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81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包括桩体,桩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冲压块,桩体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环,桩体的中部外侧转动套设有若干圆环,圆环的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个深凹口和两个浅凹口,圆环的上方且位于桩体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座,铰接座均铰接有斜插杆,桩体和斜插杆的底端均设置于有锥刺,桩体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溢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在桩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呈扇形分布的斜插杆,使得斜插杆与桩体之间能够形成紧密的防滑坡结构,能够做到一桩抵多桩,避免多次嵌桩的麻烦,且通过混凝土定压注射的方式,注射压力会使得混凝土从注射孔外溢,直至混凝土完全凝固后。直至混凝土完全凝固后。直至混凝土完全凝固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护形式,特别涉及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属于抗滑桩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其原理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但对正在活动的滑坡打桩阻滑需要慎重,以免因震动而引起坡面滑动。
[0003]现有抗滑桩多为直杆式的锥刺形结构,对于浅层土壤而言,可以通过多设锚钉和锚网的方式进行固定,对于中层或较深层的土壤而言,单个抗滑桩的阻力有限,这就需要进行密布打桩,而打桩的工序繁琐,逐个打桩的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应险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冲压块,所述桩体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环,所述桩体的中部外侧转动套设有若干圆环,所述圆环的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个深凹口和两个浅凹口,所述圆环的上方且位于桩体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均铰接有斜插杆,所述桩体和斜插杆的底端均设置于有锥刺,所述桩体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内滑动嵌设封堵塞,所述封堵塞和桩体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桩体的顶端外壁上还对称设置有喷射管和加注管,所述桩体的底端外壁上等距设置有若干注射孔,所述连接环通过锚绳连接有若干锚钉。
[0006]优选的,所述喷射管与溢流管内腔相连通,所述桩体内腔与加注管相连通。
[0007]优选的,若干所述注射孔均开设在桩体内腔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圆环和铰接座的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减小。
[0009]优选的,所述溢流管的底端设置有开口。
[0010]优选的,若干所述铰接座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在桩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呈扇形分布的斜插杆,使得斜插杆与桩体之间能够形成紧密的防滑坡结构,能够做到一桩抵多桩,避免多次嵌桩的麻烦,且通过混凝土定压注射的方式,注射压力会使得混凝土从注射孔外溢,直至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可在土壤深层形成新的挡土结构,配合浅层土壤的锚定效果,则能够有效避免浅层和中层土壤滑坡的险情出现。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打桩原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桩体的俯视剖面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注浆原理示意图。
[0016]图中:1、桩体;2、冲压块;3、连接环;4、铰接座;5、圆环;6、斜插杆;7、锥刺;8、深凹口;9、浅凹口;10、溢流管;11、封堵塞;12、弹簧;13、喷射管;14、加注管;15、注射孔;16、锚绳;17、锚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包括桩体1,桩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冲压块2,桩体1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环3,桩体1的中部外侧转动套设有若干圆环5,圆环5的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个深凹口8和两个浅凹口9,圆环5的上方且位于桩体1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座4,铰接座4均铰接有斜插杆6,桩体1和斜插杆6的底端均设置于有锥刺7,桩体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溢流管10,溢流管10内滑动嵌设封堵塞11,封堵塞11和桩体1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2,桩体1的顶端外壁上还对称设置有喷射管13和加注管14,桩体1的底端外壁上等距设置有若干注射孔15,连接环3通过锚绳16连接有若干锚钉17。
[0019]其中,喷射管13与溢流管10内腔相连通,桩体1内腔与加注管14相连通,喷射管13的设置,使得加压足够的混凝土能够顶推弹簧12压缩,使得封堵塞11与喷射管13错位,从而使得混凝土从喷射管13喷出,能够有效提示工作人员,加注混凝土的注射压强已经足够,应立即停止注入。
[0020]其中,若干注射孔15均开设在桩体1内腔壁上,较大的注射压力会使得混凝土从注射孔15外溢,从而有效填充土壤空隙,直至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可在土壤深层形成挡土结构。
[0021]其中,圆环5和铰接座4的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深凹口8结构的设置,使得多个斜插杆6均能够转向至与桩体1平行,极大地方便了运输过程,而浅凹口9的设置,则能够使得斜插杆6均能够保持倾斜角度,在插设桩体1时,能形成扇形的挡土结构。
[0022]其中,溢流管10的底端设置有开口,开口的设置,使得混凝土能够从桩体1下部向溢流管10内流通。
[0023]其中,若干铰接座4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多个斜插杆6能够稳定在同一平面内,从而形成了密布的抗滑结构。
[0024]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先将桩体1垂直插入坡面,通过不断锤击冲压块2,则能够使得桩体1不断深入土壤,直至桩体1的锥刺7部位嵌入深层岩层内,且在桩体1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余斜插杆6将会同步插入浅层和中层土壤,从而形成扇形的防滑阻挡,防止
坡面土壤出现中层滑坡险情,再将锚钉17嵌入浅层土壤表面,并将锚钉17与连接环3之间通过锚绳16连接拉紧,则能够有效锚定浅层的土壤,减少坡面浅层土壤滑坡的风险,然后,从加注管14注入混凝土,混凝土从桩体1顶部向下部流通,并从溢流管10底端向上喷涌,能够顶推封堵塞11,使得弹簧12压缩,直至注射压力足够大时,则封堵塞11移至喷射管13上部,混凝土则能够喷射出来,提示操作人员,该过程中,较大的注射压力会使得混凝土从注射孔15外溢,直至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可在土壤深层形成挡土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圆环5为可转动结构,将深凹口8和浅凹口9分别对应斜插杆6,则能够调整斜插杆6至不同的角度,从而便于抗滑桩的运输。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根桩支护形式,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冲压块(2),所述桩体(1)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环(3),所述桩体(1)的中部外侧转动套设有若干圆环(5),所述圆环(5)的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个深凹口(8)和两个浅凹口(9),所述圆环(5)的上方且位于桩体(1)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座(4),所述铰接座(4)均铰接有斜插杆(6),所述桩体(1)和斜插杆(6)的底端均设置于有锥刺(7),所述桩体(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溢流管(10),所述溢流管(10)内滑动嵌设封堵塞(11),所述封堵塞(11)和桩体(1)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桩体(1)的顶端外壁上还对称设置有喷射管(13)和加注管(14),所述桩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阳蔡先庆夏洪吉方正任天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