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39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它包括前挡片、后挡片和两肩带,所述前挡片上贴合有约束片,所述约束片在水平方向上的编织结构为无弹性编织结构,其在竖直方向上的编织结构为弹性编织结构;所述前挡片与两肩带之间形成有U形领口,所述领口的下边缘位于人体的下胸围处,所述领口的下边缘与两肩带之间对称设有两片长条形的锁脂片,所述锁脂片为对应包裹人体的下乳以及侧乳区域。腹部区域的约束片在水平方向上为没有弹性设置,也就使得被约束片覆盖的部分前挡片也无法在水平方向上变形,这就有效防止腹部凸出。所述锁脂片可向胸部提供向上和聚拢的约束力,还能起到阻拦胸部脂肪流向外侧。脂肪流向外侧。脂肪流向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身内衣,尤其是涉及一种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

技术介绍

[0002]塑身内衣用于矫正女性形体,具有很长的历史。受制于材料和编织工艺,传统的塑身内衣采用弹性较差的布料,具有较明显的塑身效果,但是穿着的舒适度较差,压迫感严重,而且布块之间存在明显的缝制边界,这些凸起的边界会有明显的勒肉感。随着材料的更新和编织工艺的进步,目前的主流的塑身内衣都采用全新的编织工艺,整体为无缝一体编织,具有优良的弹性和透气性。该种塑身内衣上身后,其产生的弹性约束力可以起到收腰、收腹、提胸的效果,还能大大提升穿着的舒适度。但是由于人体的特性,当整个腰部都受到约束力时,各处都会产生对抗该约束力的反向推力,但是由于人体的特性,肚子区域产生的推力最大最明显,因此上述塑身内衣很容易在肚子区域产生明显的形变,导致肚子凸出,没有到达预期的塑身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肚子区域容易凸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所述塑身内衣为一片式无缝内衣,包括前挡片、后挡片和两肩带,所述前挡片上贴合有可覆盖人体腹部区域的约束片,所述约束片在水平方向上的编织结构为无弹性编织结构,其在竖直方向上的编织结构为弹性编织结构;所述前挡片与两肩带之间形成有U形领口,所述领口的下边缘位于人体的下胸围处,所述领口的下边缘与两肩带之间对称设有两片长条形的锁脂片,所述锁脂片为对应包裹人体的下乳以及侧乳区域。本技术上身后,腰部受到来前挡片、后挡片的约束力,腰部的赘肉会被挤压到腹部,而腹部区域的约束片在水平方向上为没有弹性设置,也就使得被约束片覆盖的部分前挡片也无法在水平方向上变形,这就有效防止腹部凸出,流入腹部的多余赘肉会向胸部或者臀部转移,起到提胸、提臀的效果。同时本技术的领口处设有锁脂片,所述锁脂片可向胸部提供向上和聚拢的约束力,还能起到阻拦胸部脂肪流向外侧。
[0005]进一步的,所述前挡片与后挡片的过渡区域对称设有两强弹力片,所述两强弹力片分别与约束片的左右侧连接;所述强弹力片为对应包裹人体的腰部区域。所述强弹力片位于腰部两侧,其产生的约束力较大,可以压迫腰部的赘肉向其他区域转移,起到收腰的效果。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两强弹力片的上侧区域设有第一过渡弹力片,所述第一过渡弹力片位于强弹力片的上边缘、约束片的上侧斜角边缘和领口的部分下斜角边缘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所述第一过渡弹力片的弹力小于强弹力片和约束片的弹性。强弹力片和约束片覆盖下的多余赘肉会被挤压至第一过渡弹力片所在区域,而第一过渡弹力片靠近领口,很
明显的,从强弹力片/约束片到第一过渡弹力片再到领口,约束力层层降低,这样可以引导推动赘肉向胸部区域流动,有助于提升胸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强弹力片和约束片的下侧设有第二过渡弹力片,所述第二过渡弹力片延伸到所述后挡片上,整体呈环形分布。所述第二过渡弹力片起到的作用与第一过渡弹力片相同,可以将强弹力片和约束片覆盖区域的赘肉转移至臀部,有助于提升臀部曲线。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两肩带和后挡片上的剩余区域均采用低弹力片,所述低弹力片的弹性约束力度小于过渡弹力片。人体的肩部和背部本身就相对不容易积攒脂肪,因此没有特别需要塑形的必要;较低的弹力可以得到较小的约束力,有助于降低对肩部背部的压迫感,有助于放松肩部和背部区域,改善穿着的舒适感。
