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填方软基施工综合立体排水固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858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山区地下排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填方软基施工综合立体排水固结系统。包括沿山体两侧主要冲沟沟底设置主盲沟、在次要冲沟沟谷位置设置的次盲沟以及设置在泉眼位置的若干排水支盲沟,主盲沟与次盲沟之间相互连通,若干排水支盲沟分别与主盲沟或次盲沟连通,主盲沟与次盲沟未连通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塑料排水板,并且该区域内设置有若干支盲沟,若干支盲沟分别与主盲沟或次盲沟连通,所述的塑料排水板设置在淤泥层中,塑料排水板上、下端伸出淤泥层,淤泥层上侧设置有砂垫层,砂垫层上侧设置回填层,回填层内设置若干集水井。内设置若干集水井。内设置若干集水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填方软基施工综合立体排水固结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山区新建场区地基排水施工
,具体是一种山区高填方软土地基施工综合立体排水固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软土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具有工程性质差、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在工程中软土地基具有沉降量大、承载能力低、固结完成时间长等特性。对于一般软土地基,在工期要求不紧的情况下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地基土承载力提高幅度、工后沉降,可以满足工程要求。而在工期要求紧张的情况下,以及山区大面积深厚淤泥地基处理方面尚在探索中,能够借鉴的工程实例较少。
[0003]场区高填方施工的沉降稳定问题,是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水是影响高填方稳定的关键因素。山区填方场地内主要以出露泉眼、地下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对于一般的填方场地,采用地下盲沟的方式,将水排出填筑体,基本能够保证填筑体的稳定性。而对于高填方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仅采用盲沟排出软土及场区的渗水是不够的。
[0004]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建山区填方场区不断增多,特别是华南地区的深厚软土地基越来越多,对填筑体,尤其对高填方填筑体的整体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单一盲沟排水系统不足以满足高填方场地整体稳定对深厚软土地基排除地下水、地表水及渗入填筑体孔隙水的要求。我们通过大量研发,在软基高填方施工中,通过构建综合立体排水系统,从多角度成功解决了水对软基高填方工程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把场区高填方软基地下水、地表水、雨季降水有效疏导排出填筑场地,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承载力,减少对场地的浸泡,防止地基下沉,提供一种高填方软基施工综合立体排水固结系统。
[0006]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填方软基施工综合立体排水固结系统,包括沿山体两侧主要冲沟沟底设置主盲沟、在次要冲沟沟谷位置设置次盲沟以及在泉眼位置设置若干排水支盲沟,主盲沟与次盲沟之间相互连通,若干排水支盲沟分别与主盲沟或次盲沟连通,主盲沟与次盲沟环绕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塑料排水板,并且该区域内设置有若干支盲沟,若干支盲沟分别与主盲沟或次盲沟连通,所述的塑料排水板设置在淤泥层中,塑料排水板下端伸入淤泥层,淤泥层及各类盲沟上侧设置有砂垫层,砂垫层上侧设置回填层,回填层内设置若干集水井。
[0007]进一步的,塑料排水板以布点间距为1m
×
1m的正方形布置。
[0008]进一步的,集水井以30m
×
50m 间距设置。
[0009]进一步的,主盲沟、支盲沟以及次盲沟的坡度不应小于 0.005,沟槽底部铺设 20cm 厚1

3cm级配碎石,铺设 180g/

无纺土工布。
[0010]进一步的,砂垫层采用中粗砂,厚度为 0.5m,厚度误差
±
5cm,含泥量不大于 5%,
砂垫层的干密度大于 1.5g/cm
³
,其渗透系数大于 1
×
10
‑2cm/s。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单项堆载预压施工工期长,而采用砂垫层+塑料排水板+盲沟+集水井+堆载预压进行综合排水固结处理大大解决了这块短板,加速地基固结。
[0013]2)通过对场地深厚软土层,采用砂垫层+塑料排水板+盲沟+集水井+堆载预压进行综合排水固结处理,保证了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减小工后沉降,排水固结度达到99%。
[0014]3)通过采用堆载预压塑料排水板对场地进行全面处理,解决了软土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的问题后,使软土地基的强度及压缩性得到有效改善。
[0015]4)采用沿山体两侧主要冲沟沟底设置主盲沟,在原有次要冲沟沟谷位置设置次盲沟,在塑料排水板区域设置支盲沟,解决了场区内泉眼、裂隙水及堆载预压地下水的快速排出。
[0016]5)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砂垫层+盲沟+集水井处理的组合式综合排水固结工艺,其中:塑料排水板、集水井形成竖向排水系统,砂垫层形成水平排水系统,通过盲沟进行快速排出。
[0017]6)组合式综合排水系统中“盲沟”排水系统,由主盲沟+次盲沟+支盲沟共同组成,支盲沟沿场地排水走向按30m
×
30m布置,与主次盲沟相接,形成了快速排水系统,同时可作为长期永久性的排水系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立体排水系统剖面图;
[0019]图2为堆载预压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平面布置图;
[0021]图中1

主盲沟,2

次盲沟,3

排水支盲沟,4

支盲沟,5

塑料排水板,6

淤泥层,7

回填层,8

集水井,9

砂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3所示,一种高填方软基施工综合立体排水固结系统,包括沿山体两侧主要冲沟沟底设置主盲沟1,在次要冲沟沟谷位置设置的次盲沟2以及设置在泉眼位置的若干排水支盲沟3,主盲沟1与次盲沟2之间相互连通,若干排水支盲沟3分别与主盲沟1或次盲沟2连通,主盲沟1与次盲沟2环绕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塑料排水板5、该区域内设置若干支盲沟4,若干支盲沟4分别与主盲沟1或次盲沟2连通,所述的塑料排水板5设置在淤泥层6中,塑料排水板5下端伸入淤泥层6,淤泥层6及各盲沟1/2/3上侧设置有砂垫层9,砂垫层9上侧设置回填层7,回填层7内设置若干集水井8。
[0024]1.盲沟:
[0025]主盲沟、支盲沟、次盲沟的坡度不应小于0.5

,盲沟应引入填筑体出水口外。主盲
沟2m
×
3.5m
×
1.5m、支\次盲沟1.2m
×
2.4m
×
1m。沟槽底部铺设20cm厚1

3cm级配碎石,铺设180g/

无纺土工布。
[0026]沟体采用块石粒径 5

50cm,盲沟材料级配应保证盲沟孔隙率不小于35%,以保证过水断面。
[0027]2、塑料排水板:
[0028]采用SPB100

C型塑料排水板或SPB

B型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布点间距 1m
×
1m正方形布置,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填方软基施工综合立体排水固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山体两侧主要冲沟沟底设置主盲沟(1)、在次要冲沟沟谷位置设置的次盲沟(2)以及设置在泉眼位置的若干排水支盲沟(3),主盲沟(1)与次盲沟(2)之间相互连通,若干排水支盲沟(3)分别与主盲沟(1)或次盲沟(2)连通,主盲沟(1)与次盲沟(2)环绕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塑料排水板(5),并且该区域内设置有若干支盲沟(4),若干支盲沟(4)分别与主盲沟(1)或次盲沟(2)连通,所述的塑料排水板(5)设置在淤泥层(6)中,塑料排水板(5)下端伸入淤泥层(6),淤泥层(6)及三种类型盲沟1/2/3上侧设置有砂垫层(9),砂垫层(9)上侧设置回填层(7),回填层(7)内设置若干集水井(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填方软基施工综合立体排水固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排水板(5)以布点间距为1mX1m的正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龙余国兆刘淑芳张东王璇史晓宏谢俊平白云东李琪贾欣高瑞峰李志根袁伟栋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