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34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音箱、麦克风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包括手持部、拾音组件、声学反射组件,所述手持部中空设置,且在手持部内装设有音箱部件以及电池,所述拾音组件用于拾取声音,所述声学反射组件与音箱部件电连接,用于反射扩散音箱部件发出的声音,所述手持部与拾音组件连接处设有用于控制拾音组件、音箱部件、固定电池的控制板组件,所述拾音组件通过控制板组件安装在手持部上,所述声学反射组件的末端安装有与控制板组件电连接的主板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比较轻,便于携带。便于携带。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


[0001]本技术涉及音箱、麦克风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

技术介绍

[0002]现有KTV中的卡拉OK系统一般包括用于拾音的麦克风、接收麦克风信号的功放装置和至少一个音箱,在唱歌时对准麦克风唱出自己的歌声,该歌声通过功放装置放大后,输入给音箱播出声音,其使用要受到场地限制,设备沉重,麦克风和音箱分开,不方便携带实现椭地唱歌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
[0004]一种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包括手持部、设于手持部一端的拾音组件、设于手持部另一端的声学反射组件,所述手持部中空设置,且在手持部内装设有与拾音组件电连接的音箱部件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所述拾音组件用于拾取声音,所述声学反射组件与音箱部件连接,用于反射扩散音箱部件发出的声音,所述手持部与拾音组件连接处设有用于控制拾音组件、音箱部件、阻断电池供电的控制板组件,所述拾音组件通过控制板组件安装在手持部上,所述声学反射组件的末端安装有由控制板组件控制的主板组件。
[0005]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拾音组件包括音头网、防风罩、咪芯、减震支架,所述防风罩套设于音头网内,所述咪芯用于拾取声音并安装在减震支架上,所述减震支架一端通过双面胶片粘贴在控制板组件上,所述防风罩将咪芯和减震支架包裹在内部,且防风罩和音头网固定在控制板组件上。
[0006]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风罩采用蜂窝状海绵类材料制成。
[0007]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板组件由第一PCB板、按键、五向开关及其固定架组成,所述第一PCB板、按键和五向开关均安装在固定架上,且固定架固定在手持部。
[0008]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音箱部件由箱体、喇叭、密封件组成一个密封的音箱部件,所述电池装设在密封件内,所述箱体采用单喇叭密封式设计,所述喇叭方向和咪芯方向相反放置,以咪芯中心轴为参考呈130度到230度之间夹角形态放置。
[0009]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声学反射组件由支撑件及中间的反射锥组成,所述支撑件与音箱部件连接,所述反射锥与喇叭上的喇叭纸盆弧度呈椭形样式,且反射锥与喇叭距离在5

80mm之间,所述反射锥对上面喇叭发出的声波向四面反射扩散,让声音形成360度环绕感。
[0010]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底盖,所述底盖用于将主板组件固定在支撑件上。
[0011]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板组件包括第二PCB板、DSP处理器、蓝牙接收器、USB充电接口、放大器,所述DSP处理器、蓝牙接收器、USB充电接口、放大器均设于第二PCB板上,所述电池与第二PCB板电性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拾音组件、声学反射组件、音箱部件、电池、控制板组件、主板组件设置在手持部上,简化了麦克风的结构,将拾音和音箱播放声音设置在手持部,不再需要额外连接音箱播出声音,可以在任何场所使用。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比较轻,便于携带。
[00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手持部的一个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手持部的另一个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控制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咪芯和减震支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中声学反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中主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手持部1、设于手持部1一端的拾音组件2、设于手持部1另一端的声学反射组件3,手持部1中空设置,且在手持部1内装设有与拾音组件2电连接的音箱部件10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11,在手持部1与拾音组件2连接处设有用于控制拾音组件2、音箱部件10以及电池11通断电的控制板组件4,同时控制板组件4可以用于固定电池11,且拾音组件2通过控制板组件4安装在手持部1上,在声学反射组件3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处理杂音、回声消除并与拾音组件2、音箱部件10和电池电连接的主板组件5,且主板组件5还与控制板组件4电连接。
[0024]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5,拾音组件2包括音头网20、防风罩21、咪芯22、减震支架23,其中,防风罩21套设于音头网20内,咪芯22用于拾取声音并安装在减震支架23上,减震支架23一端通过双面胶片粘贴在控制板组件4上,且防风罩21将咪芯22和减震支架23包裹在内部,防风罩21和音头网20固定在控制板组件4上。将音头网20设计在手持式音箱麦克风的最上面,起到防护及外型塑形作用。
[0025]优选的,防风罩21可以采用蜂窝状海绵类材料制成,制作防风罩21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制成,比如布料、植绒等材料,本技术不做限定,根据需要可用不同的材料制
成防风罩21。
[0026]进一步的,减震支架23由软胶或硬胶制成的减震支架,在减震支架23底部贴一层双面胶可以将减震支架23固定在控制板组件4上,防止音箱部件10发出声音时产生的震动将减震支架23与控制板组件4分离,影响手持式音箱麦克风的正常的使用,同时设置减震支架23防止咪芯22啸叫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消除由于声音振动或其它震源所引起的咪头啸叫,彻底解决了咪芯22所引起的啸叫问题。
[0027]另外,请参阅图2和图3音箱部件10由箱体100、喇叭101、密封件102组成一个密封的音箱部件,电池11装设在密封件102内,喇叭101装设在箱体100上,且箱体100与密封件102连接,箱体100采用单喇叭密封式设计,喇叭101方向和咪芯22方向相反放置,以咪芯22中心轴为参考呈130度到230度之间夹角形态放置。这样的放置具有较好的指向性,避免反射产生强啸叫,提高手持式音箱麦克风的音质。
[0028]具体的,请参阅图4,控制板组件4由第一PCB板40、按键41、五向开关42及其固定架42组成,其中,第一PCB板40、按键41和五向开关42均安装在固定架43上,固定架43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包括手持部(1)、设于手持部(1)一端的拾音组件(2)、设于手持部(1)另一端的声学反射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中空设置,且在手持部(1)内装设有与拾音组件(2)电连接的音箱部件(10)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11),所述拾音组件(2)用于拾取声音,所述声学反射组件(3)与音箱部件(10)连接,用于反射扩散音箱部件(10)发出的声音,所述手持部(1)与拾音组件(2)连接处设有用于控制拾音组件(2)、音箱部件(10)、固定电池(11)的控制板组件(4),所述拾音组件(2)通过控制板组件(4)安装在手持部(1)上,所述声学反射组件(3)的末端安装有由控制板组件(4)控制的主板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组件(2)包括音头网(20)、防风罩(21)、咪芯(22)、减震支架(23),所述防风罩(21)套设于音头网(20)内,所述咪芯(22)用于拾取声音并安装在减震支架(23)上,所述减震支架(23)一端通过双面胶片粘贴在控制板组件(4)上,所述防风罩(21)将咪芯(22)和减震支架(23)包裹在内部,且防风罩(21)和音头网(20)固定在控制板组件(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罩(21)采用蜂窝状海绵类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手持式音箱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组件(4)由第一PCB板(40)、按键(41)、五向开关(42)及其固定架(43)组成,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祥董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麦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