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079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其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位于上、下连接板之间的竖向隔震组件,竖向隔震组件包括竖向隔震限位筒,竖向隔震限位筒下端部螺装于下连接板上表面,竖向隔震限位筒开设限位筒容置腔、限位筒顶部通孔,限位筒容置腔内嵌装竖向隔震块、加劲钢板,加劲钢板包括钢板主体、钢板凸出部,钢板凸出部从下往上穿过限位筒顶部通孔,钢板凸出部上表面装设间隔板;竖向隔震限位筒外围套装环形套箍、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上端部与环形套箍抵接,螺旋弹簧下端部与下连接板抵接;环形套箍与上连接板之间装设水平隔震块。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隔震效果好的优点,且能够同时实现竖向、水平隔震。水平隔震。水平隔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隔震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一种突发性且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为了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普遍采用隔震支座的方式来实现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连接;对于隔震支座而言,其能够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并减少地震能量对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输入。
[0003]然而,对于现有的隔震支座而言,其仅仅具有竖向隔震功能,对于水平地震时,现有的隔震支座很难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该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结构设计新颖、隔震效果好,且能够同时实现竖向、水平隔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包括有上连接板、位于上连接板下端侧且与上连接板间隔布置的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装设有竖向隔震组件;
[0007]竖向隔震组件包括有呈圆筒形状的竖向隔震限位筒,竖向隔震限位筒的下端部螺装紧固于下连接板的上表面,竖向隔震限位筒的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限位筒容置腔,竖向隔震限位筒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与限位筒容置腔连通的限位筒顶部通孔;限位筒容置腔内嵌装有竖向隔震块、位于竖向隔震块上端侧的加劲钢板,加劲钢板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钢板主体、设置于钢板主体上表面中间位置且朝上凸出延伸的钢板凸出部,钢板主体与钢板凸出部为一体结构,加劲钢板的钢板凸出部从下往上穿过限位筒顶部通孔且钢板凸出部的上端部延伸至竖向隔震限位筒上表面的上端侧,钢板凸出部的上表面装设有间隔板,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与间隔板的上表面触接;竖向隔震块包括有若干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钢板,相邻的两个第一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层,竖向隔震块、竖向隔震限位筒、加劲钢板经整体硫化处理后形成一整体结构;
[0008]竖向隔震限位筒的外围套装有呈圆环形状的环形套箍、位于环形套箍下端侧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上端部与环形套箍抵接,螺旋弹簧的下端部与下连接板的上表面抵接;环形套箍与上连接板之间装设有环绕于竖向隔震限位筒外围的水平隔震块。
[0009]其中,所述水平隔震块包括有若干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二钢板,相邻的两个第二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层,水平隔震块、所述上连接板、所述环形套箍经整体硫化处理后形成一整体结构。
[0010]其中,所述环形套箍包括有呈圆环形状且竖向延伸的套箍竖向部,套箍竖向部的上端边缘部设置有朝外水平凸出延伸且呈圆环形装的套箍水平部,套箍竖向部与套箍水平
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水平隔震块设置于套箍水平部与所述上连接板之间,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部与套箍水平部下表面抵接。
[0011]其中,所述竖向隔震限位筒的侧壁包括有呈竖向延伸的限位筒竖向部、设置于限位筒竖向部上端部且呈圆锥形状的限位筒锥形部,限位筒锥形部的外径值从下至上逐渐变小。
[0012]其中,所述限位筒竖向部与所述套箍竖向部间隔布置,限位筒竖向部与套箍竖向部之间装设有粘弹性材料组件。
[0013]其中,所述粘弹性材料组件包括有分别呈圆环形状且分别竖向延伸的内侧过渡钢板、外侧过渡钢板,内侧过渡钢板位于外侧过渡钢板的内侧且内侧过渡钢板与外侧过渡钢板间隔布置,内侧过渡钢板安装于所述限位筒竖向部,外侧过渡钢板安装于所述套箍竖向部;
[0014]内侧过渡钢板与外侧过渡钢板之间设置有粘弹性材料层,粘弹性材料层分别与内侧过渡钢板的外圆周面、外侧过渡钢板的内圆周面粘接。
[0015]其中,所述套箍竖向部的内圆周面对应所述外侧过渡钢板开设有沿着套箍竖向部内圆周面环形延伸的套箍凹槽,套箍凹槽的高度值与外侧过渡钢板的高度值相等,外侧过渡钢板嵌入至套箍竖向部的套箍凹槽内。
[0016]其中,所述外侧过渡钢板通过胶水粘接固定于所述套箍竖向部的套箍凹槽内。
[0017]其中,所述内侧过渡钢板通过锁紧螺丝螺装紧固于所述限位筒竖向部的外圆周面;
