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网络信息数据稳定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883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于网络信息数据稳定传输装置。该技术方案在实体线路两端分别增设了保护结构,从而缓解了线缆的折断性损伤并满足大幅度折返的接线需求。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线缆外部包覆线皮,在线皮与第一接头的连接处增设硬质保护颈,可对第一插头附近线缆的弯折角度起到限制作用;同时,在第二接头附件设置了C型壳,在对线缆起到容纳、保护作用的同时,又将其折返180度;C型壳外部依次设置C型间隔套和C型硬质套,分别起到填充和保护作用。基于以上构造,可有效保护线缆根部,尽可能降低线缆接头处的折断风险。与常规数据线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有助于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保数据的稳定传输。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于网络信息数据稳定传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利于网络信息数据稳定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传输是按照一定的规程,通过一条或者多条数据链路,将数据从数据源传输到数据终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点与点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数据传输是通信系统的核心,如何确保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一直以来都是本领域的技术着眼点。
[0003]数据线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实体链路,近年来,虽然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数据线传输仍以其低成本和稳定性而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利用数据线传输的过程中,无线构建电磁波环境,无需考虑信号干扰及屏蔽等情况,除了敷设线缆所带来的成本之外,其他方面均优于无需通信传输。
[0004]目前,数据线传输的故障原因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线缆的折断和插头的松脱,其中线缆的折断性故障又集中发生于接近插头处的弯折位置,尤其当线缆回转角度较大时,这种因弯折而导致的线缆损伤尤为多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开发一种可在插头位置大幅度折返的数据线,则有望降低线缆折断性损伤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利于网络信息数据稳定传输装置,以解决目前,当线缆回转角度过大时,容易造成折断性损伤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利于网络信息数据稳定传输装置,包括线缆,第一插头,第二插头,线皮,硬质保护颈,凸环,C型壳,C型半壳,卡头,卡槽,定位孔,C型间隔套,定位凹点,C型硬质套,其中,线缆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插头,线缆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插头,在线缆的中部包覆有线皮,在线皮与第一插头之间固定连接有硬质保护颈,在第二插头的根部具有凸环,C型壳包括两个C型半壳,在其中一个C型半壳上设有卡头,在另一个C型半壳上设有卡槽,卡头和卡槽相互卡接固定,将两个C型半壳拼接成为C型壳,在C型壳上具有若干定位孔,C型间隔套套接在C型壳外部,在C型间隔套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定位凹点,若干定位凹点与若干定位孔相互嵌合,在C型间隔套的外部套接有C型硬质套,凸环与C型硬质套的端口热熔密封。
[0008]作为优选,第一插头为USB接头,第二插头为type

c接头。
[0009]作为优选,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均为网线接头。
[0010]作为优选,C型间隔套的内壁与C型壳的外壁相互贴合,C型间隔套的外壁与C型硬质套的内壁相互贴合。
[0011]作为优选,线皮的两端分别与C型硬质套和硬质保护颈热熔密封。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线缆为常规的数据线核心部分,用于连接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并在二者之间传输数据;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分别插接在需传输数据的两台终端机上,
