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760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体,所述电容器壳体设有扶手槽,所述扶手槽设置于电容器壳体的两端,所述电容器壳体内的一端设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片均匀排列,所述扶手槽上设有连通电容器壳体内与外界的散热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热能更加快速并有效的顺着散热槽来散热。有效的顺着散热槽来散热。有效的顺着散热槽来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电容器集成了现代测控,电力电子,网络通讯,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容器等先进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落后的控制器技术和落后的机械式接触器或机电一体化开关作为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技术;现有的一体式智能电容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使用过程中,智能电容器装卸不易,电容器本身拿取较麻烦,装置的散热性能不高,给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体式智能电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快方便拿取的智能电容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容器,其特征是:包括电容器壳体,所述电容器壳体设有扶手槽,所述扶手槽设置于电容器壳体的两端,所述电容器壳体内的一端设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片均匀排列,所述扶手槽上设有连通电容器壳体内与外界的散热槽。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手槽的设置能够方便在移动电容器的时候直接从扶手的两端将电容器抬起来,电容器内散热片能够对电容器壳体内的热量进行大量的散热,同时与风扇配合将大量的热量从两端的散热槽排出壳体内,热能更加快速并有效的顺着散热槽散热。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形成有散热腔,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散热腔内,所述的散热片均朝向风扇,所述风扇的另一端朝向散热槽。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散热腔下端的降温腔,所述降温腔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包括水和乙醇。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底部的冷却能够与散热片和风扇配合将电容器壳体内的热量散出,并且在风扇工作的时候由于风扇正对扶手槽上散热槽,能够与散热片相互配合将大量的热量直接从中排出刀外界的空气之中。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容器壳体的两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固定电容器壳体的卡槽,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固定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固定座与电容器壳体的连接。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固定于电容器壳体上端,所述电容器壳体延伸出固定边,所述固定边上凹陷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朝向盖体的一面设有置有缓冲密封圈,所述盖体上设有嵌设进密封圈并使密封圈发生向外扩张的扩张部,所述盖体与所述电容器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张部的两端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缓冲密封圈
的一端设有固定端。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张部上覆盖有橡胶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盖设于电容器壳体时,扩张部嵌设进缓冲密封圈,对柔性的密封圈施加向外扩张的作用力,使盖体与箱体之间能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还能够防止两者之间因为碰撞而出现损坏的情况,通过橡胶层接触密封圈,能进一步减少两者之间产生的间隙,从而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提升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7]图3为A部的放大图;
[0018]图4为B部放大图
[0019]图5为固定座的立体图。
[0020]图中:1、电容器壳体;2、扶手槽;21、散热槽;3、散热片;31、风扇;4、散热腔;5、固定座;51、卡槽;52、固定孔;6、盖体;61、固定边;62、固定槽;63、缓冲密封圈;7、扩张部;71、引导斜面;72、固定端;73、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2]一种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体1,电容器壳体1设有扶手槽2,扶手槽2设置于电容器壳体1的两端,电容器壳体1内的一端设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片3和风扇31,散热片3均匀排列,扶手槽2上设有连通电容器壳体1内与外界的散热槽21。
[0023]壳体内的一端形成有散热腔4,散热组件设置于散热腔4内,的散热片3均朝向风扇31,风扇31的另一端朝向散热槽21。扶手槽2的数量为二,设置在电容器壳体1的两端便于移动电容器且散热槽21设置于其中一个的扶手槽2上,另一个扶手槽2上不设置有散热的槽。
[0024]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散热腔4下端的降温腔,降温腔内设置有冷却液,冷却液包括水和乙醇。
[0025]电容器壳体1的两端设有固定座5,固定座5上设有固定电容器壳体1的卡槽51,固定座5上还设有固定孔52。
[0026]包括盖体6,盖体6固定于电容器壳体1上端,电容器壳体1延伸出固定边61,固定边61上凹陷有固定槽62,固定槽62内朝向盖体6的一面设有置有缓冲密封圈63,盖体6上设有嵌设进密封圈并使密封圈发生向外扩张的扩张部7,扩张部7呈现为梯形扩张部7的两端为引导斜面71,方便盖体6和电容器壳体1之间安装时的定位同时盖体6与电容器壳体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螺栓传统固定端72将盖体6和电容器壳体1两者间相互密封且固定。扩张部7的两端设置有引导斜面71,缓冲密封圈63的一端设有固定端72。扩张部7上覆盖有橡胶层73。
[002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容器,其特征是:包括电容器壳体(1),所述电容器壳体(1)设有扶手槽(2),所述扶手槽(2)设置于电容器壳体(1)的两端,所述电容器壳体(1)内的一端设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片(3)和风扇(31),所述散热片(3)均匀排列,所述扶手槽(2)上设有连通电容器壳体(1)内与外界的散热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形成有散热腔(4),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散热腔(4)内,所述的散热片(3)均朝向风扇(31),所述风扇(31)的另一端朝向散热槽(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壳体(1)的两端设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上设有固定电容器壳体(1)的卡槽(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忠炼瞿长征周忠化王树昱瞿新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九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