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机组叶片的防振扰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659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的防振扰流装置,包括网套、牵引绳、锁紧绳和扰流条,网套包含第一网套和第二网套,第一网套套在叶片表面上,并通过牵引绳绑在风电机组轮毂外侧的扶手上,扰流条通过锁紧绳固定在第一网套上,并沿第一网套的长度方向分布,每相邻的两个扰流条呈八字形的对称结构,第二网套套在第一网套上,并将扰流条套住,即第一网套、扰流条、第二网套形成夹心结构,第二网套通过锁紧绳与扰流条固定,以使扰流条更好地贴附在叶片表面上,且第一网套、扰流条、第二网套形成的夹心结构可以给叶片提供一个非空气动力学的外表面,从而诱导穿过叶片的气流产生湍流,增大摆振方向的气动阻尼,进而有效防止叶片发生涡激振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机组叶片的防振扰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机组叶片防振的
,尤其是指一种风电机组叶片的防振扰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任何非流线型物体,在一定的恒定流速下,结构物的两侧会交替地产生脱落的旋涡,这种交替发生的旋涡会使结构物受到流向以及横向的周期性变化的脉动压力,脉动压力的频率如果和结构物的固有频率接近,就会引发结构物的周期性振动,结构物的振动反过来又会改变其尾流结构,加剧表面旋涡的脱离。这种流体

结构物之间相互偶合作用的现象称作“涡激振动”。
[0003]风电机组停机状态可分为带电状态停机和无电状态停机。当风电机组处于无电状态停机状态时,如在风电机组吊装完叶轮至机组上电并网期间、机组故障断电期间,风机叶轮无法进行偏航及对风动作,当来流风向和机舱夹角较大时,即来流风向与叶片弦长方向成较大的角度时,叶片各截面的叶元攻角较大,漩涡在叶片前缘和后缘有节奏的脱落而出现失速现象,这种状态的流动不稳定,可形成类似于冯卡门涡街的涡流结构,可使叶片受到周期性变化的气动载荷,容易导致叶片发生涡激振动。虽然叶片结构具有特殊的弹性和强度,但如果涡激振动幅度过大、时间过长,则涡激振动可能会导致叶片损伤,这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维修,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风电机组处于无电状态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且目前行业内还没有防止风电机组无电状态期间叶片发生涡激振动的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风电机组叶片的防振扰流装置,可有效防止风电机组叶片发生涡激振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电机组叶片的防振扰流装置,包括网套、牵引绳、锁紧绳和扰流条,所述网套包含第一网套和第二网套,所述第一网套套在叶片表面上,并通过牵引绳绑在风电机组轮毂外侧的扶手上,所述扰流条通过锁紧绳固定在第一网套上,并沿第一网套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每相邻的两个扰流条呈八字形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网套套在第一网套上,并将扰流条套住,即第一网套、扰流条、第二网套形成夹心结构,且所述第二网套通过锁紧绳与扰流条固定,以使扰流条更好地贴附在叶片表面上,且第一网套、扰流条、第二网套形成的夹心结构能够给叶片提供一个非空气动力学的外表面,从而诱导穿过叶片的气流产生湍流,进而有效防止叶片发生涡激振动。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网套套在叶片的最大弦长位置至叶尖位置。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网套套在叶片展向60%位置至叶尖位置。
[0008]进一步,所述扰流条与叶片弦长方向成10
°
~80
°
夹角。
[0009]进一步,所述扰流条为带有棱边的柱体,其上开有多个供锁紧绳穿过的圆形通孔。
[0010]进一步,所述扰流条的棱边长度为20mm~2000mm,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棱边长
度的1/50~1/2。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0012]1、通过在风电机组叶片表面(优选叶片展向60%位置至叶尖位置)加装本防振扰流装置,本防振扰流装置由第一网套、第二网套和扰流条组成,通过锁紧绳固定在网套上扰流条可以更好地贴附在叶片表面上,由第一网套、扰流条、第二网套形成的夹心结构可以给叶片提供一个非空气动力学的外表面,从而诱导穿过叶片的气流产生湍流,大大减少了叶片表面气流由失速引起的相关不稳定性,进而有效防止叶片发生涡激振动。
[0013]2、当风电机组处于非通电状态,叶轮处于静止状态时,本防振扰流装置可通过扰流条阻断叶片周围的涡流脱落,增大摆振方向的气动阻尼,有效抑制叶片摆振方向的振动,可避免叶片涡激振动造成叶片受损或断裂,进而规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0014]3、本防振扰流装置安装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靠,可大大减少厂内标配安装、堆场安装以及高空安装的时间,缩短叶片防振方案实施的施工周期,提高叶片生产厂商的生产效率,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中防振扰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中防振扰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中扰流条的轴视图。
[0018]图4为实施例中扰流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0]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风电机组叶片的防振扰流装置,包括网套、扰流条2、牵引绳4和锁紧绳6、7、8、9、10、11,所述网套包含第一网套1和第二网套3,所述第一网套1套在叶片表面的最大弦长位置至叶尖位置,并通过牵引绳4绑在风电机组轮毂外侧的扶手上,所述扰流条2通过锁紧绳6、7、8、9固定在第一网套1上,并沿第一网套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每相邻的两个扰流条2呈八字形的对称结构,所述扰流条2与叶片弦长方向成10
°
~80
°
(优选45
°
~60
°
)夹角,所述第二网套3套在第一网套1上,并将扰流条2套住,即第一网套1、扰流条2、第二网套3形成夹心结构,且所述第二网套3通过锁紧绳10、11与扰流条2固定,以使扰流条2更好地贴附在叶片表面上,且第一网套1、扰流条2、第二网套3形成的夹心结构可以给叶片提供一个非空气动力学的外表面,从而诱导穿过叶片的气流产生湍流,大大减少了叶片表面气流由失速引起的相关不稳定性,进而有效防止叶片发生涡激振动。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网套1套在叶片展向60%位置至叶尖位置。
[0022]优选的,所述扰流条2可为正方体、长方体或菱柱体等任意形状带有棱边的柱体(优选三菱柱体),棱边L1长度为20mm~2000mm(优选100mm~750mm)。所述扰流条2上开有多个供锁紧绳穿过的圆形通孔5,较优地,所述圆形通孔5直径为棱边L1长度的1/50~1/4(优选1/15~1~20)。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网套1、扰流条2、第二网套3、牵引绳4和锁紧绳6、7、8、9、10、11均
可由任何合适的非金属材料制成,较优地,所述第一网套1、第二网套3、牵引绳4和锁紧绳6、7、8、9、10、11由织物材料制成,所述扰流条2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等塑料制成。
[0024]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叶片的防振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套、牵引绳(4)、锁紧绳和扰流条(2),所述网套包含第一网套(1)和第二网套(3),所述第一网套(1)套在叶片表面上,并通过牵引绳(4)绑在风电机组轮毂外侧的扶手上,所述扰流条(2)通过锁紧绳固定在第一网套(1)上,并沿第一网套(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每相邻的两个扰流条(2)呈八字形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网套(3)套在第一网套(1)上,并将扰流条(2)套住,即第一网套(1)、扰流条(2)、第二网套(3)形成夹心结构,且所述第二网套(3)通过锁紧绳与扰流条(2)固定,以使扰流条(2)更好地贴附在叶片表面上,且第一网套(1)、扰流条(2)、第二网套(3)形成的夹心结构能够给叶片提供一个非空气动力学的外表面,从而诱导穿过叶片的气流产生湍流,进而有效防止叶片发生涡激振动。2.根据是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轩晴孙松峰李鹏程何学陈文光李军向
申请(专利权)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