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70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IC料管拔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包括机架和机座,所述机座的左侧安装有所述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倾斜的入料板框,所述入料板框上设有码齐机构,所述码齐机构的右侧还包括设置的接料检测拔塞机构,所述机座的顶部设有储料机构,且所述储料机构位于所述接料检测拔塞机构的右侧,所述码齐机构包括码齐板、筛选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码齐板通过连接件平行设置在所述入料板框上,所述码齐板的顶部中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气缸,解决了IC料管在进行拔塞时大多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拔塞,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不利于批量生产的问题。时不利于批量生产的问题。时不利于批量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IC料管拔塞
,具体涉及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今,科技不断地研发与创新,以往必需由许多大型电子电路结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已完全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所取代,由于IC 的接脚型式多样化,用以盛装的对象亦不相同,概分为料盘及料管二种。
[0003]现有技术中的IC料管在进行拔塞时大多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拔塞,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不利于批量生产,因此亟需研发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通过一系列结构的设计和使用,解决了IC料管在进行拔塞时大多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拔塞,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不利于批量生产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包括机架和机座,所述机座的左侧安装有所述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倾斜的入料板框,所述入料板框上设有码齐机构,所述码齐机构的右侧还包括设置的接料检测拔塞机构,所述机座的顶部设有储料机构,且所述储料机构位于所述接料检测拔塞机构的右侧。
[0007]优选的,所述码齐机构包括码齐板、筛选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码齐板通过连接件平行设置在所述入料板框上,所述码齐板的顶部中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设有所述筛选板,所述筛选板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二气缸,且所述第二气缸为振动气缸,所述码齐板的顶部下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三气缸,且所述第三气缸的驱动端可穿过所述码齐板上开设的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码齐板的底部与所述筛选板的底部相齐平设置,使经所述入料板框进行入料的IC料管码齐筛选通过所述码齐板、所述筛选板与所述入料板框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仅限于同时通过其中一个所述IC料管。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三气缸均通过L型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筛选板和所述码齐板相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接料检测拔塞机构包括接料组件、检测组件、检测台、压紧组件、翻转组件和拔塞组件;
[0011]其中所述接料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第五气缸、第六气缸、导轨、移动板和接料板,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所述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连接件相连,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导轨滑动相连,且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板的中部、四角分别设有所述第五气缸和所述第六气缸,所述第五气缸和所述第
六气缸的驱动端均与位于上方的所述接料板相连;
[0012]其中所述机架的顶部右侧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所述检测台,后侧所述检测台上设有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IC料管是否处于正放位置;
[0013]其中所述翻转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对经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后不处于正放位置的所述IC料管进行翻转,使其所述IC料管处于正方位置;
[0014]其中所述拔塞组件设置于所述检测台上,用于对经所述接料组件输送过来的处于正放位置的所述IC料管的端部封塞进行拔塞;
[0015]所述压紧组件设置有两组,且分别对应于经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拔塞组件工序的所述IC料管上方。
[0016]优选的,所述接料板的右端还包括一体成型设置的送料爪臂,所述接料板和所述送料爪臂上还包括间隔开设的料管槽。
[0017]优选的,其中所述翻转组件包括安装板、升降气缸、旋转气缸和第一夹爪气缸,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所述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端设有所述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驱动端设有所述第一夹爪气缸,通过所述第一夹爪气缸夹取所述IC料管进行180
°
翻转操作;
[0018]其中所述拔塞组件包括第二夹爪气缸,通过所述第二夹爪气缸夹取所述IC料管上的封塞进行拔塞操作;
[0019]其中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气缸和抵接板,所述压紧气缸的驱动端驱动所述抵接板与位于所述检测台上的所述IC料管的顶部相压紧抵接。
[0020]优选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储料盒、入料口、取料口、通槽、第七气缸和第八气缸,所述机座的顶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呈U型板结构设置的所述储料盒;其中每组所述储料盒的左侧壁上部开设有所述入料口、右侧壁下部开设有所述取料口,每组所述储料盒的前侧壁上开设有所述通槽,每组所述储料盒的前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的驱动端设有所述第八气缸,所述第八气缸的驱动端穿过所述通槽与L型承载板相连。
[0021]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包括设置的收集箱,用于对经所述拔塞组件拔出后的封塞进行接料收集处理。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技术在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和使用下,解决了IC料管在进行拔塞时大多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拔塞,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不利于批量生产的问题;
[0024]而且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灵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后视图;
[0028]图3是本技术中码齐机构、接料检测拔塞机构的结构正视图;
[0029]图4是本技术中码齐机构、接料检测拔塞机构的结构后视图;
[0030]图5是本技术中接料组件的结构正视图;
[0031]图6是本技术中接料组件的结构左视图;
[0032]图7是本技术中接料板的结构图;
[0033]图8是本技术中储料机构的结构图一;
[0034]图9是本技术中储料机构的结构图二。
[0035]图中:1

机架、2

机座、3

入料板框、4

码齐机构、41

码齐板、42

筛选板、43

第一气缸、44

第二气缸、45

第三气缸、46

L型连接件、5

接料检测拔塞机构、51

接料组件、511

第四气缸、512

第五气缸、513

第六气缸、514

导轨、515

移动板、516

接料板、51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包括机架(1)和机座(2),所述机座(2)的左侧安装有所述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倾斜的入料板框(3),所述入料板框(3)上设有码齐机构(4),所述码齐机构(4)的右侧还包括设置的接料检测拔塞机构(5),所述机座(2)的顶部设有储料机构(6),且所述储料机构(6)位于所述接料检测拔塞机构(5)的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码齐机构(4)包括码齐板(41)、筛选板(42)、第一气缸(43)、第二气缸(44)和第三气缸(45),所述码齐板(41)通过连接件平行设置在所述入料板框(3)上,所述码齐板(41)的顶部中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气缸(43),所述第一气缸(43)的驱动端设有所述筛选板(42),所述筛选板(42)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二气缸(44),且所述第二气缸(44)为振动气缸,所述码齐板(41)的顶部下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三气缸(45),且所述第三气缸(45)的驱动端可穿过所述码齐板(41)上开设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码齐板(41)的底部与所述筛选板(42)的底部相齐平设置,使经所述入料板框(3)进行入料的IC料管码齐筛选通过所述码齐板(41)、所述筛选板(42)与所述入料板框(3)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仅限于同时通过其中一个所述IC料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44)和所述第三气缸(45)均通过L型连接件(46)分别与所述筛选板(42)和所述码齐板(41)相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料管自动入料拔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检测拔塞机构(5)包括接料组件(51)、检测组件(52)、检测台(53)、压紧组件(54)、翻转组件(55)和拔塞组件(56);其中所述接料组件(51)包括第四气缸(511)、第五气缸(512)、第六气缸(513)、导轨(514)、移动板(515)和接料板(516),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所述第四气缸(511),所述第四气缸(511)的驱动端与所述移动板(515)的底部连接件相连,所述移动板(515)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导轨(514)滑动相连,且所述导轨(514)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移动板(515)的中部、四角分别设有所述第五气缸(512)和所述第六气缸(513),所述第五气缸(512)和所述第六气缸(513)的驱动端均与位于上方的所述接料板(516)相连;其中所述机架(1)的顶部右侧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所述检测台(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光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