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818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2
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涉及河道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外层吸附层、内层吸附层、上盖、滤兜、连接管、进水管、曝气管、接入管、曝气机和气管;基座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为环形槽,第二安装槽为方形槽,第二安装槽位于第一安装槽中部;外层吸附层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壁上,内层吸附层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壁上,内层吸附层位于外层吸附层内部,外层吸附层和内层吸附层均为活性炭层;上盖设置在外层吸附层上,上盖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位于内层吸附层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型较小、安装与拆卸方便简单、便于转移、投资成本高,作为排污口的临时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为灵活,更为实用。更为实用。更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道水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全国出现了很多黑臭河道。导致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是岸上截污管网不完善,存在生活污水偷排和雨污混接现象,但是有些地区排污口截污纳管计划相对跟黑臭河道整治计划滞后,很多排污口暂时无法解决,因此,进行黑臭河道整治,考虑排污口的临时净化成为目前黑臭河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对河道排污口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花坛式净化槽、排污口净化槽、原位净化廊道,其中花坛式净化槽在河道中砌筑集水池,将排放的生活污水用水泵抽上岸上处理,投资成本高,需要占用河道沿岸空间,有些河道沿岸已有既有建筑,无空间可用,因此采用此方法施工难度大;排污口净化槽在河道内排污口砌筑人工湿地处理槽,占地面积大,需要定期排泥,管理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体型较小、安装与拆卸方便简单、便于转移、投资成本高,作为排污口的临时净化装置,本技术更为灵活,更为实用。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包括基座、外层吸附层、内层吸附层、上盖、滤兜、连接管、进水管、曝气管、接入管、曝气机和气管;
[0008]基座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为环形槽,第二安装槽为方形槽,第二安装槽位于第一安装槽中部;外层吸附层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壁上,内层吸附层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壁上,内层吸附层位于外层吸附层内部,外层吸附层和内层吸附层均为活性炭层;上盖设置在外层吸附层上,上盖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位于内层吸附层上方;滤兜设置在上盖底部,滤兜位于通孔下方,滤兜位于内层吸附层内,滤兜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滤孔;连接管设置和进水管一体成型,连接管和进水管连通,连接管设置在上盖上,连接管位于通孔内;曝气管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底部内壁上,曝气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接入管贯穿第一安装槽横向一侧内壁设置在曝气管上,接入管与曝气管连通;曝气机设置在上盖上;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曝气机和接入管连通;外层吸附层和内层吸附层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设置有微生物。
[0009]优选的,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支撑组件呈矩形分布设置在基座底部。
[0010]优选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管和支撑杆;支撑管设置在基座底部;支撑杆设置在支
撑管底端内部。
[0011]优选的,支撑杆为螺纹杆,支撑管为内螺纹管,支撑管和支撑杆螺纹连接。
[0012]优选的,支撑组件还包括底板和插入杆;底板设置在支撑杆底部;插入杆设置在底板底部,插入杆为圆锥结构。
[0013]优选的,上盖上设置有微生物加入孔,微生物加入孔位于外层吸附层和内层吸附层之间形成的空隙的上方。
[0014]优选的,还包括活塞;活塞设置在上盖上,活塞位于微生物加入孔内,活塞为弹性件,活塞上设置有拉环,拉环为方形环状结构或圆形环状结构,拉环上套设有防滑套。
[0015]优选的,还包括支柱和太阳能电池板;支柱设置在上盖上;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支柱和上盖上,太阳能电池板与曝气机电性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使用时,将点源排污口与进水管接通,污水进入进水管后,经过连接管进入内层吸附层、上盖和基座形成的空间内,经过滤兜的过滤作用,过滤掉污水中的大型杂质,由于外层吸附层和内层吸附层均为活性炭层,既能够对污水进行吸附,通过污水又能够通过,进而污水经过滤兜过滤后先经过内层吸附层进入外层吸附层和内层吸附层之间的间隙中,在间隙中污水经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后穿过外层吸附层排出;本技术体积较小、便于转移、投资成本低,能够在地面上或者河里使用,且能够在不同深度的河里使用,作为排污口的临时净化装置,本技术使用时灵活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基座;101、第一安装槽;102、第二安装槽;2、支撑管;3、支撑杆;4、底板;5、插入杆;6、外层吸附层;7、内层吸附层;8、上盖;801、通孔;802、微生物加入孔;9、滤兜;901、滤孔;10、连接管;11、进水管;12、曝气管;1201、曝气孔;13、接入管;14、曝气机;15、气管;16、支柱;17、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包括基座1、外层吸附层6、内层吸附层7、上盖8、滤兜9、连接管10、进水管11、曝气管12、接入管13、曝气机14和气管15;
[0025]基座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第一安装槽101为环形槽,第二安装槽102为方形槽,第二安装槽102位于第一安装槽101中部;外层吸附层6设置在第
一安装槽101内壁上,内层吸附层7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02内壁上,内层吸附层7位于外层吸附层6内部,外层吸附层6和内层吸附层7均为活性炭层;上盖8设置在外层吸附层6上,上盖8上设置有通孔801,通孔801位于内层吸附层7上方;滤兜9设置在上盖8底部,滤兜9位于通孔801下方,滤兜9位于内层吸附层7内,滤兜9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滤孔901;连接管10设置和进水管11一体成型,连接管10和进水管11连通,连接管10设置在上盖8上,连接管10位于通孔801内;曝气管12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1底部内壁上,曝气管1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曝气孔1201;接入管13贯穿第一安装槽101横向一侧内壁设置在曝气管12上,接入管13与曝气管12连通;曝气机14设置在上盖8上;气管15的两端分别与曝气机14和接入管13连通;外层吸附层6和内层吸附层7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设置有微生物。
[00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支撑组件呈矩形分布设置在基座1底部,能够很好的支撑基座1。
[002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管2和支撑杆3;支撑管2设置在基座1底部;支撑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污染点源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外层吸附层(6)、内层吸附层(7)、上盖(8)、滤兜(9)、连接管(10)、进水管(11)、曝气管(12)、接入管(13)、曝气机(14)和气管(15);基座(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第一安装槽(101)为环形槽,第二安装槽(102)为方形槽,第二安装槽(102)位于第一安装槽(101)中部;外层吸附层(6)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1)内壁上,内层吸附层(7)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02)内壁上,内层吸附层(7)位于外层吸附层(6)内部,外层吸附层(6)和内层吸附层(7)均为活性炭层;上盖(8)设置在外层吸附层(6)上,上盖(8)上设置有通孔(801),通孔(801)位于内层吸附层(7)上方;滤兜(9)设置在上盖(8)底部,滤兜(9)位于通孔(801)下方,滤兜(9)位于内层吸附层(7)内,滤兜(9)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滤孔(901);连接管(10)设置和进水管(11)一体成型,连接管(10)和进水管(11)连通,连接管(10)设置在上盖(8)上,连接管(10)位于通孔(801)内;曝气管(12)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1)底部内壁上,曝气管(1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曝气孔(1201);接入管(13)贯穿第一安装槽(101)横向一侧内壁设置在曝气管(12)上,接入管(13)与曝气管(12)连通;曝气机(14)设置在上盖(8)上;气管(15)的两端分别与曝气机(14)和接入管(13)连通;外层吸附层(6)和内层吸附层(7)之间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容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