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75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主杆单元,两两主杆单元之间通过阻尼连接件连接;每一个主杆单元中间设有药箱和供电模块13,药箱和供电模块13固定在主杆单元的支撑架两侧,支撑架顶部两侧的主杆对称的设有主力旋翼、辅助旋翼、姿态调整旋翼;所述主力旋翼位于主杆最外侧,与主力旋翼相邻的为姿态调整旋翼,在姿态调整旋翼和支撑架顶端之间还设有辅助旋翼;此外,主杆单元上还包括设置在主杆上的视觉模块9、G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自动化和飞控
,具体地说是一种螺旋桨直线分布的多旋翼植保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迅速,正在从传统的农业大国发展成真正的农业强国。农业过程的形式也从手动走向机械化乃至无人化,尤其是植保无人机的出现,已经在大量田间植保工作上取代了传统的喷雾机器,不仅提高了喷雾作业的效率,还能够取得优于人工作业的效果。
[0003]植保无人机是近年来新兴的植保机械,与传统地面植保喷雾机相比作业高效,不受作物长势和作业田块条件限制,适应我国山地丘陵等多样型和分散型农作物种植地形,有很强的市场潜力。然而,续航能力、载药量严重不足,是制约植保无人机发展的关键瓶颈。
[0004]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主要以多旋翼为主,但受到自身载荷能力的限制,使得无人机无法负载较多的药液,一般通过增加旋翼提升载荷(增加有限)。同时,为提升作业效率,多采用增加旋翼圆形分布方式,但对喷幅改善非常有限,而且“旋翼间干扰”更为严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作业效率问题。
[0005]旋翼圆形分布的植保无人机存在以下缺点:(1)作业效率低,小型无人机载荷较小、续航时间短、喷雾幅度窄;(2)雾化效果差,雾滴的运动轨迹主要为雾滴群螺旋下降,下洗区内侧雾滴群交织,外侧大雾滴周向水平行程更大进而分布在外围;(3)“旋翼间干扰”强烈,雾滴主要分布在“旋翼间干扰”明显的区域内,而能运动到离喷头最远的大粒径雾滴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幅广、作业效率高且可多段互连的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本技术适用于同类作物农业区域播撒、施肥,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通用性强的特点。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主杆单元,两个以上的主杆单元通过阻尼连接件串联连接;每一个主杆单元中间设有药箱和供电模块13,药箱和供电模块13固定在主杆单元的支撑架上,支撑架两侧的主杆对称的设有主力旋翼、辅助旋翼、姿态调整旋翼;所述主力旋翼、辅助旋翼负责提供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的大部分升力,所述姿态调整旋翼负责提供飞行器多方向运动的力;所述主力旋翼位于主杆最外侧,与主力旋翼相邻的为姿态调整旋翼,在姿态调整旋翼和支撑架顶端之间还设有辅助旋翼;此外,主杆单元上还包括设置在主杆上的传感及飞控组件。
[0008]进一步,传感及飞控组件包括视觉模块9、毫米波和激光雷达16、GPS

RTK组件、IMU和飞控模块12,所述IMU和飞控模块12分别和视觉模块9、毫米波和激光雷达16、GPS

RTK组件电连接,上述模块通过药箱和供电模块13中的供电模块提供电力。
[0009]进一步,所述视觉模块9、毫米波和激光雷达16分别位于支撑架顶端两侧,对称设置在姿态调整旋翼和辅助旋翼之间的主杆上;所述GPS

RTK组件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支撑杆的两端顶部,IMU和飞控模块12设置在两个GPS

