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体征参数反馈的心肺复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675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体征参数反馈的心肺复苏装置,采用多参数反馈对CPR全流程进行反馈指导和监测,模型根据参数设置,作为心肺复苏的反馈指示,提供数据选择、存储、再分析等功能,对心肺复苏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临床的研究,临床可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设计不同的参数维度,计算出不同的评分,为优化CPR过程提供临床的验证。供临床的验证。供临床的验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体征参数反馈的心肺复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多体征参数反馈的心肺复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0003]胸外按压(compression,C):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100

120次/min,下压深度 5

6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放水平按压胸骨。为了尽量减少因通气而中断胸外按压,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按压

通气比率为30:2。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率。如双人或多人施救,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因为研究表明,在按压开始1~2分钟后,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就开始下降(表现为频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复位情况均不理想)。
[0004]胸外按压法于1960年提出后曾一直认为胸部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此即为“心泵机制”。但这一概念在1980年以后受到“胸泵机制”的严重挑战,后者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递至胸腔内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而静脉由于萎陷及单向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不论“心泵机制”或“胸泵机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强调持续有效胸外按压,快速有力,尽量不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0005]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人工心脏按压及机械心脏按压,结合人工呼吸或者通气,是目前心肺复苏流程中的主要方法。根据AHA指南,心肺复苏按压有具体的指标,按压深度(55mm)和按压频率(120次/分钟),这两个指标是根据大量的临床经验获得的一个相对有效的指标,它和具体被施救人员的其它身体指针无关,这种情况,就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实施个性化按压复苏。在人工按压或者机械按压过程中,也没有连续的检测手段来对复苏的效果进行监测和反馈。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复苏过程的质量就没有很好的评估,尤其是在复苏过程中,对脑部供血和脑部供氧的情况无法评价,造成即使患者被复苏了,后续也会有引起脑损伤等问题。
[0006]鉴于上述缺陷,设计一种指标合理、检测手段连续性较好的心肺复苏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指标合理、检测手段连续性较好的心肺复苏装置。装置根据参数设置,提供数据选择、存储、再分析等功能,对心肺复苏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研究。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一种基于多体征参数反馈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0010](1)呼吸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呼吸;
[0011](2)氧饱和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氧饱和度,判断是否进行通气;
[0012](3)除颤检测模块,所述除颤检测模块是基于心电的检测判断模块,用于检测除颤指证判断是否进行除颤操作;
[0013](4)颈动脉血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颈动脉血流状况判断复苏程度;
[0014](5)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颈动脉血流状况是否进行新一轮复苏。
[0015]所述除颤检测模块,是基于心电检测的一种判断模块,主要是心电信号VF/VT 检测,以及对应的心电中心频谱能量检测。
[0016]进一步的,先对复苏对象进行生命体征测定,再根据各体征参数的综合评分判断抢救方式。
[0017]进一步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8](1)对复苏对象进行按压复苏;
[0019](2)进入呼吸检测模块和氧饱和度检测模块,采用呼吸和氧饱和度检测装置检测,根据呼吸和氧饱和度检测判断是否进行通气;
[0020](3)进入除颤检测模块,根据除颤装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除颤;
[0021](4)进入颈动脉血流检测模块,根据颈动脉血流状况判断复苏程度。
[0022]进一步的,所述心肺复苏流程具体为:
[0023](1)人工按压或者机械按压心肺复苏;
[0024](2)进入呼吸检测模块和氧饱和度检测模块,颈动脉血流检测,判断按压是否有足够的血流流向大脑;
[0025](3)根据颈动脉血流调节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达到更有效的按压;
[0026](4)采用呼吸检测装置及氧饱和度装置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通气,如需要通气则暂停按压,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优选地,按压次数为 1

3次,更优选地,按压次数为2次;
[0027](5)进入除颤检测模块,采用除颤装置检测,所述除颤检测模块是基于心电的检测判断模块,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除颤指征,如满足除颤指征,则进行步骤6,如不满足,则返回步骤1;
[0028](6)进行心脏除颤;
[0029](7)检测是否有心率,如无心率,则返回步骤5,如有心率,则进行步骤8;
[0030](8)进入颈动脉血流检测模块,检测颈动脉血流状况,如体征恢复正常,则复苏成功,优选地,所述判断体征包括但不限于颈动脉血流、心电恢复、呼吸、etco2、血氧,如所有生命体征消失,救治一定时间无效,则宣告死亡。
[003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存在范围值,当达到按压范围内最大
值或最小值时停止调整,所述范围由医师根据临床个体状况进行评定。
[0032]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颈动脉血流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检测颈动脉峰值流速、血氧饱和度、呼吸率。
[0033]进一步的,所述血氧饱和度由医师根据个体体征进行评定,以高于93%为 100分,低于60%为0分,按比例计算得分值。
[0034]进一步的,所述呼吸率由医师根据个体体征进行评定,评分方式为,在CPR 按压状态,与按压频率一致为100分,按照比例计算得分值。
[0035]进一步的,所述颈动脉峰值流速以正常值为100分,按比例计算得分值;
[0036]进一步的,颈动脉血流状况CRI=A1*k1+A2*k2+A3*k3+
……
+An*k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体征参数反馈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1)呼吸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呼吸;(2)氧饱和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氧饱和度,判断是否进行通气;(3)除颤检测模块,所述除颤检测模块是基于心电的检测判断模块,用于检测除颤指证判断是否进行除颤操作;(4)颈动脉血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颈动脉血流状况判断复苏程度;(5)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颈动脉血流状况是否进行新一轮复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体征参数反馈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先对复苏对象进行生命体征测定,再根据各体征参数的综合评分判断抢救方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体征参数反馈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对复苏对象进行按压复苏;(2)进入呼吸检测模块和氧饱和度检测模块,采用呼吸和氧饱和度检测装置检测,根据呼吸和氧饱和度检测判断是否进行通气;(3)进入除颤检测模块,根据除颤装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除颤;(4)进入颈动脉血流检测模块,根据颈动脉血流状况判断复苏程度。4.如权利要求1

3所述的基于多体征参数反馈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肺复苏流程具体为:(1)人工按压或者机械按压心肺复苏;(2)进入呼吸检测模块和氧饱和度检测模块,颈动脉血流检测,判断按压是否有足够的血流流向大脑;(3)根据颈动脉血流调节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达到更有效的按压;(4)采用呼吸检测装置及氧饱和度装置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通气,如需要通气则暂停按压,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优选地,按压次数为1

3次,更优选地,按压次数为2次;(5)进入除颤检测模块,采用除颤装置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除颤指征,如满足除颤指征,则进行步骤6,如不满足,则返回步骤1;(6)进行心脏除颤;(7)检测是否有心率,如无心率,则返回步骤5,如有心率,则进行步骤8;(8)进入颈动脉血流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衍尹旻尚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圣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