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81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14
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导电件,所述壳体内部位于所述导电件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通过壳体内壁上的卡扣进行固定;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按键孔和插线孔,所述按键孔内安装有可以上下活动的按键,所述按键的底部与所述弹片接触,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导电件卡槽,导电件卡槽内安装有所述导电件,导电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示导电件卡槽的侧壁上设有凸起的限位点,限位点与所述限位孔相互卡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无工具情况下直接插线,主体内设置有限位点,限位点与导电件上的限位孔相互卡接配合,使导电件使用与主体保持在同一水平平面内,不易掉出。不易掉出。不易掉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尤其涉及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而现有的接线端子在进行两个导线的插件连接时,大多是通过螺钉挤压导线,使插件压在接线端子内部的金属导体上,在安装和拆卸时都比较麻烦。
[0003]在专利号为CN202010034901.8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包括两端开设有插线孔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用于导电的导电件,壳体内部位于导电件的两端位置处就均设置有弹片;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键位孔,键位孔内部设置有按键,按键可以在键位孔内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按键的底部与弹片的一端接触,按键在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时,可以挤压弹片产生形变,弹片在形变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插线孔内插接的插件进行固定和释放。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1、弹片位于接线孔的内端,导电件位于弹片的上侧,电线插入时,弹片对电线的阻力大,不能直接插入,需要采用工具,操作繁琐,2、不可自由选择是否接地线;3、导电件与壳体无法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面,在使用过程中,导电体容易从主体内向外突起,容易掉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通过直接插入电线来实现,无需任何工具,操作简单,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导电体不容易从主体内向外掉出。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导电件,所述壳体内部位于所述导电件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通过壳体内壁上的卡扣进行固定;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按键孔和插线孔,所述按键孔内安装有可以上下活动的按键,所述按键的底部与所述弹片接触,所述按键进行上下移动时可以挤压所述弹片产生形变,实现对插线孔内插接的插件进行固定和释放,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导电件卡槽,导电件卡槽内安装有所述导电件,导电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示导电件卡槽上设有凸起的限位点,限位点与所述限位孔相互卡接配合。
[0006]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导电件两端设有上下折弯的接触端,所述导电件卡槽的两端设有可容纳所述接触端的接触端卡槽。
[0007]进一步完善,所述接触端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凸起的挡勾和凹陷的斜坡口,所述挡勾与弹片的一端卡接配合,接触端卡槽与插线孔连通,所述接触端卡槽的一侧内壁上设有与斜坡口接触相抵的凸台。
[0008]进一步完善,所述接触端顶端设有倒钩,所述接触端卡槽上端设有与倒钩相卡合的倒钩卡槽。
[0009]进一步完善,所述导电件卡槽上侧面在导电件上折弯处设有第一摩擦条纹。
[0010]进一步完善,所述弹片呈U形结构,中间为第一弯曲部,两边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二弯曲部和向内凹陷的第三弯曲部,所述卡扣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位置处的挡柱和设置在挡柱侧部的固定凹槽,固定凹槽内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可以围绕所述挡柱进行弹性弯曲变形;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定位挡块,所述导电件上设有固定凸块,固定凸块与限位孔的位置相邻,所述固定凸块安装于所述第三弯曲部的下端和定位挡块之间。
[0011]进一步完善,所述壳体内壁位于第二弯曲部的下方设有斜角凸起,在按压按键使弹片形变时,斜角凸起的形状与第二弯曲部的形状贴合;所述第二弯曲部与第一弯曲部之间设有向内凹陷的第四弯曲部,所述壳体内壁位于第四弯曲部的侧方上设有按键卡槽,按键卡槽与所述按键滑动连接,所述按键底部设置有斜切面,斜切面与第四弯曲部相接触且形状吻合。
