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破碎分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有水选流道,水选流道上沿水流方向依次安装有破碎机和第一格栅,水选流道的出口端与顶面敞开的储水箱连通,储水箱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盘磁选单元,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格栅,第一通道和第二格栅的入口端均低于转盘磁选单元且与转盘磁选单元的出口端连通,第一通道的出口端与金属打包单元的入口端连通,第二格栅的出口端与建材打包单元的入口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两种分选结构,可依次分选出塑料和木材、钢筋、混凝土和砖块,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效率,且通过水选可以让建材保湿,减少灰尘飘荡,最后通过打包单元可以便捷的对建材进行打包,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破碎分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一种建筑用破碎分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旧建筑拆除工程也日益增多。拆除物的结构也从砖木结构发展到了混合结构、框架结构、板式结构等,从房屋拆除发展到烟囱、水塔、桥梁、码头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拆除。因而建筑物的拆除施工近年来已形成一种行业的趋势。
[000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的建筑量超过世界总量一半以上,城市建设中垃圾产生和排出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其中,建筑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根据已有数据测算,我国2014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16.89亿吨,每吨建筑垃圾的运输与处置费用按照35元计算,2014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规模达到了591亿元。且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易产生安全隐患,对水资源污染严重,还会大量占用土地,因此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迫在眉睫。
[0004]常见的建筑垃圾为混凝土和砖块、钢筋、木板和塑料制品等等,均可以回收利用,但现有技术种,仅仅是对建筑垃圾破碎后进行运输,灰尘大,分选慢,效率较低。
[0005]现亟需一种使用方便的建筑用破碎分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破碎分选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水选流道,水选流道上沿水流方向依次安装有破碎机和第一格栅,破碎机的出口端与水选流道连通,第一格栅的捞取末端位于水面和水选流道底面之间,水选流道的出口端与顶面敞开的储水箱连通,储水箱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盘磁选单元;
[0008]所述储水箱一端设置有第一通道,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格栅,第一通道和第二格栅的入口端均低于转盘磁选单元且与转盘磁选单元的出口端连通,第一通道的出口端与金属打包单元的入口端连通,第二格栅的出口端与建材打包单元的入口端连通;
[0009]所述转盘磁选单元包括有圆形底座,圆形底座固接在储水箱内壁上且轴心线与地面垂直,圆形底座顶面可转动的安装有圆形安装架,圆形安装架上绕圆心均匀设置有若干扇形电磁铁,且所述扇形电磁铁均可转动至水选流道的出口端下方,扇形电磁铁靠近圆形安装架边缘的一端与圆形安装架边缘铰接,扇形电磁铁靠近圆形安装架圆心的一端水平高度均高于远离圆形安装架圆心的一端,圆形安装架上开设有与扇形电磁铁一一对应的避让孔,圆形底座内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圆形安装架底面圆心位置固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垂直于圆形底座,且可穿过避让孔顶动扇形电磁铁。
[0010]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打包单元和建材打包单元均包括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顶面敞开,第一箱体一侧开设有进口且安装有进口门,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出口且安装有
出口门。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箱体内底面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由进口侧指向出口侧,第一滑槽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轴心线与第一滑槽平行,第一滑槽内还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固接,第一底座可滑动的位于第一滑槽内,且可滑动至第一通道或者第二格栅的出口端下方,第一底座底端套设在螺纹杆上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第一底座顶面可转动的安装有第一圆筒,第一圆筒顶面敞开且轴心线垂直于地面,底面敞开的第二圆筒可滑动的安装在第一圆筒内,第一圆筒内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圆筒内侧底面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圆筒内侧顶壁接触,第二圆筒圆周外壁上设置有传动齿,第一箱体靠近出口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在第一弹簧压缩状态下,可与传动齿啮合的齿段;
[0012]第一底座顶面还固接有若干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另一端垂直于地面,且固接有可用于固定打开状态尼龙袋的C型圈。
