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装置及水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817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2
一种净化装置及水处理系统,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净化装置包括集水单元、泥料快速吸附单元、多介质加载单元和清水储存单元,集水单元与泥料快速吸附单元连通;泥料快速吸附单元包括污泥吸附槽和吸附剂投料机构;多介质加载单元包括混凝区、重介质区、絮凝区、澄清分离区、污泥排放系统、循环回流系统、混凝剂投料机构、加磁机构、加砂机构和絮凝剂投料机构;循环回流系统输送介质至重介质区,污泥排放系统输送介质至磁料回收机构和/或砂料回收机构;澄清分离区输送介质至清水存储单元。所述净化装置达到多种污染的高效去除,改善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和充氧条件,避免水体发黑发臭和富营养化趋势,截污纳管、提量增效减排、受纳水体自净功能。功能。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合流制溢流(combined sewage overflow,简称CSO)污染水、降雨时初期雨水、污水厂雨季超量雨污水、封闭或流动的河道(坑塘)污水等,由于现有设施处理能力受限、或无有效的就地处理装置或应急处理措施,导致污水漫溢,给周边水体带来严重水污染,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富含氨氮、磷等富营养化因子等耗氧性污染物,使得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 Demand,简称COD)等污染物排放浓度较高,导致水体缺氧发黑发臭,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及生产带来较大水污染困扰和受纳水体环境暴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及水处理系统,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净化装置,其包括:集水单元、泥料快速吸附单元、多介质加载单元和清水储存单元,其中:
[0006]所述集水单元用于向所述泥料快速吸附单元输送液体;
[0007]所述泥料快速吸附单元包括污泥吸附槽和用于向所述污泥吸附槽投放吸附剂的吸附剂投料机构;
[0008]所述多介质加载单元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混凝区、重介质区、絮凝区和澄清分离区;
[0009]所述多介质加载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澄清分离区连通的污泥排放系统和循环回流系统,用于向所述混凝区投放混凝剂的混凝剂投料机构,用于向所述重介质区投放磁料的加磁机构,用于向所述重介质区投放砂料的加砂机构,以及用于向所述絮凝区投放絮凝剂的絮凝剂投料机构;
[0010]所述循环回流系统用于将所述澄清分离区排出的液体输送至重介质区,所述污泥排放系统用于将所述澄清分离区排出的介质输送至磁料回收机构和/或砂料回收机构;
[0011]所述清水储存单元与所述澄清分离区连通,所述澄清分离区用于将处理后的液体输送至清水存储单元。
[0012]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净化装置还包括生物膜反应单元,所述多介质加载单元与所述清水存储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生物膜反应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介质加载单元与所述清水存储单元连通,且所述生物膜反应单元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并联设置。
[0013]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膜反应单元与所述清水存储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管路,所述第二连通管路通过第一回流管路连通于所述集水单元的输入端。
[0014]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集水单元包括集水井、格栅拦截件和第一流量计量
器,所述集水井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路向所述泥料快速吸附单元输送液体,所述格栅拦截件和所述第一流量计量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的入料口。
[0015]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净化装置还包括污泥脱水单元,所述污泥脱水单元与所述泥料快速吸附单元连通,所述污泥脱水单元包括污泥出口和滤液出口,所述滤液出口与所述集水单元连通。
[0016]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砂料回收机构分别连通于所述重介质区、所述磁料回收机构和所述污泥脱水单元;所述磁料回收机构分别连通于所述重介质区和所述污泥脱水单元。
[0017]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磁料回收机构包括磁剪切部件和磁鼓分离机;所述砂料回收机构包括水力旋流分离器。
