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倾斜式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57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倾斜式行车,包括壳体、导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轴,并且驱动轴的右端连接于电机的输出杆,所述驱动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轮,且第一驱动轮的后侧下方设置有第一从动轮,并且第一驱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外部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从动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驱动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轮,且第二驱动轮的前侧下方设置有第二从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组件中第一限制板和第一限制板的设置,对支撑脚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制,从而减小支撑脚转动倾斜的角度,提高支撑脚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倾斜式行车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机行车领域,具体涉及防倾斜式行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在重物运输方面,起重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通过吊机和行车的配合,便于货物的运输,提高了生产率,同时也解决了货物过重不便运输的问题。
[0003]现有的防倾斜式行车中支撑脚和支撑座通过轴销连接,没有限制板的情况下,在轨道上移动遇到障碍物,支撑座无法移动,会导致支撑脚与支撑座转动一定角度,导致整个设备倾斜晃动。
[0004]因此,专利技术防倾斜式行车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防倾斜式行车,通过导轨组件和支撑组件的设置,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倾斜式行车,包括壳体、导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轴,并且驱动轴的右端连接于电机的输出杆,所述驱动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轮,且第一驱动轮的后侧下方设置有第一从动轮,并且第一驱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外部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从动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驱动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轮,且第二驱动轮的前侧下方设置有第二从动轮,并且第二驱动轮与第二从动轮的外部均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皮带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导轨组件安装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安装于壳体的顶部,且支撑组件的顶部连接有支撑脚,并且支撑组件与支撑脚的内部连接有轴销,所述轴销的内部连接有卡扣,所述支撑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且立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等关于壳体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壳体与导轨组件之间为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轮与驱动轴之间为键连接,且第一驱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均与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并且第一从动轮和第一滚轮均与第一转动轴焊接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轮与驱动轴之间为键连接,且第二驱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均与第二皮带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从动轮和第二滚轮均与第二转动轴焊接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轨道和固定块,且轨道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关于轨道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轨道的纵截面呈“工”字形设计。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第一限制板和第二限制板,且支撑座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制板,并且第一限制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限制板。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限制板和第二限制板均与支撑座焊接连接,且支撑座与支撑脚之间为铰接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关于立柱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支撑脚和立柱均与第二加强筋焊接连接。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通过设置的支撑组件,在壳体滑动遇到障碍物停止滑动时,在惯性的作用下,支撑脚通过轴销在支撑组件上转动一定角度,支撑组件中第一限制板和第一限制板的设置,对支撑脚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制,从而减小支撑脚转动倾斜的角度,提高支撑脚的稳定性;
[0017]2、通过关于轨道对称设置的固定块,提高轨道的稳定性,且轨道呈“工”字形设计,当壳体在导轨组件上滑动时,便于壳体与导轨组件相互限制,提高壳体的稳定性,并且第二加强筋对称设置于立柱的外部,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立柱与支撑脚之间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行车组件的稳定性,提高起重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壳体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支撑组件立体结构爆炸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壳体;2、第一加强筋;3、驱动轴;4、电机;5、第一驱动轮;6、第一从动轮;7、第一皮带;8、第一转动轴;9、第一滚轮;10、第二驱动轮;11、第二从动轮;12、第二皮带;13、第二转动轴;14、第二滚轮;15、导轨组件;151、轨道;152、固定块;16、支撑组件;161、支撑座;162、第一限制板;163、第二限制板;17、支撑脚;18、轴销;19、卡扣;20、立柱;21、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防倾斜式行车,包括壳体1、导轨组件15和支撑组件16,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2,且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轴3,并且驱动轴3的右端连接于电机4的输出杆,所述驱动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轮5,且第一驱动轮5的后侧下方设置有第一从动轮6,并且第一驱动轮5和第一从动轮6的外部连接有第一皮带7,所述第一从动轮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8,且第一从动轮6的
左侧设置有第一滚轮9,所述第一驱动轮5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轮10,且第二驱动轮10的前侧下方设置有第二从动轮11,并且第二驱动轮10与第二从动轮11的外部均连接有第二皮带12,所述第二从动轮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3,且第二皮带1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滚轮14,所述导轨组件15安装于第一滚轮9和第二滚轮14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16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顶部,且支撑组件16的顶部连接有支撑脚17,并且支撑组件16与支撑脚17的内部连接有轴销18,所述轴销18的内部连接有卡扣19,所述支撑脚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20,且立柱2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21。
[0028]所述第一加强筋2等关于壳体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壳体1与导轨组件15之间为滑动连接,通过第一加强筋2加固壳体1,提高壳体1的稳定性。
[0029]所述第一驱动轮5与驱动轴3之间为键连接,且第一驱动轮5和第一从动轮6均与第一皮带7传动连接,并且第一从动轮6和第一滚轮9均与第一转动轴8焊接连接,电机4通电转动,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轴3进行转动,驱动轴3转动带动第一驱动轮5转动,第一驱动轮5转动时通过第一皮带7带动第一从动轮6进行转动,第一从动轮6通过第一转动轴8带动第一滚轮9的转动。
[0030]所述第二驱动轮10与驱动轴3之间为键连接,且第二驱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均与第二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倾斜式行车,包括壳体(1)、导轨组件(15)和支撑组件(1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2),且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轴(3),并且驱动轴(3)的右端连接于电机(4)的输出杆,所述驱动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轮(5),且第一驱动轮(5)的后侧下方设置有第一从动轮(6),并且第一驱动轮(5)和第一从动轮(6)的外部连接有第一皮带(7),所述第一从动轮(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8),且第一从动轮(6)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滚轮(9),所述第一驱动轮(5)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轮(10),且第二驱动轮(10)的前侧下方设置有第二从动轮(11),并且第二驱动轮(10)与第二从动轮(11)的外部均连接有第二皮带(12),所述第二从动轮(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3),且第二皮带(1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滚轮(14),所述导轨组件(15)安装于第一滚轮(9)和第二滚轮(14)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16)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顶部,且支撑组件(16)的顶部连接有支撑脚(17),并且支撑组件(16)与支撑脚(17)的内部连接有轴销(18),所述轴销(18)的内部连接有卡扣(19),所述支撑脚(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20),且立柱(2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倾斜式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2)等关于壳体(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壳体(1)与导轨组件(15)之间为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倾斜式行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国财曹杰殷竞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国荣风能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