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62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10
本申请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涉及古建筑木柱修复技术领域,其包括木桩本体,所述木桩本体上形成有裂缝,所述木桩本体上沿所述裂缝的走向开设有修复凹槽,所述修复凹槽内设置有抗裂防渗层,所述抗裂防渗层通过多个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木桩本体上,所述抗裂防渗层远离所述修复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填充装饰层,所述填充装饰层的表面和所述木桩本体的外周壁相齐平。本申请具有以下可预期的技术效果:修复结构牢固,且抗裂防渗效果好。且抗裂防渗效果好。且抗裂防渗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古建筑木柱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古建筑以木桩为主要受力支撑部件,这些木桩常位于室内外,暴露于空气之中,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以及霉菌、虫蛀等灾害的影响,容易导致木桩开裂、性能下降,影响古建筑物的局部或整体的承载功能。
[0003]针对这些已经开裂的木桩,如何将其修复,且确保其具有较佳的抗裂防渗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已经开裂的木桩难以修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包括木桩本体,所述木桩本体上形成有裂缝,所述木桩本体上沿所述裂缝的走向开设有修复凹槽,所述修复凹槽内设置有抗裂防渗层,所述抗裂防渗层通过多个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木桩本体上,所述抗裂防渗层远离所述修复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填充装饰层,所述填充装饰层的表面和所述木桩本体的外周壁相齐平。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修复凹槽为抗裂防渗层和填充装饰层提供了稳定的安装位置,抗裂防渗层则具有抗裂、防渗双重功能,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且有效阻止渗水进入裂缝中,对木桩本体的保护效果更好,填充装饰层不仅可以将修复凹槽填充至圆满状态,而且填充装饰层还具有良好的隐藏装饰效果,让外人无法轻易发现该裂缝处进行过修复。
[0008]可选的,所述抗裂防渗层包括碳纤维布、防水土工布和钢丝网,所述碳纤维布贴合于所述修复凹槽的槽底,所述防水土工布设于所述碳纤维布的外侧,所述钢丝网设于所述防水土工布的外侧,所述防水土工布夹设于所述碳纤维布和所述钢丝网之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布具有良好的抗裂特性,有效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而且防水土工布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有效阻止渗水进入裂缝中,对木桩本体的保护效果更好,钢丝网则提升了整个抗裂防渗层的结构牢固性。
[0010]可选的,所述碳纤维布和所述防水土工布之间夹设有棉布,所述棉布的表面粘附有驱虫粉。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附有驱虫粉的棉布,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有效避免害虫进入裂缝内部,对木桩本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0012]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尖刺部、螺纹杆部和帽部,所述尖刺部和所述帽部分别位于所述螺纹杆部的两端,所述螺纹杆部贯穿所述抗裂防渗层,所述尖刺部钉入所述木桩本体的内部,所述帽部隔挡于所述抗裂防渗层的外表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刺部方便固定件快速被锤入木桩本体的内部,帽部则对抗裂防渗层具有良好的限位隔挡效果,螺纹杆部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所以上述结构设计的固定件,结构简单,加固效果好。
[0014]可选的,所述填充装饰层包括填充混凝土和油漆层,所述填充混凝土靠近所述抗裂防渗层布置,所述油漆层形成于所述填充混凝土的外表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混凝土不仅具有良好的填充加固效果,而且成本低廉,同时油漆层可以针对木桩本体本来的颜色进行设置,具有良好的装饰隐藏效果。
[0016]可选的,所述修复凹槽的深度在2

4厘米之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修复凹槽的深度太深时,会导致木桩本体的结构受损,如果修复凹槽的深度太浅时,不方便抗裂防渗层和填充装饰层施工,所以修复凹槽的深度优选为2

4厘米。
[0018]可选的,多个所述固定件分为两排布置,两排所述固定件分别位于所述抗裂防渗层的两侧布置,且两排所述固定件分别位于所述裂缝的两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分为两排布置,对抗裂防渗层的加固效果更好。
[0020]可选的,每一排所述固定件中相邻所述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为20

40厘米之间。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固定件过于密集,会导致木桩本体的结构受损,如果固定件过于稀疏,则固定件对抗裂防渗层的加固效果不佳,所以相邻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0

40厘米。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修复凹槽为抗裂防渗层和填充装饰层提供了稳定的安装位置,抗裂防渗层则具有抗裂、防渗双重功能,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且有效阻止渗水进入裂缝中,对木桩本体的保护效果更好,填充装饰层不仅可以将修复凹槽填充至圆满状态,而且填充装饰层还具有良好的隐藏装饰效果,让外人无法轻易发现该裂缝处进行过修复;
[0024]2.粘附有驱虫粉的棉布,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有效避免害虫进入裂缝内部,对木桩本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抗裂防渗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木桩本体;11、裂缝;2、抗裂防渗层;21、碳纤维布;22、棉布;23、防水土工布;24、钢丝网;3、固定件;31、尖刺部;32、螺纹杆部;33、帽部;4、填充装饰层;41、填充混凝土;42、油漆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参照图1,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包括木桩本体1,木桩本体1上形成有裂缝11,本实施例中裂缝11竖向布置,木桩本体1上沿裂缝11的走向开设有修复凹槽,修复凹槽内设置有抗裂防渗层2,抗裂防渗层2通过多个固定件3固定于木桩本体1上,抗裂防渗层2远离修复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填充装饰层
4,填充装饰层4的表面和木桩本体1的外周壁相齐平。
[0030]多个固定件3分为两排布置,两排固定件3分别位于抗裂防渗层2的两侧布置,且两排固定件3分别位于裂缝11的两侧,每一排固定件3中相邻固定件3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距离还可以为20厘米或者40厘米。如果固定件3过于密集,会导致木桩本体1的结构受损,如果固定件3过于稀疏,则固定件3对抗裂防渗层2的加固效果不佳,所以相邻固定件3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0

40厘米。
[0031]修复凹槽的深度为3厘米,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深度还可以为2厘米或者4厘米。如果修复凹槽的深度太深时,会导致木桩本体1的结构受损,如果修复凹槽的深度太浅时,不方便抗裂防渗层2和填充装饰层4施工,所以修复凹槽的深度优选为2

4厘米。
[0032]固定件3为不锈钢材质一体加工成型,固定件3包括尖刺部31、螺纹杆部32和帽部33,尖刺部31和帽部33分别位于螺纹杆部32的两端,螺纹杆部32贯穿抗裂防渗层2,尖刺部31钉入木桩本体1的内部,帽部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包括木桩本体(1),所述木桩本体(1)上形成有裂缝(11),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桩本体(1)上沿所述裂缝(11)的走向开设有修复凹槽,所述修复凹槽内设置有抗裂防渗层(2),所述抗裂防渗层(2)通过多个固定件(3)固定于所述木桩本体(1)上,所述抗裂防渗层(2)远离所述修复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填充装饰层(4),所述填充装饰层(4)的表面和所述木桩本体(1)的外周壁相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防渗层(2)包括碳纤维布(21)、防水土工布(23)和钢丝网(24),所述碳纤维布(21)贴合于所述修复凹槽的槽底,所述防水土工布(23)设于所述碳纤维布(21)的外侧,所述钢丝网(24)设于所述防水土工布(23)的外侧,所述防水土工布(23)夹设于所述碳纤维布(21)和所述钢丝网(2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21)和所述防水土工布(23)之间夹设有棉布(22),所述棉布(22)的表面粘附有驱虫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桩抗裂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群岳才俊齐昌周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金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