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81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由上盖和带有进出螺纹接头的双流道主阀体两部分焊接成一体结构,双流道为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进口流道的入口处通入气体,气体从出口流道的出口处排出,入口处和出口处的流道外壁均设有螺纹,分别构成进口螺纹接头和出口螺纹接头;进口流道的内部设置有轻体密封钢球和密封O型圈,以实现气体只进行单向流动,回流密封严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流道设计,利用钢球或球头密封芯与O型圈形成自紧时密封,密封压力低,并且回流压力越大,密封越可靠,另外该单向阀也可作为设备的破真空阀使用,设备内出现微真空,阀门即可动作,消除真空。消除真空。消除真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

技术介绍

[0002]单向阀,顾名思义流体只能沿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回流,通常用在流体管道中,防止流体回流或设备内出现真空。
[0003]常见单向阀是单一流道,加工精度要求高,用在气体管路中,经常因为加工精度不够而对回流密封不好,存在回流泄漏情况,特别用在低压或不洁净的气体时,泄漏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本技术主要采用双流道设计,利用钢球或球头密封芯与O型圈形成自紧时密封,密封压力低,并且回流压力越大,密封越可靠,另外本技术单向阀也可作为设备的破真空阀使用,设备内出现微真空,阀门即可动作,消除真空。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6]一种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由上盖和带有进出螺纹接头的双流道主阀体两部分焊接成一体结构,所述双流道为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进口流道的入口处通入气体,气体从所述出口流道的出口处排出,所述入口处和所述出口处的流道外壁均设有螺纹,分别构成进口螺纹接头和出口螺纹接头;所述进口流道的内部设置有轻体密封钢球和密封O型圈,以实现气体只进行单向流动,回流密封严格;
[0007]进气时,钢球被气流吹起,允许气体经进口流道通过出口流道;当停止进气时,钢球回落到O型圈上,钢球被设备内的有压气体压紧在O型圈上实现密封,且内压越大,密封越好。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进口流道为L型结构,由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构成,所述第一流道一端为气体入口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流道的内部为阶梯状内腔,在其阶梯连接处沿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入所述O型圈,所述钢球置于所述第二流道内并在所述O型圈上方进行移动;
[0009]所述上盖设有与第二流道相连通的第三流道,所述钢球被气流吹起后移动至所述第三流道内,允许气体经所述第二流道进入所述出口流道。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出口流道为L型结构,由相连通的第四流道和第五流道构成,所述第四流道的一端与所述进口流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流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流道的另一端为气体排出端或有压气体入口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或所述主阀体上设有第六流道,所述第六流道的一侧与所述进口流道相连通,另一侧与所述出口流道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中轴线垂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流道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五流道的中轴线垂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出口流道侧存在0.1MPa以上时,即可阻止气体回流,实现密封。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在安装时竖直向上设置,其倾斜度不大于30
°
角。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和所述主阀体之间采用采用氩弧焊焊接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钢球还可为球头密封芯,与所述O型圈形成自紧时密封。
[0018]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技术提供的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采用双流道设计,利用钢球或球头密封芯与O型圈形成自紧时密封,密封压力低,并且回流压力越大,密封越可靠,从而克服了常规单向阀加工精度要求高,容易发生回流泄漏问题;另外该单向阀也可作为设备的破真空阀使用,设备内出现微真空,阀门即可动作,消除真空,即在功能上具有破真空阀作用,当设备内出现真空时,外界大气可通过阀门进入设备内,消除设备内真空。
[0020]2、本技术提供的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常态下,主阀体上进口与出口为螺纹接头,阀体上盖与双流道主阀体之间采用氩弧焊焊接,满足阀体承压能力。在主阀体的进气流道上设置轻体密封钢球和O型圈,可实现自紧型高密封,杜绝设备内气体在压力低时,出现回流泄漏;由于钢球直径小,重量轻,设备内只要存在微真空,钢球与O型圈即可脱离接触,外界气体进入设备内,消除设备内真空。
[0021]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蒸汽系统或其他防止出现真空的设备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上盖;2、主阀体;3、焊接处;4、钢球;5、O型圈;6、进口流道;7、出口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常用的单向阀结构较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容易出现回流泄漏,特别气体不干净时,泄漏严重。
[0027]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为一种用于确保气体介质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回流的单向阀结构设计与制造,同时该单向阀也可消除设备内真空,用于蒸汽系统或其他防止出现真空的设备上。
[0028]所述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包括上盖1、带进出螺纹接头的双流道主阀体2、密封钢
球4及密封O型圈5。双流道为进口流道6和出口流道7,进口流道6的入口处通入气体,气体从出口流道7的出口处排出,入口处和出口处的流道外壁均设有螺纹,分别构成进口螺纹接头和出口螺纹接头;进口流道6的内部设置有轻体密封钢球4和密封O型圈5,以实现气体只能单向流动,回流密封严格。
[0029]常态下,上盖1与主阀体2之间采用氩弧焊焊接,钢球4与O型圈5在主阀体2的进口流道6中。进气时,钢球4被气流吹起,允许气体经进口流道6通过出口流道7;当停止进气时,钢球4回落到O型圈5上,钢球4被设备内的有压气体压紧在O型圈5上实现密封,且内压越大,密封越好。具体地,当出口流道7侧的压力大于进口侧压力,钢球4压紧在O型圈5上实现自紧密封,密封可靠性高,无回流泄漏。当进口侧压力大于出口侧压力时,允许气体从进口流道6进入,钢球升起,气体从阀体中通过;同样用当作为破真空阀使用时,在设备内出现真空,密封钢球4升起,允许外界大气进入设备内。
[0030]上盖1与双流道主阀体2,大多为不锈钢钢棒机加工而成,密封钢球4可根据流道直径在市场上购买不锈钢钢球,O型圈5可根据流道密封尺寸、工作温度和腐蚀情况,在市场购买或订制满足要求的橡胶类O型圈。
[0031]上盖1在安装时必须竖直向上设置,其倾斜度不大于30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其特征在于,由上盖(1)和带有进出螺纹接头的双流道主阀体(2)两部分焊接成一体结构,所述双流道为进口流道(6)和出口流道(7),所述进口流道(6)的入口处通入气体,气体从所述出口流道(7)的出口处排出,所述入口处和所述出口处的流道外壁均设有螺纹,分别构成进口螺纹接头和出口螺纹接头;所述进口流道(6)的内部设置有轻体密封钢球(4)和密封O型圈(5),以实现气体只进行单向流动,回流密封严格;进气时,钢球(4)被气流吹起,允许气体经进口流道(6)通过出口流道(7);当停止进气时,钢球(4)回落到O型圈(5)上,钢球(4)被设备内的有压气体压紧在O型圈(5)上实现密封,且内压越大,密封越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用高密封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流道(6)为L型结构,由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构成,所述第一流道一端为气体入口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流道的内部为阶梯状内腔,在其阶梯连接处沿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入所述O型圈(5),所述钢球(4)置于所述第二流道内并在所述O型圈(5)上方进行移动;所述上盖(1)设有与第二流道相连通的第三流道,所述钢球(4)被气流吹起后移动至所述第三流道内,允许气体经所述第二流道进入所述出口流道(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岳才胜郭宣池唐文华姜一昌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度达理工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