[0013]作为优选,所述出口门上均安装有为尼龙袋封口的锁扣组件,所述锁扣组件均包括有底面敞开的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固接在出口门内侧壁上,第一盒体内放置有若干U形铁,第一盒体下方设置有可接取U形铁的U形卡块,且所述U形卡块为左右两个半U形块拼合,所述两个半U形块接触的一端均铰接在第一平板上,且铰接端均安装有扭簧,扭簧一端与第一平板固接,另一端与半U形块固接;
[0014]所述第一平板一端可滑动的穿过出口门侧壁伸至外部,且与第一铰杆的一端铰接,出口门外壁上安装有安装座,第一铰杆的中部铰接在安装座上,第一铰杆另一端与第二平板铰接,所述第二平板另一端可滑动的穿过出口门侧壁伸至内部,且可与第一底座接触,出口门外壁上还固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一铰杆固接,且位于第一平板和安装座之间;
[0015]所述第一箱体靠近出口侧的左右内侧壁上均设置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相对设置,且可分别与两个半U形块接触。
[0016]作为优选,所述储水箱侧壁上连接有水管,水管上安装有抽水泵,水管另一端与水选流道入口端连通。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具有两种分选结构,可依次分选出混凝土和砖块、钢筋、塑料和木材,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效率,且通过水选可以让建材保湿,减少灰尘飘荡,符合国家建材物流防尘规范,最后通过打包单元可以便捷的对建材进行打包,使用方便。
[0019]2.转盘磁选单元由多个扇形电磁铁构成,破碎后的混凝土和砖块从扇形电磁铁表面滑落,钢筋则被吸附住,第一电机控制多个扇形电磁铁转动切换,吸附满钢筋后即可切换,当某个扇形电磁铁损坏,也可以通过切换其他扇形电磁铁,保证分选工作不停止,便于更换,第一电动伸缩杆伸出可顶动扇形电磁铁,避免钢筋卡住混凝土和砖块,无法掉落。
[0020]3.打包单元可在运输过程中自动将尼龙袋扭转,配合锁扣组件推动U形铁夹住扭转处,避免尼龙袋散开,机械化工作,提升效率。
[0021]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
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一。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二。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储水箱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转盘磁选单元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箱体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底座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锁扣组件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半U形块示意图。
[0031]图中:1.水选流道;2.破碎机;3.第一格栅;4.储水箱;5.第一通道;6.第二格栅;7.圆形底座;8.圆形安装架;9.扇形电磁铁;10.避让孔;11.第一电机;12.第一电动伸缩杆;13.第一箱体;14.进口门;15.出口门;16.第一滑槽;17.螺纹杆;18.第二电机;19.第一底座;20.第一圆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破碎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有水选流道(1),水选流道(1)上沿水流方向依次安装有破碎机(2)和第一格栅(3),破碎机(2)的出口端与水选流道(1)连通,第一格栅(3)的捞取末端位于水面和水选流道(1)底面之间,水选流道(1)的出口端与顶面敞开的储水箱(4)连通,储水箱(4)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盘磁选单元;所述储水箱(4)一端设置有第一通道(5),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格栅(6),第一通道(5)和第二格栅(6)的入口端均低于转盘磁选单元且与转盘磁选单元的出口端连通,第一通道(5)的出口端与金属打包单元的入口端连通,第二格栅(6)的出口端与建材打包单元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转盘磁选单元包括有圆形底座(7),圆形底座(7)固接在储水箱(4)内壁上且轴心线与地面垂直,圆形底座(7)顶面可转动的安装有圆形安装架(8),圆形安装架(8)上绕圆心均匀设置有若干扇形电磁铁(9),且所述扇形电磁铁(9)均可转动至水选流道(1)的出口端下方,扇形电磁铁(9)靠近圆形安装架(8)边缘的一端与圆形安装架(8)边缘铰接,扇形电磁铁(9)靠近圆形安装架(8)圆心的一端水平高度均高于远离圆形安装架(8)圆心的一端,圆形安装架(8)上开设有与扇形电磁铁(9)一一对应的避让孔(10),圆形底座(7)内安装有第一电机(11)和第一电动伸缩杆(12),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与圆形安装架(8)底面圆心位置固接,第一电动伸缩杆(12)的伸缩端垂直于圆形底座(7),且可穿过避让孔(10)顶动扇形电磁铁(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破碎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打包单元和建材打包单元均包括有第一箱体(13),所述第一箱体(13)顶面敞开,第一箱体(13)一侧开设有进口且安装有进口门(14),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出口且安装有出口门(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破碎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3)内底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6),第一滑槽(16)由进口侧指向出口侧,第一滑槽(16)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螺纹杆(17),且螺纹杆(17)轴心线与第一滑槽(16)平行,第一滑槽(16)内还安装有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与螺纹杆(17)固接,第一底座(19)可滑动的位于第一滑槽(16)内,且可滑动至第一通道(5)或者第二格栅(6)的出口端下方,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