温度监测仪、压力监测仪和含氧量监测仪表,在废气经过处理后,风机出口对其温度、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加药、排液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废水储罐(1)、一级碱水吸收塔(2)和二级碱水吸收塔(5),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储罐(1)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废碱水输送泵(9),废碱水输送泵(9)的出水口通关管道连接至三废处理中心(15),所述一级碱水吸收塔(2)底部使用管道分别连接有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10)和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1),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10)和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1)均通过管道和阀门与废水储罐(1)和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3)连接,一级碱水循环冷却器(3)通过管道与一级碱水吸收塔(2)相连,一级碱水吸收塔(2)侧面通过管道连接至废气总管(16)和暖通风管(17),同时废气总管(16)与一级碱水吸收塔(2)相连的管路上设有分支管道连接至废水储罐(1)的顶部;所述二级碱水吸收塔(5)底部使用管道分别连接有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12)和二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3),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泵(10)和一级碱水吸收塔循环备用泵(11)均通过管道和阀门与一级碱水吸收塔(2)和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4)连接,二级碱水循环冷却器(4)通过管道与二级碱水吸收塔(5)连接,一级碱水吸收塔(2)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二级碱水吸收塔(5)的一侧相连,二级碱水吸收塔(5)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30%液碱罐(8),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光贤,孙武军,李清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兴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