[0009]因此,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腹部区域的约束片在水平方向上为没有弹性,使得被约束片覆盖的部分前挡片也无法在水平方向上变形,这就有效防止腹部凸出;2.领口处设有锁脂片,所述锁脂片可向胸部提供向上和聚拢的约束力,还能起到阻拦胸部脂肪流向外侧。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2是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3是实施例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实施例1:见图1和图2,一种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所述塑身内衣为一片式无缝内衣,包括前挡片10、后挡片20和两肩带30,所述前挡片的内侧表面贴合有可覆盖人体腹部区域的约束片40,所述约束片在水平方向上的编织结构为无弹性编织结构,其在竖直方向上的编织结构为弹性编织结构;所述前挡片与两肩带之间形成有U形领口50,所述领口的下边缘位于人体的下胸围处,所述领口的下边缘与两肩带之间对称设有两片长条形的锁脂片60,所述锁脂片为对应包裹人体的下乳以及侧乳区域。本技术上身后,腰部受到来前挡片、后挡片的约束力,腰部的赘肉会被挤压到腹部,而腹部区域的约束片在水平方向上为没有弹性设置,也就使得被约束片覆盖的部分前挡片也无法在水平方向上变形,这就有效防止腹部凸出,流入腹部的多余赘肉会向胸部或者臀部转移,起到提胸、提臀的效果。同时本技术的领口处设有锁脂片,所述锁脂片可向胸部提供向上和聚拢的约束力,还能起到阻拦胸部脂肪流向外侧。
[0016]见图1和图2,前挡片与后挡片的过渡区域对称设有两强弹力片70,所述两强弹力片分别与约束片的左右侧连接;所述强弹力片为对应包裹人体的腰部区域。所述强弹力片
位于腰部两侧,其产生的约束力较大,可以压迫腰部的赘肉向其他区域转移,起到收腰的效果。
[0017]见图1,两强弹力片的上侧区域设有第一过渡弹力片81,所述第一过渡弹力片位于强弹力片的上边缘、约束片的上侧斜角边缘和领口的部分下斜角边缘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所述第一过渡弹力片的弹力小于强弹力片和约束片的弹性。强弹力片和约束片覆盖下的多余赘肉会被挤压至第一过渡弹力片所在区域,而第一过渡弹力片靠近领口,很明显的,从强弹力片/约束片到第一过渡弹力片再到领口,约束力层层降低,这样可以引导推动赘肉向胸部区域流动,有助于提升胸围。
[0018]见图1和图2,强弹力片和约束片的下侧设有第二过渡弹力片82,所述第二过渡弹力片延伸到所述后挡片上,整体呈环形分布。所述第二过渡弹力片起到的作用与第一过渡弹力片相同,可以将强弹力片和约束片覆盖区域的赘肉转移至臀部,有助于提升臀部曲线。
[0019]见图1和图2,所述两肩带和后挡片上的剩余区域均采用低弹力片90,所述低弹力片的弹性约束力度小于过渡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所述塑身内衣为一片式无缝内衣,包括前挡片、后挡片和两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片上贴合有可覆盖人体腹部区域的约束片,所述约束片在水平方向上的编织结构为无弹性编织结构,其在竖直方向上的编织结构为弹性编织结构;所述前挡片与两肩带之间形成有U形领口,所述领口的下边缘位于人体的下胸围处,所述领口的下边缘与两肩带之间对称设有两片长条形的锁脂片,所述锁脂片为对应包裹人体的下乳以及侧乳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片与后挡片的过渡区域对称设有两强弹力片,所述两强弹力片分别与约束片的左右侧连接;所述强弹力片为对应包裹人体的腰部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身效果好的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梦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艾恋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