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梁节点和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梁节点和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等诸多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是一种常用的结构体系。本结构体系中采用钢柱作为竖向承重构件,钢梁作为水平承重构件,钢支撑将钢梁和钢柱连接成平面桁架体系。本结构体系中钢柱、钢梁和钢支撑的中心线相交于一点。这种结构体系传力明确,受力合理。
[0003]对于X形、人形钢支撑,钢支撑与钢梁连接处需要设置节点,将钢支撑与钢梁融合成整体,共同协调受力。
[0004]工程设计时,为了满足工艺设备布置和人行通道要求,经常需要拉开支撑间距,形成如图1所示的短梁5(属于钢梁4的一部分)。当形成短梁5时,结构的受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梁上下部支撑轴向荷载的作用下,短梁5端部形成了较大的剪切力。结构设计时,工程师通常对短梁5进行简化处理,及计算时不考虑短梁5的存在,绘图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短梁5。该设计流程忽视了短梁5端部存在的较大剪切力,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10)、第一抗剪加固件(30)和多个连接在所述钢梁(10)上的钢支撑(20),每个钢支撑(20)均与所述钢梁(10)之间形成倾斜夹角;其中两个钢支撑(20)与所述钢梁(10)的连接点之间具有预留间隔,所述第一抗剪加固件(30)设置于所述预留间隔内,并与所述两个钢支撑(20)以及钢梁(10)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剪加固件(30)包括立板(31)和盖板(32),所述立板(31)和所述盖板(32)连接,并形成T形结构,所述立板(31)与所述两个钢支撑(20)以及钢梁(10)均连接,所述盖板(3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钢支撑(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1)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平板状,所述立板(31)的形状为长方形平板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0)包括上钢板(11)、下钢板(12)、连接板(13)以及第二抗剪加固件(40),所述上钢板(11)、连接板(13)以及下钢板(12)依次连接形成“工”字形,所述连接板(13)在所述预留间隔的位置断开以形成抗剪孔,所述第二抗剪加固件(40)设置于所述抗剪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二抗剪加固件(40)包括水平加强肋(41)和两个竖向加强肋(42),两个所述竖向加强肋(42)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3)的断截面,且每个所述竖向加强肋(42)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钢板(11),下端连接所述下钢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玺,黄友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