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5920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包括尾矿库;所述尾矿库的库尾处设置有拦砂坝,所述拦砂坝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拦砂坝的远离所述尾砂库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池,所述回水池内设置有回水泵站;所述溢流口的高度能够随尾砂滩面的高度变化而调节。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拦砂坝将尾砂拦截在一侧,并在拦砂坝的另一侧设置回水池,将尾砂与回水池隔断,并在拦砂坝上设置有溢流口,便于尾矿水渗流至回水池内,使得尾矿库回水不受强风或者低温影响;溢流口的高度能随尾砂滩面的高度变化而调节,从而更好的控制溢流水位,保证回水池内水的清洁度。保证回水池内水的清洁度。保证回水池内水的清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尾矿回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矿业生产中,选矿厂通常筑坝拦截谷口或者围地筑建成尾矿库,用以堆存尾矿或矿渣,而选矿作业中需要大量水资源,为了循环利用水资源,利用尾矿库回水技术,先将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浆送入尾矿库中进行尾矿沉淀,然后将尾矿库上层水排至回水池中收集并输送至选矿厂高位水池以再次利用。
[0003]目前,尾矿库通常采用坝前放矿、库尾回水的生产运行方式。正常情况下,尾矿浆通过管道输送在坝前分散均匀放矿,粗颗粒尾砂在坝前沉积,细颗粒尾砂和尾矿水流至库尾。由于矿浆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阻碍,尾砂在入水一定距离后即停止流动,形成沉积干滩缓坡段和水下陡坡段。因此在库尾可形成具有一定面积和水深的水域,通常水深可达5m以上,从而保证尾矿水得以充分澄清,满足生产回水的使用要求。
[0004]在北方地区,风力可达到6~8级,涌浪高度可达到1.5~3.0m,强烈的涌浪将对水下尾砂造成剧烈扰动,造成水下陡坡段坍塌,水下尾砂坡度变缓直至变平。风浪裹挟尾砂不断向库尾移动,从而侵占库尾水域,挤占回水库容,造成库尾水域深度不足1m,且水中细颗粒尾砂悬浮物含量较多,水质无法满足选矿厂正常生产要求。并且,冬季时水面冻深可达到0.5~1.0m,导致库内将无水可用,直接影响到选矿厂生产用水需求。
[0005]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强、能够应用于强风冰冻地区的矿山尾矿库库内回水的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通过设置拦砂坝将尾砂拦截在一侧,并在拦砂坝的另一侧设置回水池,将尾砂与回水池隔断,并在拦砂坝上设置有溢流口,便于尾矿水渗流至回水池内,使得尾矿库回水不受强风或者低温影响;溢流口的高度能随尾砂滩面的高度变化而调节,从而更好的控制溢流水位,保证回水池内水的清洁度。
[0007]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包括尾矿库;所述尾矿库的库尾处设置有拦砂坝,所述拦砂坝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拦砂坝的远离所述尾矿库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池,所述回水池内设置有回水泵站;所述溢流口的高度能够随尾砂滩面的高度变化而调节。
[0009]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拦砂坝顶部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上端面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立柱;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层层设置有若干叠梁板,所述若干叠梁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的上端面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叠梁板与所述立柱以及框架结构之间形成溢流至所述回水池内的过流通道。
[0011]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材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拦砂坝为碾压土坝或碾压堆石坝。
[0013]进一步的,所述碾压堆石坝内设置有反滤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回水池的顶端面的高度低于地表水平面的高度,并呈上宽下窄的圆台状结构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回水池的内周侧上铺设有防渗膜。
[0016]进一步的,所述回水泵站为桥墩式回水结构,并包括与岸坡通过栈桥连接的泵房、设置于所述回水池内的潜水泵、以及与所述潜水泵连接的回水管道。
[0017]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道埋地敷设,并位于所在地的冰冻线以下。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的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通过在尾矿库的库尾处设置拦砂坝,以将尾砂拦截在一侧,并在拦砂坝的另一侧设置回水池,在拦砂坝上设置有溢流口,便于尾矿水渗流至回水池内。从而将尾砂与回水池隔断,实现砂水自动分离,并保证尾砂区基本为干滩区,不受风浪的影响;同时,回水池的池内水深可控,并不小于3~5m,保证冬季冰冻期也可实现冰下回水,从而使得尾矿库回水不受强风或者低温影响,使用年限长,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尾矿库库内回水的需要,节省尾矿库的占地面积,经济效益显著。
[0020]2.本技术的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通过将溢流口设置成叠梁板堆叠的结构,使得溢流口的高度能够根据随尾砂滩面的高度变化而调节,从而更好的控制溢流水位,使得水砂分离效果好,生产回水的保证率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溢流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叠梁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10、尾矿库;120、拦砂坝;130、溢流口;131、框架结构;132、立柱;133、叠梁板;140、回水池;150、回水泵站。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7]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8]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至2所示,一种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包括尾矿库110。尾矿库110的库尾处设置有拦砂坝120,拦砂坝120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130,拦砂坝120的远离尾矿库110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池140,从而将尾矿水与尾砂隔断。此外,拦砂坝120的两侧呈坡状结构设置,一侧挡砂,防止尾砂在风浪作用下继续向库尾推移,使得尾砂沉积在尾矿库110与拦砂坝120之间的区域;另一侧用于蓄水,使得尾矿水从溢流口130渗流至回水池140,并充分自净。回水池140内设置有回水泵站150,回水泵站150将自净后的尾矿水输送至矿厂进行回收利用。
[0031]如此设置,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简单、占地,面积小,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前景。通过在尾矿库110的库尾处设置拦砂坝120,以将尾砂拦截在一侧,并在拦砂坝120的另一侧设置回水池140,在拦砂坝120上设置有溢流口130,便于尾矿水渗流至回水池140内。从而将尾砂与回水池140隔断,实现砂水自动分离,并保证尾砂区基本为干滩区,不受风浪的影响。同时,回水池140的池内水深可控,并不小于3~5m,保证冬季冰冻期也可实现冰下回水,从而使得尾矿库110回水不受强风或者低温影响,使用年限长,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尾矿库110库内回水的需要,节省尾矿库110的占地面积,经济效益显著。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拦砂坝120为碾压土坝或者碾压堆石坝。
[0033]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包括尾矿库(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矿库(110)的库尾处设置有拦砂坝(120),所述拦砂坝(120)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130),所述拦砂坝(120)的远离所述尾矿库(110)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池(140),所述回水池(140)内设置有回水泵站(150);所述溢流口(130)的高度能够随尾砂滩面的高度变化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30)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拦砂坝(120)顶部的框架结构(131),所述框架结构(131)的上端面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立柱(132);两个所述立柱(132)之间层层设置有若干叠梁板(133),所述若干叠梁板(133)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131)的上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矿库库内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叠梁板(133)与所述立柱(132)以及框架结构(131)之间形成溢流至所述回水池(140)内的过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新洲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