[0012]进一步完善,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连接件插孔、测试孔和标记条放置口,所述连接件插孔下方的所述导电件上设有跨接连接孔,跨接连接孔位置的所述导电件卡槽上相应设有“W”形的连接件槽,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空余槽,空余槽上方设有圆形卡槽。
[0013]进一步完善,所述按键的左右两侧设有凹槽滑道,所述按键孔内壁设有凸起的导轨条,所述导轨条与所述凹槽滑道滑动连接,所述按键左侧的凹槽滑道底部设有凸出挡位,所述按键右侧设有阶梯型卡扣,阶梯型卡扣的上端设有横向挡板。
[0014]进一步完善,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用于连接导轨的导轨卡槽,所述导轨卡槽上设有与导电件卡槽相连通的接地卡槽,接地卡槽内安装有接地支架,接地支架上端设有镂空插头,镂空插头与设置在所述导电件上的接地孔插接配合;所述接地支架的正反两面分别设有两个竖向固定点和两个横向固定点,所述壳体在接地卡槽的两侧上对应设有固定通槽,所述竖向固定点和横向固定点对应所述固定通槽卡接。
[0015]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
[0016]1、本技术可以通过直接插入电线来实现电路的导通,无需任何工具,操作简单,在需要拆线时,通过按压按键使弹片形变即可实现导线的拆卸,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0017]2.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的导电件卡槽13的侧壁上设置凸起的限位点,限位点与导电件上的限位孔相互卡接配合,使导电件使用与主体保持在同一水平平面内,不易掉出。
[0018]3.本技术壳体底部设有导轨卡槽和接地卡槽,接地卡槽内安装有与导电件插接配合的接地支架,接地支架安装和拆卸方便,固定牢靠,可以安装在导轨上实现接地,满足用户接地线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接地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按键孔,111、导轨条,12、插线孔,13、导电件卡槽,131、限位点,132、接触端卡槽,133、凸台,134、第一摩擦条纹,135、连接件槽,14、挡柱,141、固定凹槽,142、斜角凸起,143、按键卡槽,144、定位挡块,15、连接件插孔,151、测试孔,152、标记条放置口,153、空余槽,154、圆形卡槽,16、导轨卡槽,161、撬角,17、接地卡槽,171、固定通槽,18、握持槽,181、第二摩擦条纹,2、导电件,21、限位孔,22、固定凸块,23、接触端,24、倒钩,25、挡勾,26、斜坡口,27、跨连连接孔,28、接地孔,3、弹片,31、第一弯曲部,32、第二弯曲部,33、第三弯曲部,34、第四弯曲部,4、按键,41、斜切面,42、十字凹槽,43、凹槽滑道,44、凸出档位,45、阶梯型卡扣,46、横向挡板,5、接地支架,51、镂空插头,52、竖向固定点,53、横向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导电件(2),所述壳体(1)内部位于所述导电件(2)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弹片(3),所述弹片(3)通过壳体(1)内壁上的卡扣进行固定;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按键孔(11)和插线孔(12),所述按键孔(11)内安装有可以上下活动的按键(4),所述按键(4)的底部与所述弹片(3)接触,所述按键(4)进行上下移动时可以挤压所述弹片(3)产生形变,实现对插线孔(12)内插接的插件进行固定和释放,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导电件卡槽(13),导电件卡槽(13)内安装有所述导电件(2),导电件(2)上开设有限位孔(21),所示导电件卡槽(13)上设有凸起的限位点(131),限位点(131)与所述限位孔(21)相互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导电件(2)两端设有上下折弯的接触端(23),所述导电件卡槽(13)的两端设有可容纳所述接触端(23)的接触端卡槽(1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是:所述接触端(23)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凸起的挡勾(25)和凹陷的斜坡口(26),所述挡勾(25)与弹片(3)的一端卡接配合,接触端卡槽(132)与插线孔(12)连通,所述接触端卡槽(132)的一侧内壁上设有与斜坡口(26)接触相抵的凸台(13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是:所述接触端(23)顶端设有倒钩(24),所述接触端卡槽(132)上端设有与倒钩(24)相卡合的倒钩卡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导电件卡槽(13)上侧面在导电件(2)上折弯处设有第一摩擦条纹(134)。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弹片(3)呈U形结构,中间为第一弯曲部(31),两边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二弯曲部(32)和向内凹陷的第三弯曲部(33),所述卡扣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部(31)的弯曲位置处的挡柱(14)和设置在挡柱(14)侧部的固定凹槽(141),固定凹槽(141)内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三弯曲部(33),所述第一弯曲部(31)可以围绕所述挡柱(14)进行弹性弯曲变形;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定位挡块(144),所述导电件(2)上设有固定凸块(22),固定凸块(22)与限位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振武尚贤珏
申请(专利权)人:万坤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