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739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属于医用诊断器技术领域。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包括办公桌本体,所述办公桌本体上端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上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下方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侧两端分别设置有检测组件和触控面板,所述安装组件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架和连接梁固定连接在连接台上,所述连接台一端开设有收纳口;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两侧分别与固定架和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中央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安装框下侧,所述螺杆一端与电机A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未能合理的将中医脉象检测装置结合到医生的办公桌上的问题。办公桌上的问题。办公桌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诊断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中医用手指触觉在患者双手挠动脉处寸、关、尺三部切脉诊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脉学理论;但是,传统的凭经验切脉的方法不能建立统一的客观标准,很难学习和推广,五十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有人探索中医脉象的客观化研究方法,六十年代以后,国内外相继开始研究用于中医的能够与传统中医脉诊技术相吻合、与中医脉学理论相统一、能够检测并描述二十七种中医脉象信息特征的中医脉象检测装置。
[0003]但现有技术中的中医脉象检测装置通常是独立的一体式结构,体积较大,无法与医生的办公桌相结合,使用时还需要医生离开办公桌到专用于放置中医脉象检测装置的区域为病患检测脉象,而由于医生每天接诊的人数都比较多,如此反复的诊断过程不方便,而且影响医生的工作效率;而且如果简单将脉象检测装置结合到办公桌上又会影响医患交流,在医生与病患之间形成阻碍,在无需使用时也会占用医生的办公位置;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将中医脉象检测装置合理的结合到医生的办公桌上,方便医患交流的同时,还能够快速收纳,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下问题:
[0005](1)现有技术中未能合理的将中医脉象检测装置结合到医生的办公桌上。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br/>[0007]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包括办公桌本体,所述办公桌本体上端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上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下方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侧两端分别设置有检测组件和触控面板,所述安装组件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架和连接梁固定连接在连接台上,所述连接台一端开设有收纳口。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两侧分别与固定架和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中央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安装框下侧,所述螺杆一端与电机A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A下侧通过固定座连接在连接台上。
[0009]优选的,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下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组套管,所述套管滑动套接在滑杆上,所述滑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框下侧,所述安装框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侧通过连接块与安装框两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传动件上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传动件一侧固定连接有弯折板,所述弯折板下端设置有齿轮组A,所述齿轮组A下侧啮合连接有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上侧另一端啮合连接有齿轮组B,所述齿轮组B下侧活动套接在活动套杆上,所述齿轮组B与活
动套杆之间设置有摩擦层。
[0011]优选的,所述活动套杆下侧固定卡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侧与连接架下侧滑动卡接;所述齿轮组A的连接轴活动贯穿弯折板下端,所述齿轮组A的连接轴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末端一侧与承载板背面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齿轮组B的连接轴中央通过连接座连接在传动件下侧,所述齿轮组B的连接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件,所述连接架内开设有联动槽,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在联动槽内,所述连接架末端向下弯折。
[0013]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在承载板一侧中央,所述固定框上方活动连接有脉象检测组件,所述脉象检测组件内部活动连接有卡合弧板。
[0014]优选的,所述卡合弧板下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收纳杆,所述脉象检测组件一侧开设有连接滑槽,所述卡合弧板通过收纳杆滑动连接在连接滑槽内;所述卡合弧板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合杆,所述连接滑槽上侧内部连接有磁吸块,所述卡合杆与磁吸块相匹配,所述卡合杆为铁杆,所述卡合弧板内侧设置有紧固气囊。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电机B,所述电机B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螺旋柱,所述传动螺旋柱的螺纹边缘滑动卡接有卡合轮,所述卡合轮连接在套接杆B下端一侧。
[0016]优选的,所述套接杆B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侧与脉象检测组件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上端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电机B的输出轴活动贯穿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下侧与固定框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上侧通过固定杆连接有套接块A;所述套接块A中央滑动连接有套接杆A,所述套接杆A前端固定连接有套接块B,所述套接块B中央滑动连接有套接杆B,所述套接杆B上端与连接板下侧一端固定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检测组件和触控面板组成脉象检测设备,并分别将检测组件和触控面板分别设置在患者和医生作为前,患者通过将手腕部放置在检测组件内进行脉象检测记录,然后将脉象信息通过承载板内的电性元件传递到医生面前的触控面板内,医生通过触控面板上的信息观察脉象信息并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提供治疗方法和开药,必要时将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法通过显示屏展示给病患;通过将医生操作端与患者操作端分离,并分别合理集成在医生办公桌上,既能够方便医患使用,又可以对流程信息进行分流,维持医患正常简练的交流,避免无效沟通和医患距离过近可能造成医生感染的情况;此外,通过安装组件可带动承载板和显示屏进行移动,从而能够根据诊室内部的布局与医患所处的位置进行调整,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无需使用脉象检测功能时,通过安装组件的调整可带动承载板进入收纳口内,并在收纳口周围布设防尘布,从而对相关检测元件进行防尘保护。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动件,当需要调整设备位置或者需要将设备收纳到收纳口内时,先启动电机A带动螺杆旋转,螺杆驱动传动件移动,传动件两侧的套管沿着滑杆滑动,传动件带动其上侧的显示屏进行移位的同时通过其前端的弯折板带动承载板移动,因此显示屏、检测组件和触控面板能够同步移动至适用于医患使用和交流的位置。
[0020](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固定框内设置脉象检测组件,当患者使用时,先将手腕部放置到
半柱体状的脉象检测组件内,然后将卡合弧板拉动至完全闭合状态,卡合弧板带动两侧的收纳杆沿着连接滑槽移动,当收纳杆移动到连接滑槽最上侧时,卡合弧板上端的卡合杆恰好与连接滑槽内部的磁吸块接触并卡紧,然后通过外设的开关将紧固气囊进行充气,需要说明的是检测脉象的感应终端设置在紧固气囊表面,通过紧固气囊的膨胀可使感应终端与手腕部接触,从而顺利检测脉象信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中图1旋转90
°
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4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包括办公桌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办公桌本体(1)上端设置有连接台(2),所述连接台(2)上设置有安装组件(3),所述安装组件(3)下方设置有承载板(6),所述承载板(6)上侧两端分别设置有检测组件(9)和触控面板(8),所述安装组件(3)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架(4)和连接梁(5)固定连接在连接台(2)上,所述连接台(2)一端开设有收纳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安装框(317),所述安装框(317)两侧分别与固定架(4)和连接梁(5)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317)中央设置有螺杆(302),所述螺杆(302)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安装框(317)下侧,所述螺杆(302)一端与电机A(301)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A(301)下侧通过固定座连接在连接台(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02)上螺纹连接有传动件(305),所述传动件(305)下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组套管(318),所述套管(318)滑动套接在滑杆(304)上,所述滑杆(30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框(317)下侧,所述安装框(317)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架(303),所述连接架(303)上侧通过连接块(307)与安装框(317)两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305)上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306),所述传动件(305)一侧固定连接有弯折板(311),所述弯折板(311)下端设置有齿轮组A(312),所述齿轮组A(312)下侧啮合连接有传动齿条(314);所述传动齿条(314)上侧另一端啮合连接有齿轮组B(313),所述齿轮组B(313)下侧活动套接在活动套杆(316)上,所述齿轮组B(313)与活动套杆(316)之间设置有摩擦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杆(316)下侧固定卡接有限位杆(310),所述限位杆(310)上侧与连接架(303)下侧滑动卡接;所述齿轮组A(312)的连接轴活动贯穿弯折板(311)下端,所述齿轮组A(312)的连接轴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09),所述连接件(309)末端一侧与承载板(6)背面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智慧中医脉象检测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外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