[0018]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净化装置还包括氨氮去除剂投料机构,所述污泥吸附槽与所述混凝区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路连通,所述氨氮去除剂投料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三连通管路投放氨氮去除剂。
[0019]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污泥吸附槽、所述混凝区、所述重介质区和所述絮凝区分别设置有搅拌机构;
[0020]或,所述混凝区、所述重介质区和所述絮凝区分别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污泥吸附槽设置有曝气混合机构。
[0021]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澄清分离区设置有刮泥机构和PH计。
[0022]一种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净化装置。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4]本申请提供的净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待净化的污水进入集水单元中,并由集水单元进入泥料快速吸附单元,在泥料吸附槽中填充有具有生物活性的污泥,或投放有吸附剂,通过污泥或/和吸附剂与污水混合,去除污水中的COD、BOD5等有机污染物或有毒有害污染物。污泥吸附槽中处理后的液体输送至多介质加载单元的混凝区与混凝剂混合,继而进入重介质区与其中的磁料或/和砂料混合,然后进入絮凝区与絮凝剂混合,之后进入澄清分离区。在多介质加载单元,污水进行了混凝沉淀、固液分离,去除了其中多种无机污染物。在澄清分离区进行沉淀后,位于上层的水进入清水存储单元,位于下层的介质部分进入磁料回收机构进行磁料回收,或者,进入砂料回收机构进行砂料回收,或者,部分进入磁料回收机构部分进入砂料回收机构,或者,先进入砂料回收机构,在此未予回收的混合液串联进入磁料回收机构进一步回收磁料。
[0025]本申请提供的净化装置能够实现多种污染的高效去除,改善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和充氧条件,避免水体发黑发臭和富营养化趋势,截污纳管、提量增效减排、受纳水体自净的功能,且对于磁料与砂料能够协同回收利用,提高载体的循环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装置中泥料快速吸附单元、多介质加载单元与污泥脱水单元的连通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污泥吸附槽;11-集水单元;111-集水井;112-格栅拦截件;113-第一流量计量器;12-污泥导入机构;13-回流机构;14-第一搅拌机构;
[0031]21-混凝区;211-第二搅拌机构;22-重介质区;221-第三搅拌机构;23-絮凝区;231-第四搅拌机构;24-澄清分离区;241-刮泥机构;242-回流泵;243-排泥泵;
[0032]31-吸附剂投料机构;32-氨氮去除剂投料机构;33-混凝剂投料机构;34-絮凝剂投料机构;
[0033]411-加砂机构;412-砂料回收机构;421-加磁机构;422-磁料回收机构;4221-磁剪切部件;4222-磁鼓分离机;
[0034]51-污泥浓度计;52-PH计;
[0035]6-污泥脱水单元;
[0036]7-生物膜反应单元;
[0037]8-清水储存单元;
[0038]911-第一切换控阀;912-第二切换控阀;913-第三切换控阀;914-第四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单元、泥料快速吸附单元、多介质加载单元和清水储存单元,所述集水单元用于向所述泥料快速吸附单元输送液体;所述泥料快速吸附单元包括污泥吸附槽和用于向所述污泥吸附槽投放吸附剂的吸附剂投料机构;所述多介质加载单元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混凝区、重介质区、絮凝区和澄清分离区;所述多介质加载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澄清分离区连通的污泥排放系统和循环回流系统,用于向所述混凝区投放混凝剂的混凝剂投料机构,用于向所述重介质区投放磁料的加磁机构,用于向所述重介质区投放砂料的加砂机构,以及用于向所述絮凝区投放絮凝剂的絮凝剂投料机构;所述循环回流系统用于将所述澄清分离区排出的介质输送至重介质区,所述污泥排放系统用于将所述澄清分离区排出的介质输送至磁料回收机构和/或砂料回收机构;所述清水储存单元与所述澄清分离区连通,所述澄清分离区用于将处理后的液体输送至清水存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物膜反应单元,所述多介质加载单元与所述清水存储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生物膜反应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介质加载单元与所述清水存储单元连通,且所述生物膜反应单元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并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反应单元与所述清水存储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管路,所述第二连通管路通过第一回流管路连通于所述集水单元的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富海郑心愿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