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空气加速进入气体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96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3
一种基于空气加速进入气体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第一增压腔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管设置在第二增压腔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出气管设置在第一增压腔的出气端,所述第二出气管设置在第二增压腔的出气端,所述第一增压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增压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空气分别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进入第一增压腔和第二增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单个电机的工作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空气压缩的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空气加速进入气体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加速进入气体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空气增压装置将空气从外部送入驱动气体口内再送至增压阀芯体处,再从增压阀芯体处送往功能室,空气增压机运行中是连续不断地从外界大气中吸入空气并增压,空气加速进入气体增压阀芯体且压力集中有利于提高气体增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加速进入气体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第一增压腔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管设置在第二增压腔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出气管设置在第一增压腔的出气端,所述第二出气管设置在第二增压腔的出气端,所述第一增压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增压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穿出第一增压腔与左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穿出第二增压腔与右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均与空气增压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均与空气增压机的进气端连接。
[0004]优选的是,所述左驱动杆与右驱动杆之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左驱动杆与右驱动杆分别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一端设置在限位槽内,另一端固定设置在驱动轮的边缘。
[0005]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轮由电机驱动。
[0006]优选的是,所述左驱动杆和右驱动杆的中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左驱动杆或右驱动杆滑动配合。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08]本技术采用空气分别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进入第一增压腔和第二增压腔,所述第一活塞对第一增压腔内的气体进行增压后空气从第一出气管进入空气增压机的输出端供后续制氧等工序使用,所述第二活塞对第二增压腔内的气体进行增压后空气从第二出气管进入空气增压机的输出端供后续制氧等工序使用,两条路线对空气进行不间断的曾压能够保证空气加速进入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内,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对空气的压缩运动可通过一组电机驱动交替不间断的进行,提高了单个电机的工作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空气压缩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空气加速进入气体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1]所示附图中,第一进气管1,第二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3,第二出气管4,第一增压腔5,第二增压腔6,第一活塞7,第二活塞8,空气增压机的输出端9,空气增压机的进气端10,单向进气阀11,单向出气阀12,左驱动杆13,右驱动杆14,限位板15,限位槽16,限位轴17,驱动轮18,导向轮19,电机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4]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空气加速进入气体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包括第一进气管1、第二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4、所述第一进气管1设置在第一增压腔5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管2设置在第二增压腔6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出气管3设置在第一增压腔5的出气端,所述第二出气管4设置在第二增压腔6的出气端,所述第一增压腔5内设置有第一活塞7,所述第二增压腔6内设置有第二活塞8,所述第一活塞7与第一活塞7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8与第二活塞8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4均与空气增压机的输出端9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均与空气增压机的进气端10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上分别设置有单向进气阀11,所述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4上分别设置有单向出气阀12,所述第一活塞7杆穿出第一增压腔5与左驱动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8杆穿出第二增压腔6与右驱动杆14固定连接,所述左驱动杆13与右驱动杆14之间设置有限位板15,所述左驱动杆13与右驱动杆14分别与限位板15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5上设置有限位槽16,所述限位槽16内设置有限位轴17,所述限位轴17一端设置在限位槽16内,另一端固定设置在驱动轮18的边缘,所述左驱动杆13和右驱动杆14的中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轮19,所述导向轮19与左驱动杆13或右驱动杆14滑动配合,所述驱动轮18由电机20驱动,所述电机20控制驱动轮18转动,所述驱动轮18带动限位轴17绕着驱动轮18边缘转动,所述限位轴17转动过程带动限位板15在第一增压腔5和第二增压腔6之间往复运动动,所述限位板15向第一增压腔5侧移动时推动左驱动杆13上的第一活塞7对第一增压腔5内的空气进行增压后从第一出气管3排出,此时第二活塞8促进空气从第二进气管2进入第二增压腔6,所述限位板15向第二增压腔6侧移动时推动右驱动杆14上的第二活塞8对第二增压腔6内的空气进行增压后从第二出气管4排出,此时第一活塞7
促进空气从第一进气管1进入第一增压腔5,本技术中,空气分别通过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进入第一增压腔5和第二增压腔6,所述第一活塞7对第一增压腔5内的气体进行增压后空气从第一出气管3进入空气增压机的输出端9供后续制氧等工序使用,所述第二活塞8对第二增压腔6内的气体进行增压后空气从第二出气管4进入空气增压机的输出端9供后续制氧等工序使用,两条路线对空气进行不间断的曾压能够保证空气加速进入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内,所述单向进气阀11和单向出气阀12的设置也能够保证气流的方向,所述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的对空气的压缩运动可通过一组电机20驱动交替不间断的进行,提高了单个电机20的工作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空气压缩的效率。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空气加速进入气体压力集中的空气增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第一增压腔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管设置在第二增压腔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出气管设置在第一增压腔的出气端,所述第二出气管设置在第二增压腔的出气端,所述第一增压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增压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穿出第一增压腔与左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穿出第二增压腔与右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均与空气增压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均与空气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李季刘毅强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卓欣康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