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818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包括:绞车、缆绳、第一滑轮、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所述缆绳一端缠绕于所述绞车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穿过所述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之间;所述第一压紧轮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滑轮为动滑轮,且与第一弹性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通过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将缆绳压紧,并通过第一压紧轮的转动,与第二压紧轮配合,使缆绳离开绞车后,不完全依靠绞车释放和回收,绞车与压紧轮配合,保持缆绳的张紧,绞车和压紧轮之间设置第一滑轮,第一滑轮通过第一弹性件,使压紧轮和绞车之间的缆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态。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缆绳收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绞车在释放和收回缆绳的过程中,由于震动、风吹或水流冲击等等原因,可能出现缆绳松弛的情况。缆绳如果不能保持张紧状态,那么绞车上的缆绳很可能出现绞在一起的情况,甚至打结、无法释放和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包括:绞车、缆绳、第一滑轮、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
[0005]所述缆绳一端缠绕于所述绞车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穿过所述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之间;
[0006]所述第一压紧轮与第一电机连接;
[0007]所述第一滑轮为动滑轮,且与第一弹性件连接。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竖向部和设于所述竖向部之间的横向部,所述绞车设于所述横向部下方;
[0009]所述竖向部之间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门架,所述门架包括门架立柱和设于所述门架立柱之间的门架横梁,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门架横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门架之间设有拉力传感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轮的轴线处设有安装杆,所述门架立柱设有门架滑槽,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门架滑槽中并沿所述门架滑槽滑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顶架和固定底架,所述固定顶架上设有第二滑轮,所述固定底架设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设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缆绳穿过所述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之间后绕过所述第一滑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四滑轮和第五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第四滑轮和第五滑轮设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缆绳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依次穿过所述第四滑轮和第五滑轮之间、所述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缓冲滑槽,所述第五滑轮通过滑轮轴安装于所述缓冲滑槽中,所述滑轮轴端部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将所述第五滑轮沿所述缓冲滑槽方向拉向所述第四滑轮,所述第四滑轮与第二电机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架体还包括底梁,所述底梁上设有底架,所述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均设于所述底架上。
[001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通过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将缆绳压紧,并通过第一压紧轮的转动,与第二压紧轮配合,使缆绳离开绞车后,不完全依靠绞车释放和回收,绞车与压紧轮配合,保持缆绳的张紧,绞车和压紧轮之间设置第一滑轮,第一滑轮通过第一弹性件,使压紧轮和绞车之间的缆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四滑轮和第五滑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施例中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滑轮和门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主视图;
[0022]图6为图5中A

A视角的剖视图。
[0023]图中:1、绞车;2、缆绳;31、第一滑轮;32、第二滑轮;33、第三滑轮;34、第四滑轮;35、第五滑轮;351、滑轮轴;311、安装杆;4、第一压紧轮;5、第二压紧轮;61、第一电机;62、第二电机;71、第一弹性件;72、第二弹性件;8、架体;81、竖向部;82、横向部;83、横梁;84、固定架;841、固定顶架;842、固定底架;843、缓冲滑槽,85、门架;851、门架立柱;852、门架横梁;853、门架滑槽;86、拉力传感器;87、底梁;88、底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

6所示,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包括:绞车1、缆绳2、第一滑轮31、第一压紧轮4和第二压紧轮5;
[0026]所述缆绳2一端缠绕于所述绞车1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31后穿过所述第一压紧轮4和第二压紧轮5之间;
[0027]所述第一压紧轮4与第一电机61连接;
[0028]所述第一滑轮31为动滑轮,且与第一弹性件71连接。
[0029]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通过第一压
紧轮和第二压紧轮,将缆绳压紧,并通过第一压紧轮的转动,与第二压紧轮配合,使缆绳离开绞车后,不完全依靠绞车释放和回收,绞车与压紧轮配合,保持缆绳的张紧,绞车和压紧轮之间设置第一滑轮,第一滑轮通过第一弹性件,使压紧轮和绞车之间的缆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0030]本实施例公开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应用于水上平台,用于下放水下机器人。双向可撑拉装置设于水上平台上,缆绳从压紧轮之间伸出后,与水下机器人连接,水下机器人在水下活动,露在水面上的缆绳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双向可撑拉装置拉紧。
[003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架体8,所述架体8包括竖向部81和设于所述竖向部81之间的横向部82,所述绞车1设于所述横向部82下方;
[0032]所述竖向部81之间设有横梁83,所述横梁83上设有固定架84,所述固定架84上设有门架85,所述门架85包括门架立柱851和设于所述门架立柱851之间的门架横梁852,所述第一滑轮31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71连接于所述门架横梁852上,所述第一弹性件71与所述门架85之间设有拉力传感器86。
[0033]本实施例中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拉力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电机的工作。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当绞车工作,释放或回收缆绳时,弹簧发送形变,保持缆绳的张紧状态,同时拉力发生变化,拉力传感器检测到拉力变化,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发送信号给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压紧轮转动,避免弹簧的形变超出范围,出现弹簧或缆绳的损坏,或者缆绳无法张紧,发生绞缠。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绞车(1)、缆绳(2)、第一滑轮(31)、第一压紧轮(4)和第二压紧轮(5);所述缆绳(2)一端缠绕于所述绞车(1)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31)后穿过所述第一压紧轮(4)和第二压紧轮(5)之间;所述第一压紧轮(4)与第一电机(61)连接;所述第一滑轮(31)为动滑轮,且与第一弹性件(7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体(8),所述架体(8)包括竖向部(81)和设于所述竖向部(81)之间的横向部(82),所述绞车(1)设于所述横向部(82)下方;所述竖向部(81)之间设有横梁(83),所述横梁(83)上设有固定架(84),所述固定架(84)上设有门架(85),所述门架(85)包括门架立柱(851)和设于所述门架立柱(851)之间的门架横梁(852),所述第一滑轮(31)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71)连接于所述门架横梁(852)上,所述第一弹性件(71)与所述门架(85)之间设有拉力传感器(8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31)的轴线处设有安装杆(311),所述门架立柱(851)设有门架滑槽(853),所述安装杆(311)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门架滑槽(853)中并沿所述门架滑槽(853)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保持缆绳张力恒定的双向可撑拉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先平王珏袁国良孙茂凯王生海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