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156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装置主体的背面开设有PIC端口、网络插口和主机接头;还包括内环槽、固定孔、外防护罩、固定杆、穿线孔、防护膜;沿装置主体的背面的四周沿边开设有呈向内凹陷状的内环槽,且在内环槽的四周顶角出开设有固定孔,在防护罩的罩框开口面的四周顶角处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杆体滑动插入固定孔中;在外防护罩的罩框正面板上开设有分别与PIC端口、网络插口和主机接头的数量及位置各自相对应的穿线孔,且在穿线孔的孔口上固定有防护膜。本申请在不影响端口外连接的情况下对检测装置的连接端口进行外部防护,可以有效防尘防水,避免端口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网络安全
,具体涉及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现有网络安装检测装置上的PIC端口、网络插口和主机接头等外接端口都是开放式的,若是不小心进水或长时间个别接口不用大量灰尘进入接口中都可能会影响接口的使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方案提出了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开设有PIC端口、网络插口和主机接头;还包括内环槽、固定孔、外防护罩、固定杆、穿线孔、防护膜;沿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四周沿边开设有呈向内凹陷状的所述内环槽,且在所述内环槽的四周顶角出开设有所述固定孔,在所述防护罩的罩框开口面的四周顶角处固定有所述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的杆体滑动插入所述固定孔中;在所述外防护罩的罩框正面板上开设有分别与PIC端口、网络插口和主机接头的数量及位置各自相对应的所述穿线孔,且在所述穿线孔的孔口上固定有所述防护膜。本技术中,在所述固定孔的内壁头端和固定杆的外表面的尾端即靠近所述外防护罩的一端设有相匹配的定位孔和定位齿,且在定位齿的底部安装有弹簧。本技术中,所述固定孔的长度与固定杆的长度相同;所述固定孔的直径与固定杆的外直径大小相匹配。本技术中,所述防护膜为弹性硅胶膜,且在所述防护膜的中心部位划有“十”字型的开口。本技术中,所述外防护罩的罩体为透明状。本技术中,所述外防护罩的形状及尺寸与内环槽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本技术中,在所述外防护罩的顶板和底板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凸纹。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不影响端口外连接的情况下对检测装置的连接端口进行外部防护,可以有效防尘防水,避免端口损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装置主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装置主体、2.PIC端口、3.网络插口、4.主机接头、5.内环槽、6.固定孔、7.外防护罩、8.固定杆、9.穿线孔、10.防护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在所述装置主体1的背面开设有PIC端口2、网络插口3和主机接头4;还包括内环槽5、固定孔6、外防护罩7、固定杆8、穿线孔9、防护膜10;沿所述装置主体1的背面的四周沿边开设有呈向内凹陷状的所述内环槽5,且在所述内环槽5的四周顶角出开设有所述固定孔6,在所述防护罩7的罩框开口面的四周顶角处固定有所述固定杆8且所述固定杆8的杆体滑动插入所述固定孔6中;在所述外防护罩7的罩框正面板上开设有分别与PIC端口2、网络插口3和主机接头4的数量及位置各自相对应的所述穿线孔9,且在所述穿线孔9的孔口上固定有所述防护膜10。本装置中,在所述固定孔6的内壁头端和固定杆8的外表面的尾端即靠近所述外防护罩7的一端设有相匹配的定位孔和定位齿,且在定位齿的底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固定孔6的长度与固定杆8的长度相同;所述固定孔6的直径与固定杆8的外直径大小相匹配。固定杆8与固定孔6之间的定位原理与雨伞伞杆伸缩时各段之间的定位原理相同。本装置中,所述防护膜10为弹性硅胶膜,且在所述防护膜10的中心部位划有“十”字型的开口。外接接头通过防护膜10的“十”字型开口进入外防护罩7内并插接入PIC端口2、网络插口3和主机接头4中,同时在端口连接完毕后外防护膜10由于其本身的弹性是会回缩贴附在连接线的表面的,这样可以有效的防灰防水。本装置中,所述外防护罩7的罩体为透明状。本装置中,所述外防护罩7的形状及尺寸与内环槽5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本装置中,在所述外防护罩7的顶板和底板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凸纹。便于将拉动外防护罩7将外防护罩7与装置主体1之间拉开。实施例:外接端头的端头及线通过防护膜10上的“十”字开口进入外防护罩7中,在进行连接时为了方便连接,可以如图1所示将外防护罩7上的固定杆8从固定孔6中抽拉出,将外防护罩7与装置主体1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样就方便人为快速将连接端口插入PIC端口2、网络插口3和主机接头4中,插入完毕后将外防护罩7推回至如图1所示的原位即可,此时外防护罩7的罩体的开口面边框是活动嵌入内环槽5中的。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在所述装置主体(1)的背面开设有P I C端口(2)、网络插口(3)和主机接头(4);其特征是:还包括内环槽(5)、固定孔(6)、外防护罩(7)、固定杆(8)、穿线孔(9)、防护膜(10);沿所述装置主体(1)的背面的四周沿边开设有呈向内凹陷状的所述内环槽(5),且在所述内环槽(5)的四周顶角出开设有所述固定孔(6),在所述防护罩(7)的罩框开口面的四周顶角处固定有所述固定杆(8)且所述固定杆(8)的杆体滑动插入所述固定孔(6)中;在所述外防护罩(7)的罩框正面板上开设有分别与PIC端口(2)、网络插口(3)和主机接头(4)的数量及位置各自相对应的所述穿线孔(9),且在所述穿线孔(9)的孔口上固定有所述防护膜(10)。/n

【技术特征摘要】
1.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在所述装置主体(1)的背面开设有PIC端口(2)、网络插口(3)和主机接头(4);其特征是:还包括内环槽(5)、固定孔(6)、外防护罩(7)、固定杆(8)、穿线孔(9)、防护膜(10);沿所述装置主体(1)的背面的四周沿边开设有呈向内凹陷状的所述内环槽(5),且在所述内环槽(5)的四周顶角出开设有所述固定孔(6),在所述防护罩(7)的罩框开口面的四周顶角处固定有所述固定杆(8)且所述固定杆(8)的杆体滑动插入所述固定孔(6)中;在所述外防护罩(7)的罩框正面板上开设有分别与PIC端口(2)、网络插口(3)和主机接头(4)的数量及位置各自相对应的所述穿线孔(9),且在所述穿线孔(9)的孔口上固定有所述防护膜(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信息安全性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固定孔(6)的内壁头端和固定杆(8)的外表面的尾端即靠近所述外防护罩(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长涛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博实计算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