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57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15
一种散热模块包含导热板及热管。导热板包含板体、第一上凸部、第二上凸部、第一下凸部与第二下凸部。板体具有贯穿沟槽。贯穿沟槽贯穿板体,在板体上定义出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第一上凸部位于板体的一面及第一内壁上。第二上凸部位于板体的这面及第二内壁上,且伸向第一上凸部。第一下凸部位于板体的第一内壁上,且伸向第二内壁。第二下凸部位于板体的第二内壁上,且伸向该第一下凸部。热管位于贯穿沟槽内,且受第一上凸部、第二上凸部、第一下凸部与第二下凸部所共同固持。通过以上架构,散热模块能够增加导热板的整体高度,有助埋入更粗的热管,从而增加热管效能而提升导热板的热传导效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


[0001]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能够固持热管的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散热模块通过循环冷却水与外部环境实现热交换,以满足排出废热且冷却循环的目的。
[0003]然而,若散热模块内冷却水的质量低于特定标准,可能滋生细菌或是污垢,并且若系统的管路内产生结垢和腐蚀的现象时,长久下来不仅可能造成管路堵塞与增加流阻,损害散热模块的寿命,更可能降低其冷却性能及提高维护成本。
[0004]由此可见,上述技术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良。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不便与缺陷,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也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用以解决以上先前技术所提到的困难。
[000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含导热板及热管。导热板包含板体、至少一第一上凸部、至少一第二上凸部、至少一第一下凸部与至少一第二下凸部。板体具有第一面、第二面及贯穿沟槽。第一面与第二面彼此相对。贯穿沟槽贯穿板体,分别邻接第一面与第二面。贯穿沟槽在板体上定义出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彼此相对且皆沿延伸方向延伸。第一上凸部位于板体的第一面及第一内壁上。第二上凸部位于板体的第一面及第二内壁上,且伸向第一上凸部。第一下凸部位于板体的第一内壁上,且伸向第二内壁。第二下凸部位于板体的第二内壁上,且伸向第一下凸部。热管位于贯穿沟槽内,且受第一上凸部、第二上凸部、第一下凸部与第二下凸部所共同固持。
[0007]依据本技术一或复数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模块中,第一上凸部包含第一突起部及第一凸牙。第一突起部凸出于板体的第一面上。第一凸牙连接第一突起部的一侧以及板体的第一内壁,且朝向第二上凸部的方向延伸。第一凸牙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直接触压热管的上侧表面。
[0008]依据本技术一或复数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模块中,第二上凸部包含第二突起部及第二凸牙。第二突起部凸出于板体的第一面上。第二凸牙位于第二突起部的一侧以及板体的第二内壁上,且朝向第二上凸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凸牙具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直接触压热管的上侧表面。第二斜面的第二倾斜方向与第一斜面的第一倾斜方向彼此相交。
[0009]依据本技术一或复数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模块中,板体包含第一冲压槽与第二冲压槽。第一冲压槽凹设于板体的第二面,且连接第一凸牙的第一斜面。第二冲压槽凹设于板体的第二面,且连接第二凸牙的第二斜面。
[0010]依据本技术一或复数个实施例,上述的散热模块中,第一下凸部具有第三斜面,第三斜面直接触压热管的下侧表面。第二下凸部具有第四斜面,第四斜面直接触压热管的下侧表面。第一斜面的第一倾斜方向与第三斜面的第三倾斜方向彼此相交,第三斜面的第三倾斜方向与第四斜面的第四倾斜方向彼此相交。
[0011]依据本技术一或复数个实施例,上述的散热模块中,第一突起部包含第一顶面与至少一第一侧面。第一顶面邻接第一侧面及第一凸牙,且第一侧面邻接板体的第一面。第二突起部包含第二顶面与至少一第二侧面。第二顶面邻接第二侧面及第二凸牙,且第二侧面邻接板体的第一面。
[0012]依据本技术一或复数个实施例,上述的散热模块中,第一突起部的第一顶面与第一凸牙的第一顶部彼此共面,第二突起部的第二顶面与第二凸牙的第二顶部彼此共面。第一下凸部的第一底部、第二下凸部的第二底部与板体的第二面彼此共面。
[0013]依据本技术一或复数个实施例,上述的散热模块中,第一上凸部、第二上凸部、第一下凸部与第二下凸部的数量分别为复数个,这些第一上凸部与这些第一下凸部沿上述延伸方向彼此交错地排列于第一内壁上。这些第二上凸部与这些第二下凸部沿上述延伸方向彼此交错地排列于第二内壁上。热管受到这些第一上凸部、这些第二上凸部、这些第一下凸部与这些第二下凸部所直接夹持。
[0014]依据本技术一或复数个实施例,上述的散热模块中,热管的导热性大于导热板的导热性。
