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519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热交换腔、热风入口、热风出口、冷风入口和出风口,热风入口与外设的热风炉相连通,热交换腔与热风入口以及热风出口相连通,热交换腔内设置有多个加热管,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冷风入口和出风口相连通,热交换腔内还设置有通道分隔板,通道分隔板设置有多个,多个通道分隔板将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多个气流通道依次首尾相连,位于热交换腔其中一端的气流通道与热风入口相连通、位于热交换腔另一端的气流通道与热风出口相连通。将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能有效增加热风的移动路径的长度,提高热风与加热管之间的接触时间,使热风能与加热管进行充分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了换热效率。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生产设备
,特别是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用于陶瓷生产线中,部分设备会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对于生产段的余热进行重新利用,以减少能量的耗散,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现有的陶瓷生产线中的热交换装置通常为高温气体通过直线铜管,与在另一直线铜管中的较冷的气流进行换热,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热交换腔、热风入口、热风出口、冷风入口和出风口,所述热风入口与外设的热风炉相连通,所述热风入口以及所述热风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腔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热交换腔与所述热风入口以及所述热风出口相连通,所述热交换腔内设置有多个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冷风入口和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热交换腔内还设置有通道分隔板,所述通道分隔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道分隔板将所述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多个所述气流通道依次首尾相连,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其中一端的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热风入口相连通、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另一端的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热风出口相连通,所述壳体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围设成保温腔,所述热交换腔设置于所述保温腔内。
[0006]通过上述方案,热风炉中产生的热风经热风入口流入至热交换腔,热风从热风入口流经多个气流通道至热风出口,较冷的空气从冷风入口流入,流经加热管后从出风口流出。在热风流经气流通道时,热风对加热管进行加热,从而对加热管中的较冷的气流进行加热。将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能有效增加热风的移动路径的长度,提高热风与加热管之间的接触时间,使热风能与加热管进行充分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隔热层能减少热量辐散到外界环境,减少外界的温度上升量,减少热交换装置的能量耗散。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层包括棉毯。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通道分隔板相互平行并且间隔交错设置,多个所述通道分隔板使多个所述气流通道整体连接形成蛇形通道。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风出口处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进气端与所述热交换腔相连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加热管矩形阵列分布。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能有效增加热风的移动路径的长度,提高热风与加热管之间的接触时间,使热风能与加热管进行充分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
[0012]本技术用于陶瓷生产设备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0、壳体;200、热交换腔;210、加热管;300、热风入口;400、热风出口;410、轴流风机;500、冷风入口;600、出风口;700、隔热层;800、通道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8]参照图1和图2,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设置有热交换腔200、热风入口300、热风出口400、冷风入口500和出风口600。壳体100设置有隔热层700,隔热层700包括棉毯,棉毯围设成保温腔,热交换腔200设置于保温腔内。热风入口300与外设的热风炉相连通,热风入口300以及热风出口400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腔200相对设置的两端,热交换腔200与热风入口300以及热风出口400相连通。热风出口400处设置有轴流风机410,轴流风机410的进气端与热交换腔200相连通。热交换腔200内设置有多个加热管210,多个加热管210矩形阵列分布。加热管210的两端分别与冷风入口500和出风口600相连通,热交换腔200内还设置有通道分隔板800,通道分隔板800设置有多个,多个通道分隔板800相互平行并且间隔交错设置多个通道分隔板800将热交换腔200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多个气流通道依次首尾相连,位于热交换腔200其中一端的气流通道与热风入口300相连通、位于热交换腔200另一端的气流通道与热风出口400相连通,多个通道分隔板800使多个气流通道整体连接形成蛇形通道(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通道分隔板800可不相互平行,并且多个通道分隔板800可将热交换腔200分隔成多个迷宫状排布的气流通道)。
[0019]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设置有热交换腔(200)、热风入口(300)、热风出口(400)、冷风入口(500)和出风口(600),所述热风入口(300)与外设的热风炉相连通,所述热风入口(300)以及所述热风出口(400)分别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腔(200)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热交换腔(200)与所述热风入口(300)以及所述热风出口(400)相连通,所述热交换腔(200)内设置有多个加热管(210),所述加热管(210)的两端分别与冷风入口(500)和出风口(600)相连通,所述热交换腔(200)内还设置有通道分隔板(800),所述通道分隔板(80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道分隔板(800)将所述热交换腔(200)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多个所述气流通道依次首尾相连,位于所述热交换腔(200)其中一端的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新冯良才何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中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