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复合导热胶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29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石墨复合导热胶膜,包括膜布主基框、导热胶膜主体、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石墨附着颗粒和石墨散热旋转杆,所述膜布主基框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导热胶膜主体,且导热胶膜主体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导热凝胶层膜层,导热胶膜主体的底端均匀设置有石墨基膜层,所述导热胶膜主体的外侧均匀设置有石墨附着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导热胶膜主体的外侧贯穿膜布主基框的内侧,且导热胶膜主体的底端设置为凹槽形状,导热胶膜主体顶端的石墨基膜层设置为凸起形状,利用导热胶膜主体和导热凝胶层膜层设置的隆起形状们可以增加该膜布内侧包裹物的体积,体积较大的零件也可以利用导热胶膜主体的底端包裹起来,增强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活性。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复合导热胶膜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胶膜
,具体为石墨复合导热胶膜。

技术介绍

[0002]导热石墨膜,又名导热石墨片,散热石墨膜,石墨散热膜等等,导热石墨膜又被称为导热石墨片,散热石墨膜,石墨散热膜等等,导热石墨膜是一种新型的导热散热材料,其导热散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现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电子零件制作的的领域,但是现有的导热胶膜在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的缺陷,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0003]1、现有的导热胶膜,无法利用导热胶膜主体的底端包裹起来,削弱了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0004]2、现有的导热胶膜,石墨烯覆盖的密度不够,该热胶膜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性能较弱;
[0005]3、现有的导热胶膜,热胶膜使用的实用性不够,不方便对该热胶膜进行拉扯使用,会被扯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石墨复合导热胶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石墨烯覆盖的密度不够,该热胶膜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性能较弱,无法利用导热胶膜主体的底端包裹起来,削弱了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石墨复合导热胶膜,包括膜布主基框、导热胶膜主体、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石墨附着颗粒和石墨散热旋转杆,所述膜布主基框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导热胶膜主体,且导热胶膜主体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导热凝胶层膜层,导热胶膜主体的底端均匀设置有石墨基膜层,所述导热胶膜主体的外侧均匀设置有石墨附着颗粒,石墨附着颗粒的外侧壁均匀设置有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且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内部一侧均匀设置有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所述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聚酰亚胺内膜。
[0008]优选的,所述导热胶膜主体的外侧贯穿膜布主基框的内侧,且导热胶膜主体的底端设置为凹槽形状,导热胶膜主体顶端的石墨基膜层设置为凸起形状。
[0009]优选的,所述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的内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煤沥青焦基层,煤沥青焦基层设置有若干个,且煤沥青焦基层的内侧皆连接有石墨散热连接片。
[0010]优选的,所述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镶嵌在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内侧,且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外部的一侧与聚酰亚胺内膜的一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石墨附着颗粒包裹在聚酰亚胺内膜的外侧,石墨附着颗粒内部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与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的一侧交错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石墨散热连接片设置有若干个,且石墨散热连接片的一侧皆均匀设置有石墨散热旋转杆,石墨散热旋转杆的一侧与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内部远离煤
沥青焦基层的一侧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石墨复合导热胶膜,通过在导热胶膜主体的外侧贯穿膜布主基框的内侧,且导热胶膜主体的底端设置为凹槽形状,导热胶膜主体顶端的石墨基膜层设置为凸起形状,利用导热胶膜主体和导热凝胶层膜层设置的隆起形状们可以增加该膜布内侧包裹物的体积,体积较大的零件也可以利用导热胶膜主体的底端包裹起来,增强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0015](2)该石墨复合导热胶膜,通过在石墨散热连接片设置有若干个,且石墨散热连接片的一侧皆均匀设置有石墨散热旋转杆,石墨散热旋转杆的一侧与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内部远离煤沥青焦基层的一侧连接,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利用煤沥青焦基层一侧连接的微小的石墨散热连接片和石墨散热旋转杆相互配合,来增加石墨烯覆盖的密度,增强该热胶膜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性能;
[0016](3)该石墨复合导热胶膜,通过在石墨附着颗粒包裹在聚酰亚胺内膜的外侧,石墨附着颗粒内部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与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的一侧交错设置,该热胶膜在使用时候利用石墨附着颗粒内侧包裹的聚酰亚胺内膜来增强使用过程中的弹性,可以增强热胶膜使用的实用性,方便对该热胶膜进行拉扯使用,防止扯断。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石墨基膜层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膜布主基框;2、导热胶膜主体;3、石墨基膜层;4、导热凝胶层膜层;5、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6、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7、石墨附着颗粒;8、聚酰亚胺内膜;9、石墨散热连接片;10、煤沥青焦基层;11、石墨散热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石墨复合导热胶膜,包括膜布主基框1、导热胶膜主体2、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石墨附着颗粒7和石墨散热旋转杆11,膜布主基框1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导热胶膜主体2,且导热胶膜主体2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导热凝胶层膜层4,导热胶膜主体2的底端均匀设置有石墨基膜层3,导热胶膜主体2的外侧贯穿膜布主基框1的内侧,且导热胶膜主体2的底端设置为凹槽形状,导热胶膜主体2顶端的石墨基膜层3设置为凸起形状,利用导热胶膜主体2和导热凝胶层膜层4设置的隆起形状们可以增加该膜布内侧包裹物的体积,体积较大的零件也可以利用导热胶膜主体2的底端包裹起来;
[0024]导热胶膜主体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石墨附着颗粒7,石墨附着颗粒7的外侧壁均匀
设置有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且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内部一侧均匀设置有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5,石墨附着颗粒7包裹在聚酰亚胺内膜8的外侧,石墨附着颗粒7内部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与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的一侧交错设置,利用煤沥青焦基层10一侧连接的微小的石墨散热连接片9和石墨散热旋转杆11相互配合,来增加石墨烯覆盖的密度;
[0025]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聚酰亚胺内膜8,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5的内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煤沥青焦基层10,煤沥青焦基层10设置有若干个,且煤沥青焦基层10的内侧皆连接有石墨散热连接片9,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5镶嵌在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内侧,且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5外部的一侧与聚酰亚胺内膜8的一侧连接,石墨散热连接片9设置有若干个,且石墨散热连接片9的一侧皆均匀设置有石墨散热旋转杆11,石墨散热旋转杆11的一侧与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5内部远离煤沥青焦基层10的一侧连接,利用石墨附着颗粒7内侧包裹的聚酰亚胺内膜8来增强使用过程中的弹性,可以增强热胶膜使用的实用性,方便对该热胶膜进行拉扯使用。
[0026]工作原理:当该导热胶膜在使用的时候,利用导热胶膜主体2和导热凝胶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石墨复合导热胶膜,包括膜布主基框(1)、导热胶膜主体(2)、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石墨附着颗粒(7)和石墨散热旋转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布主基框(1)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导热胶膜主体(2),且导热胶膜主体(2)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导热凝胶层膜层(4),导热胶膜主体(2)的底端均匀设置有石墨基膜层(3),所述导热胶膜主体(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石墨附着颗粒(7),石墨附着颗粒(7)的外侧壁均匀设置有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且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内部一侧均匀设置有纳米碳镀铝箔是纳米碳材料层(5),所述橡胶倾斜石墨承载层(6)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聚酰亚胺内膜(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复合导热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膜主体(2)的外侧贯穿膜布主基框(1)的内侧,且导热胶膜主体(2)的底端设置为凹槽形状,导热胶膜主体(2)顶端的石墨基膜层(3)设置为凸起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复合导热胶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传胜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焯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