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01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组件,涉及反渗透净水技术领域。包括:出水管,出水管外间隔分布有穿透孔和封闭区域,穿透孔分布于所述出水管长度方向,出水管一端封闭;隔板,隔板成对式间隔设置在出水管外,每对隔板间形成有水流通道,每对隔板与邻近一对隔板间形成有模块区域;模块区域设置在出水管封闭区域外;水流通道包括进水通道和出水支道,进水通道通过封闭区域与出水管封闭,出水支道通过穿透孔与出水管连通;反渗透膜片,反渗透膜片设置在模块区域内,原水通过进水通道和反渗透膜片后进入出水支道并汇总至出水管;隔板、流体管采用漏水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缩短流体路径、方便清洗的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组件。反渗透组件。反渗透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渗透净水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组件用于反渗透系统中对于无机盐离子的去除。
[0003]现有的反渗透膜元件通常是采用折叠式方式缠绕在出水管(或产水管)外,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1838033 B、名称为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106110894 B、名称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6395881U 、名称为延长流体移动通道的侧流式反渗透膜过滤器的专利;上述专利技术均是将反渗透膜片缠绕式包围在出水管(或产水管)外,这种膜元件具有以下缺点:
[0004](1)膜片以集水管为中心进行缠绕而成,循环的缠绕造成流体在膜片内的流向路径大大增加;
[0005](2)流体通过膜片进行过滤、分离,产出的流体通过膜片之间的疏水网格流向集水管,因集中于一个流道流向集水管,导致一只反渗透膜的处理水量很小,回收率低下;
[0006](3)卷式反渗透膜的缠绕结构设计,使得流体在流道中迂回流向集水管,导致流体中的一些高硬度离子及污染物极易在流道中堆积、结垢,且污堵流道后,造成脱盐率下降;
[0007](4)卷式反渗透膜需要根据产水水质、压差、回收率等情况进行定期清洗,缠绕式结构,导致清洗不够充分,降低了清洗后的膜处理效果。
[0008]授权公告号为:CN 103638815B、名称为一种大通量滤芯的专利,同样采用了将膜垂直于圆环直径方向折叠设置,解决了能够摆脱圆环的直径差增大过滤面积的技术问题,但是该滤芯用于过滤大颗粒物质,反渗透膜用于过滤无机盐离子等小颗粒物质,同时该结构的滤芯不能够在过滤过程中对膜片起到冲刷清洗膜片上过滤后剩余的杂质的技术问题。
[0009]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提供一种模块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市场上现有的反渗透膜元件原水流体过滤时的流向路径大、过滤效率低、高硬度离子容易在膜元件本身上堆积、结垢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块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组件。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
[0012]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外间隔分布有穿透孔和封闭区域,所述穿透孔分布于所述出水管长度方向,所述出水管一端封闭;
[0013]隔板或流体管,所述隔板成对式间隔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外,每对隔板间形成有水流通道,每对隔板与邻近一对隔板间形成有模块区域;或者所述流体管间隔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外,所述流体管内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流体管间形成有模块区域;
[0014]所述模块区域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封闭区域外;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进水通道和出水支道,所述进水通道通过封闭区域与出水管封闭,所述出水支道通过穿透孔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0015]反渗透膜片,所述反渗透膜片设置在所述模块区域内,原水通过所述进水通道和反渗透膜片后进入所述出水支道并汇总至所述出水管;
[0016]所述隔板、流体管采用漏水材料制成。
[0017]优选地,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支道间隔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外。
[0018]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片弧形垂直于出水管直径方向迂回折叠式设置在所述模块区域内。
[0019]优选地,还包括外管,所述外管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外,所述隔板或流体管设置在所述外管和出水管之间。
[0020]优选地,所述隔板或流体管一端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外管采用防水材料制成。
[0021]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反渗透组件,包括上述的反渗透膜元件;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设有贯穿孔,所述中心管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内;封板,所述封板密封式设置在所述反渗透组件的端面。
[0022]优选地,所述封板密封式设置在所述反渗透膜片和出水管外。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成对式设置的隔板或流体管形成进水通道和出水支道,隔板或流体管采用具有细孔能够渗漏水的材料制成,膜片设置在成对式隔板或流体管分隔形成的模块区域内。需要过滤的原水从进水通道内流入并留向两侧的模块区域内,经过模块区域内的反渗透膜片过滤后流入出水支道,并通过出水支道汇总至出水管内。这种膜元件具有多个进水通道和出水支道,原水在经过反渗透膜过滤的同时还能够从反渗透膜表面流过,对反渗透膜表面具有冲刷效果,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膜元件和反渗透组件具有以下效果:
[0024](1)隔板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拓宽了进水通道和出水支管的面积,使得单只膜的处理水量大大增加,提高了流体的回收率;
[0025](2)流体经过进水通道流经反渗透膜片过滤分离,可以直接进入出水支道,缩短了流体的路径,提高过滤效率;
[0026](3)因为反渗透膜有浓水产生的错流效果,此结构提高了浓水带走大量附着在膜片上的过滤后的污染物质的效果,充分保证了膜产品对流体的脱盐率和过滤效率;
[0027](4)反渗透膜片在过滤分离流体时,会有沉淀物及结垢物质附着在反渗透膜片上,因此在清洗时,此结构充分保证了清洗药剂与反渗透膜片的充分接触并清洗干净,清洗后再次运行时保证了反渗透膜片的过滤性能和回收率,且提高了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0028](5)反渗透膜元件在流体过滤分离系统中的价值较高,本专利技术也通过减少膜片的清洗频率,减少了清洗药剂的损耗,提高膜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整个反渗透系统的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反渗透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反渗透组件端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

A处的横截面省略中心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即膜元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2]10、反渗透膜元件;101、外管;102、隔板;103、反渗透膜片;104、出水管;11、进水通道;12、出水支道;20、反渗透组件;201、中心管;202、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
ꢀ“
上”、
ꢀ“
下”、
ꢀ“
左”、“右”、
ꢀ“
竖直”、
ꢀ“
水平”、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水管(104),所述出水管(104)外间隔分布有穿透孔和封闭区域,所述穿透孔分布于所述出水管(104)长度方向,所述出水管(104)一端封闭;隔板(102)或流体管,所述隔板(102)成对式间隔设置在所述出水管(104)外,每对隔板(102)间形成有水流通道,每对隔板(102)与邻近一对隔板(102)间形成有模块区域;或者所述流体管间隔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外,所述流体管内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流体管间形成有模块区域;所述模块区域设置在所述出水管(104)封闭区域外;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进水通道(11)和出水支道(12),所述进水通道(11)通过封闭区域与出水管(104)封闭,所述出水支道(12)通过穿透孔与所述出水管(104)连通;反渗透膜片(103),所述反渗透膜片(103)设置在所述模块区域内,原水通过所述进水通道(11)和反渗透膜片(103)后进入所述出水支道(12)并汇总至所述出水管(104);所述隔板(102)、流体管采用漏水材料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11)和出水支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裔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奥世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