[0018]内侧过渡钢板的下端部对应锁紧螺丝开设有位于所述粘弹性材料层下方且呈长方形形状的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竖向延伸,锁紧螺丝插入至内侧过渡钢板的长方形通孔内;
[0019]限位筒竖向部的外圆周面对应锁紧螺丝开设有限位筒螺纹孔,锁紧螺丝旋紧于限位筒竖向部的限位筒螺纹孔内。
[0020]其中,所述间隔板为聚四氟乙烯板,间隔板采用螺接或者粘接方式安装于所述钢板凸出部的上表面。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其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位于上、下连接板之间的竖向隔震组件,竖向隔震组件包括竖向隔震限位筒,竖向隔震限位筒下端部螺装于下连接板上表面,竖向隔震限位筒开设限位筒容置腔、限位筒顶部通孔,限位筒容置腔内嵌装竖向隔震块、加劲钢板,加劲钢板包括钢板主体、钢板凸出部,钢板凸出部从下往上穿过限位筒顶部通孔,钢板凸出部上表面装设间隔板;竖向隔震块包括有若干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钢板,相邻的两个第一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层,竖向隔震块、竖向隔震限位筒、加劲钢板经整体硫化处理后形成一整体结构;竖向隔震限位筒外围套装环形套箍、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上端部与环形套箍抵接,螺旋弹簧下端部与下连接板上表面抵接;环形套箍与上连接板之间装设有环绕于竖向隔震限位筒外围的水平隔震块。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隔震效果好的优点,且能够同时实现竖向、水平隔震。
附图说明
[0022]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于发生地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锁紧螺丝的安装示意图。
[0027]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
[0028]1——上连接板
ꢀꢀꢀꢀꢀꢀꢀꢀꢀ
2——下连接板
[0029]3——竖向隔震组件
ꢀꢀꢀꢀꢀ
31——竖向隔震限位筒
[0030]311——限位筒容置腔
ꢀꢀꢀ
312——限位筒顶部通孔
[0031]313——限位筒竖向部
ꢀꢀꢀ
3131——限位筒螺纹孔
[0032]314——限位筒锥形部
ꢀꢀꢀ
32——竖向隔震块
[0033]321——第一钢板
ꢀꢀꢀꢀꢀꢀꢀ
322——第一橡胶层
[0034]33——加劲钢板
ꢀꢀꢀꢀꢀꢀꢀꢀ
331——钢板主体
[0035]332——钢板凸出部
ꢀꢀꢀꢀꢀ
34——间隔板
[0036]4——环形套箍...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连接板(1)、位于上连接板(1)下端侧且与上连接板(1)间隔布置的下连接板(2),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之间装设有竖向隔震组件(3);竖向隔震组件(3)包括有呈圆筒形状的竖向隔震限位筒(31),竖向隔震限位筒(31)的下端部螺装紧固于下连接板(2)的上表面,竖向隔震限位筒(31)的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限位筒容置腔(311),竖向隔震限位筒(3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与限位筒容置腔(311)连通的限位筒顶部通孔(312);限位筒容置腔(311)内嵌装有竖向隔震块(32)、位于竖向隔震块(32)上端侧的加劲钢板(33),加劲钢板(33)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钢板主体(331)、设置于钢板主体(331)上表面中间位置且朝上凸出延伸的钢板凸出部(332),钢板主体(331)与钢板凸出部(332)为一体结构,加劲钢板(33)的钢板凸出部(332)从下往上穿过限位筒顶部通孔(312)且钢板凸出部(332)的上端部延伸至竖向隔震限位筒(31)上表面的上端侧,钢板凸出部(332)的上表面装设有间隔板(34),上连接板(1)的下表面与间隔板(34)的上表面触接;竖向隔震块(32)包括有若干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钢板(321),相邻的两个第一钢板(321)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层(322),竖向隔震块(32)、竖向隔震限位筒(31)、加劲钢板(33)经整体硫化处理后形成一整体结构;竖向隔震限位筒(31)的外围套装有呈圆环形状的环形套箍(4)、位于环形套箍(4)下端侧的螺旋弹簧(5),螺旋弹簧(5)的上端部与环形套箍(4)抵接,螺旋弹簧(5)的下端部与下连接板(2)的上表面抵接;环形套箍(4)与上连接板(1)之间装设有环绕于竖向隔震限位筒(31)外围的水平隔震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隔震块(6)包括有若干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二钢板(61),相邻的两个第二钢板(61)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层(62),水平隔震块(6)、所述上连接板(1)、所述环形套箍(4)经整体硫化处理后形成一整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三维隔震滑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箍(4)包括有呈圆环形状且竖向延伸的套箍竖向部(41),套箍竖向部(41)的上端边缘部设置有朝外水平凸出延伸且呈圆环形装的套箍水平部(42),套箍竖向部(41)与套箍水平部(42)为一体结构,所述水平隔震块(6)设置于套箍水平部(42)与所述上连接板(1)之间,所述螺旋弹簧(5)的上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业荣刘良坤谢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