[0015]依据本技术一或复数个实施例,上述的散热模块中,热管为中空结构,且热管的横切面为中空扁形。
[0016]如此,通过以上各实施例的所述架构,本技术能够增加导热板的整体高度,有助埋入更粗的热管,从而增加热管效能而提升导热板的热传导效能。
[0017]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技术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0018]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
[0020]图2为图1的散热模块的分解图;
[0021]图3为图1的散热模块沿线段AA所制成的剖面图;
[0022]图4为图2的散热模块沿线段BB所制成的剖面图;
[0023]图5为图2的散热模块的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为图2的散热模块沿线段CC所制成的剖面图;以及
[0025]图7为图1的散热模块处于反面姿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复数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也就是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在普遍常用的字典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的内容中应被解读为与本技术相关领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涵。
[002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散热模块10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散热模块10沿线段AA所制成的剖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10包含导热板100及热管200。导热板100包含板体110、多个第一上凸部130、多个第二上凸部140、多个第一下凸部150与多个第二下凸部160。板体11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板体110更具有贯穿沟槽120。在本实施例中,贯穿沟槽120为直线状,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贯穿沟槽120贯穿板体110,分别邻接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贯穿沟槽120在板体110上定义出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壁121及第二内壁122,换句话说,第一内壁121及第二内壁122分别面向贯穿沟槽120。第一内壁121及第二内壁122皆沿延伸方向(如X轴)延伸。所述延伸方向(如X轴)与贯穿沟槽120的长轴方向(如X轴)彼此平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板,包含:板体,具有第一面、第二面及贯穿沟槽,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彼此相对,该贯穿沟槽贯穿该板体,分别邻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其中该贯穿沟槽在该板体上定义出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内壁彼此相对且皆沿延伸方向延伸;至少一第一上凸部,位于该板体的该第一面及该第一内壁上;至少一第二上凸部,位于该板体的该第一面及该第二内壁上,且伸向该第一上凸部;至少一第一下凸部,位于该板体的该第一内壁上,且伸向该第二内壁;以及至少一第二下凸部,位于该板体的该第二内壁上,且伸向该第一下凸部;以及热管,位于该贯穿沟槽内,且受该第一上凸部、该第二上凸部、该第一下凸部与该第二下凸部所共同固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凸部包含:第一突起部,凸出于该板体的该第一面上;以及第一凸牙,连接该第一突起部的一侧以及该板体的该第一内壁,且朝向该第二上凸部的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凸牙具有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直接触压该热管的上侧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上凸部包含:第二突起部,凸出于该板体的该第一面上;以及第二凸牙,位于该第二突起部的一侧以及该板体的该第二内壁上,且朝向该第二上凸部的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二凸牙具有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直接触压该热管的该上侧表面,其中该第二斜面的第二倾斜方向与该第一斜面的第一倾斜方向彼此相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板体包含至少一第一冲压槽与至少一第二冲压槽,该第一冲压槽凹设于该板体的该第二面,且连接该第一凸牙的该第一斜面,该第二冲压槽凹设于该板体的该第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春林赖奕铨
申请(专利权)人:维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