从而构建完整的实体链路;线皮包覆在线缆外表,用于对其起到保护作用;硬质保护颈位于线皮和第一插头之间,用于限制第一插头附近线缆的弯折角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凸环位于第二插头根部,用于在装配C型硬质套时与之热熔连接,从而确保第二插头根部保持密封;C型壳用于容纳第二插头附近的线缆,并使其折返180
°
,以满足大幅度折返的接线需求;C型壳由两个C型半壳拼接而成,两个C型半壳可通过卡头、卡槽进行卡固或打开,以便于进行装配;在C型壳上设有定位孔,在C型间隔套内侧设有定位凹点,通过定位凹点和定位孔的嵌合使C型间隔套得以在C型壳表面固定,以便于装配;C型间隔套用于在C型壳和C型硬质套之间起到占位、填充作用,从而使三者紧密贴合;C型硬质套用于在外部起到保护作用。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于网络信息数据稳定传输装置。该技术方案在实体线路两端分别增设了保护结构,从而缓解了线缆的折断性损伤并满足大幅度折返的接线需求。具体来看,本技术在线缆外部包覆线皮,在线皮与第一接头的连接处增设硬质保护颈,可对第一插头附近线缆的弯折角度起到限制作用;同时,在第二接头附件设置了C型壳,在对线缆起到容纳、保护作用的同时,又将其折返180度;C型壳外部依次设置C型间隔套和C型硬质套,分别起到填充和保护作用。基于以上构造,可有效保护线缆根部,尽可能降低线缆接头处的折断风险。与常规数据线相比,本技术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有助于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整体的爆炸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C型半壳的立体图;
[0017]图中:
[0018]1、线缆
ꢀꢀꢀꢀꢀꢀꢀꢀꢀꢀ
2、第一插头
ꢀꢀꢀꢀꢀꢀ
3、第二插头
ꢀꢀꢀꢀꢀꢀ
4、线皮
[0019]5、硬质保护颈
ꢀꢀꢀꢀ
6、凸环
ꢀꢀꢀꢀꢀꢀꢀꢀꢀꢀ
7、C型壳
ꢀꢀꢀꢀꢀꢀꢀꢀꢀ
8、C型半壳
[0020]9、卡头
ꢀꢀꢀꢀꢀꢀꢀꢀꢀꢀ
10、卡槽
ꢀꢀꢀꢀꢀꢀꢀꢀꢀ
11、定位孔
ꢀꢀꢀꢀꢀꢀꢀ
12、C型间隔套
[0021]13、定位凹点
ꢀꢀꢀꢀꢀ
14、C型硬质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3]实施例1
[0024]利于网络信息数据稳定传输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线缆1,第一插头2,第二插头3,线皮4,硬质保护颈5,凸环6,C型壳7,C型半壳8,卡头9,卡槽10,定位孔11,C型间隔套12,定位凹点13,C型硬质套14,其中,线缆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插头2,线缆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插头3,在线缆1的中部包覆有线皮4,在线皮4与第一插头2之间固定连接有硬质保护颈5,在第二插头3的根部具有凸环6,C型壳7包括两个C型半壳8,在其中一个C型半壳8上设有
卡头9,在另一个C型半壳8上设有卡槽10,卡头9和卡槽10相互卡接固定,将两个C型半壳8拼接成为C型壳7,在C型壳7上具有若干定位孔11,C型间隔套12套接在C型壳7外部,在C型间隔套12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定位凹点13,若干定位凹点13与若干定位孔11相互嵌合,在C型间隔套12的外部套接有C型硬质套14,凸环6与C型硬质套14的端口热熔密封。
[0025]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线缆1为常规的数据线核心部分,用于连接第一插头2和第二插头3,并在二者之间传输数据;第一插头2和第二插头3分别插接在需传输数据的两台终端机上,从而构建完整的实体链路;线皮4包覆在线缆1外表,用于对其起到保护作用;硬质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于网络信息数据稳定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1),第一插头(2),第二插头(3),线皮(4),硬质保护颈(5),凸环(6),C型壳(7),C型半壳(8),卡头(9),卡槽(10),定位孔(11),C型间隔套(12),定位凹点(13),C型硬质套(14),其中,线缆(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插头(2),线缆(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插头(3),在线缆(1)的中部包覆有线皮(4),在线皮(4)与第一插头(2)之间固定连接有硬质保护颈(5),在第二插头(3)的根部具有凸环(6),C型壳(7)包括两个C型半壳(8),在其中一个C型半壳(8)上设有卡头(9),在另一个C型半壳(8)上设有卡槽(10),卡头(9)和卡槽(10)相互卡接固定,将两个C型半壳(8)拼接成为C型壳(7),在C型壳(7)上具有若干定位孔(11),C型间隔套(12)套接在C型壳(7)外部,在C型间隔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长涛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博实计算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