RTK组件之间的主杆上。
[0010]进一步,所述主力旋翼、辅助旋翼为单旋翼或者对桨设置;所述主力旋翼、辅助旋翼为单旋翼时,各自包括旋翼1、电机2、连接法兰3、药液管道4、喷头5;旋翼1下端连接电机2轴端,电机2轴端固定在连接法兰3上,连接法兰3下端依次连接有药液管道4和喷头5;所述主力旋翼、辅助旋翼为对桨设置时,各自均带有上下两个电机和对称设置的两个旋翼。
[0011]进一步,所述主杆、支撑架均为中空的喷杆结构,药箱和供电模块13中药箱内的药水通过支撑架的中空管道依次连通至主杆、连接法兰3、药液管道4以及喷头5。
[0012]进一步,所述姿态调整旋翼中,位于支撑架顶端一侧的姿态调整旋翼设置在竖向姿态调整杆上,竖向姿态调整杆(固定在主杆上)位于主杆单元上方或者下方,姿态调整旋翼的旋翼为两个以上,均依次连接相应的电机、连接法兰,两个以上旋翼要保证有前后相反方向设置的旋翼;或者位于支撑架顶端一侧的姿态调整旋翼设置在主杆上,旋翼为两个以上,均依次连接相应的电机、连接法兰,两个以上旋翼要保证有前后相反方向设置的旋翼。
[0013]进一步,还包括电机驱动模块、电磁阀驱动模块,所述IMU和飞控模块12分别和电机驱动模块、电磁阀驱动模块相连接,其中的电机驱动模块和各个旋翼上的电机相连接,电磁阀驱动模块和多旋翼植保飞行器上的各个喷头相连,所述IMU和飞控模块12控制旋翼上电机的运转和喷头的喷施流量。
[0014]进一步,所述药箱和供电模块13上方的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载荷阻尼连接件。
[0015]进一步,所述阻尼连接件为阻尼铰链。
[0016]同时主升电机旋翼产生的下洗气流可以加速药液附着在农作物表面,减少药液的流失;旋翼1、旋翼10、旋翼15以及旋翼20下方分别连接喷头5,通过药液管道4输出药液;下洗气流不仅能使雾滴垂直向下运动,还能使卷扬气流边界处的雾滴在水平方向上达到最远,如此便能够增大喷雾范围。
[0017]对比传统的植保无人机如固定翼无人机、X型多旋翼飞行器,本技术方法特有之处在于:
[0018](1)姿态调整电机竖直安装,优化了下洗风场,提高药液的着药率。
[0019](2)主升旋翼与喷杆的连接部件可采用带阻尼的连接器,使得当多旋翼喷杆在工作时,即便偶尔受到阵风影响,姿态变化也可由带阻尼的连接器减弱,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0020](3)本设计可作为一个基本单元,可以进行多单元组合,实现更宽的喷幅,更高的作业效率。
[0021](4)本设计主升电机可采用上下对桨方案,飞行器尺寸不变,提高载药量和续航时间,适应不同作业需求。
[0022](5)本设计主杆采用碳纤以及航空铝件组合,自身重量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基本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主升旋翼与喷杆连接部件示意图;
[0025]图3为多单元组合示意图;
[0026]图4为多单元组合连接部件图;
[0027]图5为主升电机对桨示意图;
[0028]图6为姿态调整杆向下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姿态调整杆向下的主升电机对桨示意图;
[0030]图8为姿态调整杆水平布置的载荷阻尼连接件示意图。
[0031]图1中,1

旋翼;2

电机;3

连接法兰;4

药液管道;5

喷头;6

第一姿态调整旋翼a;7

第一姿态调整杆;8

第一姿态调整旋翼b;9

视觉模块;10

第一辅助旋翼;11

第一GPS;12

IMU、飞控模块;1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主杆单元,两个以上的主杆单元通过阻尼连接件串联连接;每一个主杆单元中间设有药箱和供电模块(13),药箱和供电模块(13)固定在主杆单元的支撑架上,支撑架两侧的主杆对称的设有主力旋翼、辅助旋翼、姿态调整旋翼;所述主力旋翼、辅助旋翼负责提供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的大部分升力,所述姿态调整旋翼负责提供飞行器多方向运动的力;所述主力旋翼位于主杆最外侧,与主力旋翼相邻的为姿态调整旋翼,在姿态调整旋翼和支撑架顶端之间还设有辅助旋翼;此外,主杆单元上还包括设置在主杆上的传感及飞控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传感及飞控组件包括视觉模块(9)、毫米波和激光雷达(16)、GPS

RTK组件、IMU和飞控模块(12),所述IMU和飞控模块(12)分别和视觉模块(9)、毫米波和激光雷达(16)、GPS

RTK组件电连接,上述模块通过药箱和供电模块(13)中的供电模块提供电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模块(9)、毫米波和激光雷达(16)分别位于支撑架顶端两侧,对称设置在姿态调整旋翼和辅助旋翼之间的主杆上;所述GPS

RTK组件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支撑杆的两端顶部,IMU和飞控模块(12)设置在两个GPS

RTK组件之间的主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型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力旋翼、辅助旋翼为单旋翼或者对桨设置;所述主力旋翼、辅助旋翼为单旋翼时,各自包括旋翼(1)、电机(2)、连接法兰(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跃孙志伟沈亚运张世义陈锦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